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超臣
頭圖|電影《讓子彈飛》截圖
1
以恆大為始,過去一年,房企暴雷已經見怪不怪了。債務違約、商票逾期,對於很多房企來說,已經死豬不怕開水燙了。
包括恆大在內,應該沒有房企想爆雷。但,也有房企似乎放棄掙扎,開始擺爛。龍光便是一例。
2022年8月7日,龍光集團公告稱,其將暫停支付2026年到期的4.7%優先票據、2025年到期的4.25%優先票據、2028年到期的4.5%優先票據、2025年到期的5.75%優先票據、2023年到期的6.5%優先票據的到期利息,五筆境外債總額接近17億美元。
一紙公告一次性宣佈對五筆優先票據的到期利息違約時不多見。龍光方面表示,此舉是為了“公平對待所有債權人”。
龍光在公告裡給出了理由和鋪墊:“自實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以來,中國房地產行業進入調整期”,“融資渠道減少,購房者情緒低迷,融資性和經營性現金流逐步萎縮”,“為了公平對待所有債權人,公司將暫停支付五筆境外美元優先票據到期的利息。”
龍光在過去半年似乎早就心不在焉了。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報道,2022年1月,市場傳出訊息稱,龍光存在未披露的美元私募債。隨後,龍光開啟了一系列澄清又承認的操作——先是對投資者表示其並沒有任何美元私募債,之後又在投資者電話會上承認其擔保的私募債不超過10億美元,兩次口徑不一致,投資者對之已有疑慮。今年5月,類似的事件再次上演——5月13日,龍光集團釋出公告稱,其未能與安永就雙方可接受的時間表達成一致以完成審計2021年度經稽核業績。在此情況下,董事會要求安永辭任核數師,並委任尤尼泰·栢淳擔任公司新核數師。而2月份,龍光一度公告澄清,計劃更換審計師的訊息為謠言。
曾經的民營房企模範生,淪落至此。
2
8月10日,公認的民營房企優等生龍湖遭遇股債雙殺,並引發港股內房股遭遇恐慌性踩踏。當日收盤,龍湖集團跌16.4%,盤中跌幅一度觸及19%,市值一日蒸發246億港元;大發地產跌超15%,弘陽地產跌超14%,碧桂園跌超7%,旭輝控股跌超5%。
10日早間,有傳聞稱龍湖商票存在逾期情況。而據媒體查詢上海票據交易所票據資訊披露平臺發現,龍湖並無商票逾期。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接近龍湖的知情人士的話稱:“龍湖去年就不開商票了,沒有商票逾期,(傳聞)純屬造謠。”
《中國企業家》雜誌獲得的一份當日龍湖集團投資者電話會議的現場實錄顯示,當天龍湖主要管理層均現身釋疑。龍湖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吳亞軍將股價下跌原因歸於市場驚慌:“今天(8月10日)股價大跌,我們本身沒有太在意,這是市場驚慌導致的,企業根本沒出任何狀況。”
吳亞軍還說:“該爆雷的(房企)都爆了,現在是行業最黯淡的時候,但我們應該往光明看。”
有分析認為,龍湖大機率遭遇了“做空”。瑞銀在8月10日釋出的一份評級報告被認為是做空的導火索。在這份名為《China Property and Property Management:How is developers' cash burn?》(開發商如何燒錢?)的報告中,瑞銀對碧桂園、萬科、龍湖、旭輝的現金流進行了質疑,並將龍湖、碧桂園服務和金科服務等企業的評級由“買入”下調至“中性”。
對此,公眾號“拆哪兒”認為,地產股的邏輯已經崩壞了——
有人習慣以恆大、融創等出險企業的爆雷路徑,去揣測龍湖,但殊不知,龍湖跟這幫風格激進、充斥賭性的企業,有著顯著不同,業績穩健、財務審慎是它的難得標籤。其各項指標,常常被拿去和中海、華潤等地產央企,甚至老牌港資企業進行類比。一家民企做到如此,實屬難得。
“優等生”的光環,圍繞著龍湖。監管層為了督促房企去槓桿而設定的“三道紅線”,龍湖一條都沒有觸碰,甚至連續六年都保持在綠檔水平。今年5月,它還被監管選為發行債券獲信用保護工具支援的示範房企之一。在其他房企為償債資金焦頭爛額之際,龍湖今年已經沒了到期債務,甚至還能以很低的利率發行了三期公司債。
就像在骨子裡刻著“安全”,龍湖幾乎是這個行業中最不可能爆雷的企業。
龍湖的口碑好到什麼程度呢?甚至有人說:“如果要投資中國房企的股票和債券,如果你不選擇龍湖,你還能選擇誰?”
