上半年資料背後,中國經濟增長的底層邏輯已產生變化|新京智庫

上半年資料背後,中國經濟增長的底層邏輯已產生變化|新京智庫
2022年7月15日,在河北省邯鄲市冀南新區一家風電葉片生產公司,工人駕駛工程機械在堆場工作(無人機照片)。圖/IC photo

中國經濟增長動能正在發生深刻轉變。

在7月15日上午舉行的國新辦釋出會上,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5%,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長0.4%。一、二季度經濟頂住壓力實現正增長。

在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疫情多發散發,不利影響明顯加大的情勢下,上半年“成績單”體現出我國經濟執行持續企穩回升,積極因素不斷增多。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其中房地產投資增速下降5.4%,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則達到20.2%。

這“一升一降”也體現了我國經濟增長動能出現了新的變化。

正如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所說,儘管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我國經濟創新引領持續增強,升級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

新動能表現亮眼

培育壯大新動能已經成為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重要舉措。從經濟半年報來看,新動能的發展非常強勁。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71430億元,同比增長6.1%。

分產業來看,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0.2%,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3.8%、12.6%。

高技術製造業中,電子及通訊裝置製造業、醫療儀器裝置及儀器儀表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8.8%、28.0%;高技術服務業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研發設計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3.6%、12.4%。

不難發現,在經濟增長進入下行期和產業結構進入轉型期,高技術產業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抓手和重要驅動力。

據瞭解,我國高技術產業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經過40多年的跨越式發展,已經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轉變。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過去十年來,我國高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從2012年的9.95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9.91萬億元,規模翻了一番。

此外,高技術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012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5.1%,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工業企業數從2012年的2.46萬家,增長到2021年的4.14萬家,成長出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

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例,截至2022年1月份,全國“專精特新”企業已有4萬多家,“小巨人”企業達到4762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達到848家。

立足於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北京證券交易所也於去年11月開市,到今年4月為止已有57家“專精特新”企業登陸,在北交所89家上市公司中佔比達64%。

這一連串資料的背後是新動能和新興產業對中國經濟的支撐作用在顯著增強。

拿製造業增加值來說,公開資料顯示,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加到31.4萬億元,佔全球比重從20%提高到近30%。

除此之外,高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還體現在一大批中國本土高技術企業迅速成長。人工智慧、大資料、區塊鏈、量子通訊等新興技術產業蓬勃發展。

科技部的資料顯示,過去十年,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4.9萬家,增加到2021年的33萬家,研發投入佔全國企業投入的70%,上交稅額由2012年的0.8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3萬億元。

在上海證交所科創板、北京證交所上市的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超過90%。

上半年資料背後,中國經濟增長的底層邏輯已產生變化|新京智庫
▲2月17日,北京金融街,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交所)。圖/IC photo

經濟增長底層邏輯發生了變化

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消費和出口。從上半年各項指標來看,“三駕馬車”均呈現正增長。

投資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1%。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1%,製造業投資增長10.4%,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5.4%。

消費方面,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756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2.5%,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0.8%。

進出口方面,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198022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出口111417億元,增長13.2%;進口86605億元,增長4.8%。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24812億元。

不難發現,在“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出口是上半年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而投資端也出現了一個顯著的變化。

正如本文開頭所提及,高技術產業投資在高速增長,房地產開發投資出現顯著下降。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68314億元,同比下降5.4%,商品房銷售面積68923萬平方米,下降22.2%,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76847億元,下降25.3%。

多年以來,房地產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相關研究也表明,房地產的重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行業體量大,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高;二是產業鏈條長、關聯行業多,房地產投資和消費帶動一大批上下游行業發展。

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來說,除了出口,房地產對投資和消費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的研究結果表明,房地產對經濟增長既有拉動效應,也有擠出效應。

社科院的研究顯示,房地產對投資的拉動效應,指的是房地產投資會透過產業關聯效應來擴大全社會的固定資產投資。擠出效應則是指房地產投資提高往往意味著房地產市場過熱,而高房價會透過成本效應導致其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下降。

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和住房自有率已達高位,房地產行業也正從“高週轉、高槓杆、高收益”的數量擴張型發展模式轉向健康發展和良性迴圈。

單純依靠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相關報告也顯示,在2018年中國房地產對經濟淨貢獻就出現了由正轉負的拐點。

上半年資料背後,中國經濟增長的底層邏輯已產生變化|新京智庫
▲6月21日,在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高新產業園江西億立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無塵生產車間,工作人員正在除錯新安裝的高新機械裝置。圖/IC photo

這也正如相關經濟學家所指出的那樣“中國經濟增長的底層邏輯已經發生了變化”。

這一邏輯發生的變化便是在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增長不單單依靠房地產,而是科技、產業、金融要實現良性迴圈。

去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分析研究2022年經濟工作會議便強調,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繼續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迴圈。

在科技、產業和金融三者的作用中,擺在首位的便是科技。通俗的理解,就是要讓科技能夠及時產業化,科技創新不斷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以北京為例,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推動北京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北京市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21年北京市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10866.9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4.2%;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7.0%,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除了北京,從全國來看,越來越多的地方都在推新舊動能轉換。如山東在全域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並且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增加值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17年的21.7%提高到2020年的30%以上。

無疑,新舊動能轉換是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增長的必由之路。

在此背景下,高新技術產業快速增長和房地產投資的顯著下降正是我國經濟增長動能發生深刻變化的一個縮影。

撰稿/新京智庫研究員 查志遠
編輯/李瀟瀟
校對/趙琳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56 字。

轉載請註明: 上半年資料背後,中國經濟增長的底層邏輯已產生變化|新京智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