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財經】;
7天春節假期已經結束,總體來看,這個牛年春節,我國消費實現了“開門紅”。據商務部監測,2月11日至17日,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821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週增長28.7%,比2019年春節黃金週增長4.9%。
8210億元
春節全國零售餐飲消費“開門紅”
這個春節,不僅線上消費快速增長,線下消費也是一片火熱。定製化、智慧化、品質化的新型消費表現亮眼。
春節前六天,全國攬收的包裹4.8億件,是去年同期的3倍。春節前六天,全國網路零售額超過1200億元。不只是線上消費快速增長,春節期間,線下消費市場也呈現一片火熱。假期前四天,商務部重點監測零售企業銷售額比去年春節同期增長45.9%,其中珠寶首飾、服裝鞋帽、化妝品的增幅都超過100%。
春節期間海南離島免稅店銷售額已超8.5億元。其中,14日一天銷售額超過2.8億元。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 趙萍:今年春節黃金週的消費呈現出增長快、本地化和更文明三個特點,原來用於出境旅遊、跨省旅遊的消費轉為本地消費,另一個特點是消費更加文明安全,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升,這個春節,百姓的消費清單也更加豐富,品質消費成為時尚。京東大資料顯示,春節期間,在一線城市,新能源汽車、健康醫療、寵物產品訂單量同比增長10到20倍;在三四線城市和鄉鎮,智慧家電、手機電腦的清洗、維修、換新服務同比增長20到30倍。
遠端關愛父母、擁抱智慧生活,成為今年春節消費的新主題。百度搜索大資料顯示,“適合老年人的掃地機器人”“洗碗機品牌排行”“麻將機有哪些”等問題,成為年輕人在春節期間熱搜的消費問題。
從買商品到買服務,春節期間,服務消費同樣呈現爆發式增長,拉動餐飲、文娛、酒店等行業快速復甦。
春節期間,百萬商家外賣也不打烊。線上餐飲平臺年夜飯系列商品銷售額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半成品外賣量是去年的四倍。
就地過年不回家,年輕人到底咋過春節?美團外賣的資料顯示,與往年春節假期相比,今年的“1人食”訂單數量佔比增長了68%。不少習慣了回家“飯來張口”的年輕人,開始操持起自己的年味。此外,異地訂單增加明顯,異地投餵親友最集中的區域來自廣州、深圳、成都、北京和杭州。
春節假期消費市場的“熱度”,也折射出了中國經濟的活力與潛力。消費潛力的持續釋放,為我國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銀聯資料顯示,今年春節前六天,銀聯網路交易金額達到1.18萬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9%。持卡人在本地消費金額佔比較春節前夕增長了4.1個百分點,這與往年春節期間呈現出的“本地消費佔比下降、異地消費佔比上升”的特徵相比有很大不同。
電影春節檔票房突破78億元
近幾天,電影春節檔也進入了“高光時刻”,據國家電影局昨天(17日)下午釋出的統計資料,春節期間電影票房已突破78億元。截至昨天,中國電影市場2021年度總票房已經突破100億元,其中,國產影片佔比超過96%。
在“就地過年”的大背景下,牛年電影春節檔受到了超高的關注度。2月14日大年初三當日票房逼近15億元,大年初四單日票房達11.8億,從初一到初五中國電影市場歷史上首次連續五天單日票房破10億。
根據統計,由於今年影片片長普遍較長,2月12日大年初一全國排映場次為49.6萬場,單日觀影人次近3500萬,在場次減少、上座率存在限制的前提下,電影院出現“一票難求”的局面,不少熱門場次已接近“滿座”。如果想要買到票,需要至少提前一天購買。
從票價上來看,整個春節檔平均票價達到創紀錄的49元,比2019年有一定提高,然而觀影人次卻有明顯的提升。專家分析,一方面是觀眾的消費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另一方面,觀眾壓抑的觀影需求得到釋放,此外,“就地過年”的政策也成就了春節檔票房的大爆發。
量增長質提升
折射出中國經濟的活力與潛力
今年,“就地過年”成了很多人的選擇,“原年人”也催熱了春節消費市場,從電影院到博物館健身房,線上線下消費持續火熱。
與往年不同的是,大家如今已不再是簡單地“買買買”,品質消費漸成風尚。以前考慮的是“買得到”,現在琢磨的是“買得好”;過去想的是“買什麼”,如今追求的是“有品質”。亮眼的資料,火爆的人氣,展示著旺盛的市場需求,也展現出澎湃的經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