但房地產市場已經沒有邏輯可言了。
3
有生之年,看到以物易物的古老交易方式,讓人誤以為穿越了。
6月20日,河南地產一哥建業地產為了賣房,在個別縣城打出了“2元/斤、小麥換房”和“5元/斤,大蒜換房”海報,最高抵16萬,美其名曰愛心助農。建業將勤勞勇敢的河南人民的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打響了今年花式賣房的第一槍。
一週之後,6月28日,南京某樓盤打出了“西瓜換房最高抵10萬”,10元/斤收購西瓜衝抵房款,同樣的美其名曰:愛心助農、瓜分美好。緊接著又有無錫“水蜜桃換房”,連雲港有房地產打出“買房送一頭200斤土豬”營銷活動。
雖然這些擦邊球很快被叫停,但也算是房地產商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積極自救的典範了。以遠高市場價的價格收購農產品,變相優惠,來吸引消費者購房,名義上助農,實際上合理規避了當地的“限跌令”,效果好不好不知道,但得到的鋪天蓋地的免費宣傳顯然是可觀的。
7月5日,南京中海以7月助農月的噱頭——1元購“益”米,直抵1㎡——邀請大家消費助農:1元換購卓尼縣青稞雜糧粥大禮包1份,認購總房款直接減免1㎡價格。有四個指定的專案參與活動,同時車位參與活動最高直降1萬元。
以物換物的天花板來自“炒房之都”深圳。7月,深圳某樓盤打出“房產置換、以舊換新”的宣傳海報,“普通住宅換尊貴大平層總裁私域、換商務公寓、換臨街商鋪”,“以舊換新、等價交換、多退少補”。新房價格以現場公佈為準;舊房價格則以房產所在小區半年內成交的均價為準,若半年內無成交,則以一年內成交均價為準。
房地產開發商的諸般營銷行為,杯水車薪,反映的則是酷暑下房地產市場的寒冷。
中指研究院資料顯示,2022年1月~7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418.9億元,同比下降47.3%,降幅較上月收窄1.3個百分點。其中,銷售額超千億房企10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1家;超百億房企91家,較去年同期減少45家。此外,TOP100房企權益銷售額均值為301.5億元,權益銷售面積均值為198.9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48.7%和52.2%。
據樂居財經統計,存在商票持續逾期的房地產專案公司數量從今年1月的135個增至6月的1666個,佔全部商票逾期企業的62.5%,共涉及199家房企集團主體。
4
8月12日,一份寫給合肥市政府的、名為《關於請求維護營商環境、增強房企投資信心的紓困解難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的檔案流出,落款處蓋著保利、華潤、綠城、龍湖、融創、旭輝和葛洲壩等17家品牌房企的印章。
這麼多知名房企聯名上書,說明問題已經非常突出。報告稱,目前,房企除自身面臨的壓力外,還面臨部分群體性不合理客訴、房鬧事件,“懇請政府業務主管部門予以關注、干預”。
“合肥市房屋交付中客戶維權已成常態,一到交房季節,各樓盤維權資訊撲面而來,更為甚者開盤即維權。”上述報告羅列了諸多房鬧現象,並寫道,“上書此類客戶訴求高度一致,背後亦有專業房鬧機構的推波助瀾,逐漸形成產業化趨勢。”
檔案稱,這些專業房鬧機構或個人,約在交付前3個月組建業主微信群,進行群內非法集資,非法組織集中群訴,將建設過程中非常規拍攝的施工圖進行特寫,甚至“還組織業主至房企其他在售專案,採取喊口號、拉橫幅、阻擾銷售等行為,擾亂企業正常經營秩序,以此索取鉅額利益”。
報告請求合肥政府:堅決遏制專業房鬧及種種“惡意維權”行為,對構成違法和犯罪的個人和組織給予堅決的打擊;約談自媒體,嚴禁不合理負面報道,封殺、處罰不實報道的自媒體等等。
如果是真的,這些專業房鬧,給那些真正需要維權的爛尾樓業主們蒙羞了,也給合肥市蒙羞了。
5
8月5日,貝殼研究院公眾號釋出了《2022住房空置率調查報告》,引發網友熱議和質疑。
8月11日,貝殼研究院道歉了。
貝殼研究院自罰兩杯——
1. 本次調研問卷由一線從業人員填寫,在實際執行中,填寫人的主觀判斷存在的偏差,調研樣本和程式不夠規範,覆蓋範圍不夠全面,部分調研問卷資料採集有誤,導致資料不準確。
2. 空置率口徑無法定標準,本次調研以“房屋是否存在連續三個月無人居住”為判斷指標,不能充分反應真實情況。
這樣不嚴謹的報告,影響到老百姓買房的積極性就不好了。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End
柔性供應鏈作為一種新的“基礎設施”,成為了行業尋求突破的共同命題。如何打造服裝業柔性供應鏈,縮短從設計、生產到零售終端之間的距離,為企業的品牌和業務增長服務?即刻掃碼免費報名,本次會議暫行報名稽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