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部3月10日公佈的資料顯示,美國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8%,同比上漲7.9%,創1982年1月以來最大同比漲幅。美國2月份CPI環比和同比漲幅均較1月份明顯擴大,表明美國通脹率繼續強勢上揚,美聯儲之前的分析預判和有關降溫措施不夠精準有力。美國面臨兩難抉擇,既想確保經濟增長,又要抑制通脹,通脹率在年內實現軟著陸目標難度較大。
從美國國內來看,經濟增長的動能正在減弱,風險依然存在,經濟持續增長的難度在加大。
一是消費呈現疲軟乏力態勢。作為美國經濟增長主要支撐力量的居民消費,在國民可支配收入減少和高通脹預期打擊下,已出現徘徊或停滯現象。美國消費者去年四季度的消費支出僅對經濟增長貢獻了2.25%,其餘大部分消費來自政府的救助政策支出。與此同時,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下降5.8%。3月11日,美國密歇根大學公佈的調查報告資料顯示,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跌至59.7,創2011年9月以來新低。消費者一年期通脹預期升至5.4,創1981年12月以來新高。
二是政策調控工具有限。拜登政府大肆刺激經濟增長的量化寬鬆政策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與反對。今年內若再出臺較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與措施,將會受到兩黨政治鬥爭的更多掣肘。拜登政府去年強烈刺激經濟的效應已部分提前釋放。
三是貿易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果弱化。貿易是拉動美國經濟增長三大傳統支柱之一。美國商務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商品貿易逆差增至1.08萬億美元,佔GDP近5%。美國去年前三季度淨出口連續下滑,四季度同比零增長。今年基於多種因素來看,美國貿易逆差繼續創新高不無可能。
四是債務規模屢創新高。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截至今年1月31日,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已突破30萬億美元大關。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與GDP的比值突破100%。債務的激增放大了美國經濟的脆弱性,也限制了美國政府支援經濟復甦和私人部門在中期進行投資的能力。
從外部因素看,全球經濟繼續復甦尚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在經濟增長和降低通脹兩方面均承受壓力。
首先,疫情威脅尚未徹底解除。全球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仍在增加。世衛組織官員警告,新冠病毒仍在快速廣泛傳播,未來出現危險性更高的新毒株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多國基於政治、經濟和社會因素考量,急於解除防疫限制措施的做法缺乏理智,有可能再次付出巨大代價。
其次,大宗商品價格仍不穩定。在俄烏衝突爆發前,經濟學家一度希望美國通脹率在今春“見頂”,但隨著美國汽油價格以及小麥、金屬等大宗商品受俄烏衝突及相關制裁措施影響,價格出現飆升,上述希望已落空。分析認為,俄羅斯是全球重要油氣出口國,俄烏局勢緊張將導致美國通脹進一步走強。一般認為,國際油價每桶每升高10美元,美國通脹水平將增加0.2個百分點。美國汽車協會日前公佈的資料顯示,過去一個月,美國汽油價格上漲24%,接近去年全年漲幅的一半。3月6日,全美汽油均價自2008年後首次突破每加侖4美元關口,居民生活成本大增。摩根大通警告,若油價衝高到每桶150美元,全球經濟將停止增長,通脹率將衝高到7%以上。
再次,全球勞動力短缺問題尚未顯著改善,生產原料、運輸和儲存成本繼續走高,供應鏈不暢,多國通脹率不同程度地繼續上升。在全球經濟高度關聯的當下,美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不可能不受牽連。
美國及全球經濟同時面臨增長放緩和通脹上揚的難題,考驗美聯儲和各國央行。高企的通脹率為美聯儲3月份開始加息鋪平了道路。但隨著市場開始擔心通脹將繼續加劇,削弱經濟增長,帶來滯脹風險,美聯儲在未來貨幣政策的選擇上將更加困難。(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蔡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