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之下,中國經濟又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
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在國新辦釋出會上公佈的最新國民經濟執行資料顯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722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其中,三季度增長4.9%,較二季度抬升1.7個百分點,帶動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
此外,多個主要經濟指標也實現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前三季度,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固定資產投資和貨物進出口的增速都實現了年內首次轉正,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處在下降區間。
專家認為,前三季度GDP增速由負轉正,這說明中國經濟具有很強的韌性,不僅經受住了疫情的衝擊,還實現了V形反彈。從全年來看,我國經濟還將延續逐季向好的態勢,預計四季度GDP增長5.5%,全年有望實現2%的增長。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0.7%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在釋出會上表示,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供需關係逐步改善,市場活力動力增強,就業民生有較好保障,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據統計,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722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分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8123億元,同比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274267億元,增長0.9%;第三產業增加值400397億元,增長0.4%。
“前三季度GDP增速由負轉正,填平了一季度的‘坑’,還實現了0.7%的增長,符合預期。”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表示,這說明中國經濟具有很強的韌性,不僅經受住了疫情的衝擊,還實現了V形反彈,且反彈力度不小。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總體上看,前三季度GDP增速實現由負轉正,說明我國疫情防控趨勢向好,經濟復甦成效顯著,展現出我國經濟較強的韌性和恢復能力。復工復產全面帶動了就業狀況持續改善。
資料顯示,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898萬人,基本完成全年的目標任務;9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4%,持續回落。物價方面,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漲3.3%,其中9月份同比上漲1.7%。
“今年社會兜底保障力度比較大,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養老金和離退休金同比名義增長8.7%,人均社會救濟和補助收入增長12.9%,人均政策性生活補貼收入增長11.1%,都保持了比較快的增長,而且遠高於整體的居民收入增速。”劉愛華介紹。
多個主要經濟指標年內首次轉正
南方日報記者注意到,除了經濟增速這一總指標外,多個主要經濟指標也實現年內首次由負轉正。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進出口都實現轉正。
資料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36530億元,同比增長0.8%,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上半年為下降3.1%。同期,貨物進出口總額231151億元,同比增長0.7%,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7.5%,二季度為下降0.2%。
不過,消費仍處於下降區間。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324億元,同比下降7.2%。“這主要是因為前期疫情衝擊對消費需求的影響帶來的。”劉愛華解讀,目前社會消費品零售已經走出疫情帶來的深度衝擊,正處於恢復過程中。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9%,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如果說投資在經濟增長當中發揮關鍵作用,那麼消費則起到基礎作用。”徐洪才分析,目前我國消費還相對疲弱,正在恢復過程中,但一些結構性的變化正在發生,網上消費、旅遊消費都實現了快速增長。
資料顯示,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80065億元,同比增長9.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4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66477億元,增長15.3%,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3%。
“線上消費在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線下消費也處於加快恢復的態勢。”劉愛華提到,一些傳統的商超在前三季度銷售額增長2.9%,說明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更多人願意走出室內,到實體商店進行消費,線下消費有一定的恢復。
徐洪才還注意到,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實現年內首次轉正,同比名義增長3.9%。“這一增速是高於經濟增速的,說明我國消費仍然具有很大的潛力,‘六穩’‘六保’工作已見成效。”
劉愛華表示,整體上來講,內需的貢獻是在持續恢復,持續上升,這對於我們構建雙迴圈的新發展格局是非常有利的。中國超大市場規模的潛力釋放,不光是擴大內需的基本戰略基點的體現,也會對整個世界經濟復甦帶來好處。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趙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