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期市價格影響力顯著提升
來自中國期貨業協會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30.46億手,累計成交額為257.48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8.04%和10.08%。雖量價齊降,但難掩市場價值,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高質量發展初現成果,進一步向著全球重要大宗商品定價中心邁進。
多重因素導致市場降溫
上半年,地緣政治局勢、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與全球經濟衰退擔憂相繼衝擊全球期貨市場,疊加疫情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在國際市場劇烈波動下,我國境內期市自身沒有發生風險事件,行業的風控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5月份,我國期貨市場保證金規模突破1.4萬億元。
從上半年整體看,我國期貨市場活躍度和交易量均有所下降,二季度表現整體弱於一季度。2022年上半年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同比分別下降18.04%和10.08%。
具體看,前6個月上海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同比分別下降33.23%和30.46%,分別佔全國市場的26.88%和27.04%;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45.28%和108.25%,分別佔全國市場的1.76%和8.11%;鄭州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同比分別下降20.35%和12.96%,分別佔全國市場的33.76%和17.36%;大連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同比分別下降2.22%和3.52%,分別佔全國市場的35.36%和24.32%;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12.65%和下降0.46%,分別佔全國市場的2.24%和23.17%。
“相對於金融期貨市場的增長,商品期貨市場成交規模處於下降中,這也是2022年上半年中國期貨期權市場交易規模回落的核心原因,這與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價格見頂回落有密切關聯性。”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認為。2022年以來,金融期貨板塊成交量同比增長12.65%,其中,2年期國債期貨成交量和成交額增幅最大,分別增長92%和93%。同時,上半年股指期貨中的中證500和上證50期貨成交量同比分別增長20.7%和13.5%。王駿表示,這反映了中金所國債和股指期貨受到國內金融機構、投資機構等機構投資者的日益重視和積極參與,以對沖今年複雜多變的全球經濟形勢、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等系統性風險。
但自2月份至6月份,全國期貨期權市場累計交易規模的降幅在持續收窄。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大,促使實體企業、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積極進入國內期貨期權市場進行風險對沖。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釋出套保公告的上市公司增加了301家,增幅超過50%。“今年上半年,俄烏衝突、疫情、美聯儲加息等因素使大宗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侵蝕了許多企業正常的加工利潤。”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表示,在此背景下,更多上市公司開展套期保值業務,有助於穩定供應鏈成本和經營業績的提升。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30日,共有857家A股上市公司釋出了關於開展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告。
今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為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將進一步拓寬期貨和衍生品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和廣度。
中間產品期貨顯身手
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是今年期市的重點工作。今年以來,受地緣政治衝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貨幣政策等因素影響,初級產品全球供給受到衝擊。在中國證監會領導下,我國期貨交易所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不斷強化監管和風險防控力度,從嚴從早管控市場風險,切實維護市場平穩執行和功能有效發揮,有力服務大宗商品保供穩價。
與此同時,我國期市的一個獨特優勢正在顯示威力,那就是中間產品期貨。中間產品,是指在一種產品從初級產品加工到最終消費品之前處於加工過程的產品統稱。過去30年,隨著全球化帶來國際分工深化,中間產品貿易比重在全球貿易總額佔比已超70%,在大宗商品價格的形成和傳導中起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在國際上,中間產品期貨上市品種數量、成交量均佔商品期貨的四成。
作為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製造業大國,我國也是精對苯二甲酸(PTA)、甲醇等諸多中間產品最大生產和消費國,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品種豐富、功能發揮顯著的中間產品期貨市場。目前,我國境內中間產品期貨已有25個,超過全球中間產品期貨總數的一半,其中19個為境內獨有上市品種,比如PTA、甲醇等期貨。再以化工領域為例,全球已上市17個化工類中間產品期貨,我國境內就已上市12個,其中9個為境內獨有上市品種。
歷史上,歐美期貨市場利用曾經的貿易優勢和經濟地位,已成為初級產品的全球定價中心,這一格局的轉變尚待時日。當下,我國擁有強大的製造業基礎,在中間產品期貨表現出明顯的比較優勢。從成交量看,近三年我國中間產品期貨成交量在全球中間產品期貨總成交量的佔比均在90%左右,在全球商品期貨總成交量的佔比也在25%以上。
今年以來,中間產品期貨越發得到我國相關產業鏈主體的廣泛認可和深度參與。比如,聚酯產業鏈中,已參與我國PTA期貨的PTA生產企業,合計產能佔全國的94%。PTA期貨價格不僅成為國內現貨貿易的定價基準,而且逐漸成為對二甲苯(PX)、瓶片等上下游產品的重要定價參考,95%的現貨貿易按照“PTA期貨價格+升貼水”的方式定價。同時PTA期貨也是一個國際化品種,英國石油、摩科瑞等境外企業積極參與我國PTA期貨。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一項研究成果表明,2021年,在原油大幅波動的背景下,PTA價格漲幅與原油、PX漲幅相比分別降低了23個和13個百分點,有效緩衝了上游價格上漲對下游聚酯和紡織產業的衝擊。今年上半年資料顯示,中間產品期貨在服務保供穩價、增強產業鏈韌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從中間產品期貨發力,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全球競爭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商品定價中心,成為一個趨勢。”業內專家表示。
持續提高價格影響力
2019年,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的20號膠期貨剛推出之時,折算成噸,低於新加坡交易所同類產品的持倉量,而截至2022年6月,上海20號膠期貨的成交量、持倉量已經是新加坡交易所同類品種的23倍和4倍。
這種轉變,強烈吸引境內外的企業把“上海價格”作為跨境貿易定價的“錨”。“市場深度和厚度都在增加,原來境內外輪胎企業都是參照新加坡交易所的價格定價,現在上海20號膠期貨的量上來了,使得境內外企業更願意來上海參與交易,形成的價格也更為產業所接受並使用。”一位業內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20號膠是輪胎產業的主要基礎原料。近年來,隨著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輪胎製造國。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採用上海20號膠期貨作為跨境貿易定價基準的實貨貿易量近140萬噸,是2021年的28倍,貨值超150億元人民幣,約佔我國天然橡膠進口量的三成。20號膠期貨交易規模和流動性上升,吸引更多境內外企業參與到中國平臺交易,由此形成的期貨價格包含了世界的聲音,又形成良性迴圈,得到的價格更被境內外產業所認可和使用。
據記者瞭解,2022年以來,境內外排名前列的天然橡膠生產企業,如泰國聯益集團、新加坡合盛農業集團、海膠集團、泰國泰華樹膠等,首次採用20號膠期貨作為跨境貿易定價基準。雙星集團作為國企,聯合其控股公司韓國錦湖輪胎,2022年一季度首次採用20號膠期貨為定價基準採購境外天然橡膠超1萬噸。同時,雙星集團首次採用人民幣對跨境貿易進行結算。
提高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更好服務和引領實體經濟發展。這個期市新時代的任務正在我國率先國際化品種上破題。目前,我國期市已有7個國際化品種:原油期貨、20號膠期貨、低硫燃料油期貨、鐵礦石期貨、PTA期貨、國際銅期貨、棕櫚油期貨。這些國際化投資標的是投資者在海外就可以投資的。“中國平臺”吸引全球參與,匯聚世界聲音,它們在全球的影響力日益擴大。2022年上半年,原油、20號膠、低硫燃料油、國際銅、鐵礦石和棕櫚油期貨成交量同比分別增長30.84%、43.63%、63.77%、10.16%、68.82%和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