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成功的投資者必須得聰明?
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作為一個業餘投資者,缺時間、缺專業方法、缺資金,我應該怎麼投資?
對於投資這件事,市場中從來不缺乏投資教育的書和講座,價值投資、長期投資、風口投資等投資理念層出不窮,卻少有人去認真地講述,一個業餘的投資者應該如何認識投資這件事,秉承什麼樣的投資態度,成為什麼樣的投資者。
《聰明的投資者》就是這樣一本告訴業餘投資者如何投資的經典書籍。
這本書自1949年問世,就開啟了無數投資者“科學投資”的生涯。作者本傑明·格雷厄姆有著“現代證券分析之父”、價值投資理論奠基人等眾多美譽。本書被股神巴菲特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著作,也是開啟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的鑰匙,巴菲特就是看了《聰明的投資者》後,才開始信奉和實踐價值投資的。時至今日,《聰明的投資者》仍然極為暢銷,並且成為股市上的《聖經》,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投資者。
1
《聰明的投資者》是一本既複雜又簡單的書。
說其複雜,是因為書中很多投資理念和分析方法至今仍然有效,被眾多投資大鱷奉為圭臬。
說其簡單,是因為這是一本為業餘投資者撰寫的投資書籍,全書就圍繞著“如何成為一個聰明的投資者”的話題展開。
在思考如何成為一個聰明的投資者前,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什麼是真正的投資”。
格雷厄姆在書中對“投機者”和“投資者”作了明確區分。
作為投資者,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來審視自己的行為:
第一,投資的前提,投資者對投資公司的業務狀況進行全面研究分析,而投機者可能只是依賴於直覺或是情緒進行決策。
第二,操作底線,投資者的任何操作都應堅守一個底線,保證本金安全。投機者則往往會孤注—擲、槓桿交易。
第三,投資的預期回報,投資者對投資設定適當的回報預期,長期來看,10%的收益率是一個較高的水平。投機者則經常期望過高,希望透過—兩次的冒險實現遠超常規的收益。
那些有強烈的碰運氣成分的行為,都屬於投機行為,是投資中需要儘量避免的。
但是,貪婪和賭博是人的天性,千萬不要妄想著完全避免投資生涯中的投機成分。很多新人剛接觸股票時都是在行情好的階段,就像一個新的賭徒,帶著一顆想要暴富的心,在漲跌的刺激中尋求快感,在貪婪和恐怖中瘋狂搖擺。投資者需要做的是嚴格區分投資和投機,對投機進行嚴格約束,這是成為一個聰明的投資者的前提。
同時,格雷厄姆基於大量的事實明確地指出,聰明的投資者與個人智商毫不相關,更多是表現在性格方面,如耐心、自我約束、渴望學習、掌握自己的情緒、自我反思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頓在南海公司股票上的投資,在回報率達到100%、獲利7000英鎊的時候賣出。但僅過了一個月,狂熱的市場情緒又讓牛頓以更高的價格買回了這隻股票,最終虧損20000英鎊。
也正是因為此,牛頓留下了廣為人知的感言:“我可以算準天體的執行,卻無法計算人類的瘋狂。”
所以,約束好投機,才能做好投資,這是前提條件。
2
在瞭解了這些後,其次要做的就是投資者最為感興趣的:如何成為一個聰明的投資者。
典型的投資者分為兩類:防禦型投資者和積極型投資者。
防禦型投資者既關心本金的安全,又不想多花時間和精力;積極型投資者願意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以期同等風險水平下獲得比被動投資者更高的回報。
防禦型投資者因為缺少時間或精力很難進行深度研究,因此策略層面較為簡單:建立投資組合並持有。組合中會包含預期收益不同的股票、債券、現金資產等。然後就是長的時間內保持穩定。即使股票市場大幅上漲,也不在投資組合中提高股票佔比,反之亦然。
此外,還有兩個替代做法:選擇優秀的基金或者ETF,代替自己親自構建股票組合;股票定投每個月投入等額資金買入股票。
其實,大部分人都屬於防禦型投資者,只要保證基本安全性、選擇方法簡單、預期合理,即可獲得成功。
至於積極型投資者,有“三做”和“三不做”。
“三不做”是不應該有的投資操作,看似能獲得超額收益,實則大機率損失。一是波段操作(低買高賣),然而事實是絕大多數人既不能保證本金的安全,又不能獲得滿意回報;二是基於業績預增或者即將公佈重大利好來短線擇股,而結果多數是付出更多的交易成本;三是力求發現最有前景的股票做長線。當然,關於這一點,在格雷厄姆晚年也不再那麼堅持,而是轉為了價值成長型投資。
“三做”則是積極型投資者應該投資的操作。
一是選擇不太受歡迎的大公司,市場會習慣高估增長極快或者有利好預期的股票,同時一些發展不太令人滿意的公司的股票會暫時失寵。與小公司相比,大公司有更多的資本和資源來度過難關,並重新獲得令人滿意的利潤。
二是購買廉價的股票。例如有持續穩定的利潤,但價格和市盈率都處於歷史低位;或者公司股價低於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
三是挑選“二類企業”。也就是那些在重要行業中沒有佔據領導地位的企業,或者非重點業務領域的主要企業,這類企業通常為行業第二梯隊的公司。因為行業領導者已經達到了一定規模,所以這樣的企業會因為被忽視而可能被低估。
3
在《聰明的投資者》中,格雷厄姆介紹完不同投資者的投資策略和一些通用的投資方法之後,在最後一個章節重新強調了一個核心觀念:安全邊際!
格雷厄姆認為,安全邊際是投資的中心思想,也是貫穿之前所有投資策略的主線。
問題的關鍵在於,到底什麼是一個公司的安全邊際。市盈率?淨資產收益率?……
書中並沒有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但是從實際的投資經驗中,我們仍然可以理解這一概念的內涵。安全邊際可以理解為每一筆投資中,都儘量保證本金的安全性。例如投資一筆債券,那麼該公司每年的淨利潤要至少超過該公司利息費用的支出。
當然,時代的變化也會導致安全邊際在不斷變化,在如今資訊扁平化的時代,有價值的東西變得越來越貴,安全邊際正在逐漸脫離原本各類指標的束縛。比如網際網路公司,很多方面是贏家通吃,只要在商業模式或者技術上形成領先優勢以後,這家公司就會形成碾壓的絕對優勢。為了拓展自己的護城河,這些公司必須重金去打造護城河的深度和寬度。典型如滴滴、亞馬遜等公司,這些公司雖然虧損多、盈利少,但一旦開始釋放利潤,就會變得極其恐怖。
但即便所投資的標的都有較高的安全邊際,還是不能確保風險的完全規避,因此在投資中需要採取分散化的策略。安全邊際能夠保證每投資一種證券,盈利的機會都要大於虧損的機會。當能購買的具有安全邊際的證券種類越來越多時,總體利潤超過總體虧損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這也是分散性投資的意義。
最後,每一個投資者都要明確,投資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非常好的結果,不是為了一定要跑贏市場,而是為了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即可。
瞭解這些後,再回到本書的目標,如何成為一個聰明的投資者?嘗試回答以下問題:
你是投資者嗎?
你清楚你的風險偏好,知道你是什麼型別的投資者嗎?
你的投資策略和你所屬的投資者型別匹配嗎?
你的投資有分散風險嗎?
你的每一筆投資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嗎?
你是一個聰明的投資者嗎?
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個聰明的投資者,那麼以上這些問題是在讀完本書後,留給你去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