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汽車如何叫好又叫座
全球減碳行動之下,汽車行業向新能源轉型已成為行業共識。在政策、技術與市場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之下,汽車產業正形成動力技術多元化、多技術路線共存的發展格局。
繼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之後,甲醇汽車的關注度也在升溫。在近日舉行的2021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保證能源安全,實現雙碳目標,綠色甲醇大有作為,並呼籲國家加大甲醇汽車推廣力度,引發業界熱議。
生產技術已趨成熟
所謂甲醇汽車,就是以甲醇為燃料的汽車。“推廣甲醇汽車和甲醇燃料應用,不僅是國家重大戰略,也是汽車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必然要求。”工信部甲醇汽車試點工作專家組組長、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說。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的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石油的進口依存度已經上升到73%,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突破43%。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還將繼續攀升,能源安全形勢更加嚴峻。同時,據《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20》,我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穩居世界第一。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發揮電動汽車對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及儲存的巨大潛力,已經是國家戰略層面必然選擇。
然而,不管是從滿足使用者需求、複雜使用場景角度來看,還是從實現2030年碳達峰戰略的時間表來看,僅靠純電動一種技術路線都很難實現。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研究測算,2030年實現道路交通碳達峰,意味著我國汽車電動化滲透率不低於30%、總保有量超過8000萬輛,但對比我國已達3億輛的汽車保有量來說,降碳作用相對有限。
目前,新能源汽車各種技術路線的發展不太均衡,各有各的問題。比如純電動車還存在續航里程、充電的問題,插電式混合動力存在節油率、部分地方推廣受限的問題;氫燃料電池還存在技術不成熟、成本價格太高等難題。因此,引入基於可再生能源生產的氨、醇等碳中和燃料,推廣甲醇汽車可以減輕石油進口壓力,對我國走能源多元化發展路線、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戰略意義。
“甲醇是世界公認的清潔燃料,是可再生能源、綠色能源。”工信部甲醇汽車推廣應用專家指導委員會秘書長魏安力表示,當前綠色甲醇生產技術已日趨成熟,以保持我國裝備製造體系完整健全和優勢地位為基點,在鋼鐵、冶金、建材和煤化工領域加快推進捕捉二氧化碳,與消納可再生能源製備氫氣合成甲醇專案的試點、示範直至全面推廣,在能源結構變革中,有利於實現碳中和。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產國和使用國,產能和產量均超過全球的一半以上,不僅甲醇資源豐富,而且生產技術成熟、成本低,具備大規模生產供應能力。”天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東寒表示,甲醇和汽油、柴油一樣,常溫常壓下是液體,運輸和加註方便,其作為新興能源能夠替代傳統石油基燃料,不僅有利於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而且因地制宜推廣甲醇汽車還可以助力山西、陝西等能源大省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相關產業鏈發展,發展環境友好型經濟。
推廣應用尚須加速
正是看到了推廣甲醇汽車的多重意義,國家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也開啟了甲醇汽車的試點。從2013年起,工信部牽頭先後在山西、上海、陝西、貴州、甘肅5省市共10個城市,組織開展了甲醇汽車試點工作。試點中共有1024輛車參加,包括乘用車、廂式車和重型卡車,總行駛里程達1.84億公里,採集了涉及甲醇汽車經濟性、環保性、可靠性、安全性、適應性等5億多條技術資料。在技術資料支撐下的評估總結報告充分證明,甲醇作為燃料可以安全地應用在機動車輛上。
2019年3月,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八部門聯合釋出《關於在部分地區開展甲醇汽車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重點在山西、陝西、貴州、甘肅等資源稟賦條件較好且具有甲醇汽車執行經驗的地區,加快M100甲醇汽車的應用;鼓勵在有條件地區的公務、出租、短途客運等領域使用甲醇汽車,鼓勵在有條件地區的市政車輛、專線物流運輸等領域使用甲醇商用車。
目前,燃用醇醚燃料的乘用車已正式被納入新修訂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考核範圍。生態環境部也打開了甲醇汽車公告申報埠,把甲醇汽車納入國家汽車工業統一管理範疇。這不僅體現出政策在引導車用燃料和節能方式多元化的取向,也標誌著甲醇汽車行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吉利控股集團從能源安全、綠色低碳出發,深耕甲醇燃料汽車16年,形成核心技術專利近200件,開發包括乘用車、商用車在內近20款甲醇燃料車型。”李書福告訴記者,在工信部甲醇汽車試點專案中,投入甲醇汽車佔試點總數近90%。截至目前,吉利甲醇乘用車已規模化執行2.7萬輛,總執行里程達到80億公里,最高單車執行里程120萬公里。
貴州省則建立了完善的甲醇汽車生產、銷售、服務體系和甲醇燃料輸配送供應保障體系,出臺了包括計程車在內的一系列鼓勵措施,逐步形成了保障甲醇汽車執行的制度體系和管理機制,已成為全球甲醇汽車運營週期長、覆蓋區域廣、規模車輛大的地區。資料顯示,目前貴州省透過市場化方式推廣甲醇汽車16400輛,總執行里程超過65億公里,最大單車執行里程超過95萬公里,全省投入運營甲醇燃料加註站超過50座,年消耗甲醇約25萬噸,替代汽油約15萬噸。
然而,與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相比,這一推廣速度明顯偏緩。更耐人尋味的是,目前已有甲醇汽車投放市場的車企並不多,只有吉利、中國重汽、陝汽集團等企業。一些車企雖然對外宣稱開發了使用甲醇燃料的乘用車,但至今並沒有投放市場。當前甲醇汽車推廣面臨著“叫好不叫座”的尷尬。
多方協同破解難題
甲醇的推廣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的方面很多,不單是有了甲醇汽車就行了,還需要加註站、甲醇供應和輸運等多方面協同。加註站又關係到安全、消防、燃料加註便利等問題,沒有政府層面的支援和協調,很難深入推廣。“當前國家對於制約甲醇汽車發展程序的規章制度要加速鬆綁,因部門間協調問題而導致的諸多掣肘因素更需破解。”何光遠建議,國家能源和工業管理部門要聯合,透過對甲醇燃料定義、生產製造供應、消費應用監督管理、安全保障措施以及政策支援等方面明確分工定位,將甲醇作為新興能源納入國家能源體系規範管理。
一些試點城市表示,目前國內甲醇燃料汽車的推廣和應用都是以市場化形式展開,較少依賴政府財政的支援,這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徑大為不同,因而也很少被消費者關注。這些城市呼籲,國家應將甲醇汽車納入新能源汽車體系管理,享受諸如牌照、行駛以及稅費方面的優惠待遇。
“當前,我國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的規模化應用推廣工作不夠快,主要因為大家對甲醇燃料抱有疑慮,政策支援不足,特別是對甲醇燃料性質的認識不夠科學、客觀。”李書福表示,其實甲醇汽車和國家正在大力推廣的純電動車並不衝突,特別是商用車完全有可能成為甲醇汽車的一個突破口。因為過去的商用車比較零散,現在都是規模較大的集團公司、物流公司做城際快運等,車有相對固定的線路和里程,可以解決甲醇燃料加註和輸送的問題。
針對當前國家在車用燃料甲醇方面標準過少,不利於甲醇汽車推廣的難題,不少專家呼籲,應加快完善甲醇汽車的相關標準體系。例如,儘快制定M100甲醇燃料、空氣中甲醇含量的監測方法等國家標準。此外,還要避免出現國家與地方標準的不統一問題。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