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證券報告顯示,2008-2018年中國醫美市場經歷十年高增,至2019年合規機構市場規模已達到1460億美元。對標日本、美國、韓國等海外成熟市場,當前中國醫美滲透率仍處於較低水平,預計還有近5倍的提升空間。而根據美團點評提供的資料,從2018年至2020年,中國消費者在身體類專案的花費金額佔醫美專案總花費金額的比例從28%增至46%,在身體方面投入的意願度正快速增長。這也讓投資者看到了繼面部醫美后的下一個醫美投資風口。
艾爾建美學中國總經理丘漢華表示:“與醫美成熟市場美國的發展歷程相似,中國醫美需求正從‘面子工程’向身體塑形延展;自2019年開始,身體塑形已經超過面部,成為國內醫美細分賽道里增長最快的品類。”
基於這一背景,1月15日,艾爾建美學聯合德勤諮詢、美團點評在海口以“酷力全開·塑享未來”為主題舉辦了第二屆身體塑形論壇,併發布了德勤諮詢的《2021中國身體塑形市場行業發展白皮書》。
從海外身體塑形市場發展趨勢上看,以美國為例,在2010年冷凍減脂技術獲FDA批准上市後,美國非侵入式塑形市場進入飛速發展期,多項非手術減脂裝置、技術逐步獲批上市,2014-2019年,非侵入式塑形市場的增長速度更是達到了31%的年化增長率。而其中冷凍減脂技術以其精準減脂、副作用小、恢復其短等特點佔有了最大的市場份額和增長速度,2014-2019年化增長約29.4%。這一偏好在美國最大的醫美網際網路平臺REALSELF上同樣顯著,冷凍減脂的評論熱度、消費者好評度和從業醫師數量均位居非手術減脂技術首位。
目前,中國的身體塑形市場呈現出與美國5-8年前類似的格局,手術塑形仍是市場主流,佔比約70%。但在趨勢上,非侵入式技術以其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適度正在快速推動該細分市場擴容。從2018年初至2020年底的中國醫美市場細分訂單指數來看,以2020年吸脂品類訂單量為Index 100,則非侵入式塑形中超聲減脂和冷凍減脂均超過了吸脂的CAGR,冷凍減脂的CAGR更是達到了318%。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非侵入式醫美技術的不斷完善和在國內的註冊證獲批,更多消費者將轉而嘗試非侵入式塑形。
德勤諮詢生命與科學行業合夥人曹梅指出:“近年來,身體塑形行業經歷了從侵入式逐漸向非侵入式的技術迭代發展,新型非侵入式減脂技術正在成為拉動整個身體塑形消費增長的‘第二曲線’。“
根據艾爾建美學披露的資料,2020年,該公司旗下的冷凍減脂品牌酷塑在中國銷量同比增長超過100%,酷塑官方合作醫美機構或醫院數量實現翻倍增長。以一位嘉賓的業績分享來看,非侵入式減脂正在成為醫美機構繼熱瑪吉等面部醫美后的下一個爆發式業績增長點,2020年該機構透過四臺機器實現了超五百萬的業績增量,單客平均消費金額超過了四萬元,新客成交率和老客復購率分別達到了74%和55%。
這一業績增量與醫美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有著密切關係,因此關注醫美消費者的特徵和消費偏好同樣對於觀察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十分關鍵。具體而言,德勤諮詢將中國塑形消費者分為了以下五類:
1. 對外表有高要求的高收入人群(30%)。這部分人群的年美容消費金額平均在11946元人民幣,具有較強的支付能力。對於塑形的主要考慮因素為:安全性、效果和舒適度。
2. 對外表和體型較為滿意的健美派(24%)。這部分人群的年美容消費金額平均在9718元人民幣,除考慮安全性和效果外,對費用的在意程度超過了舒適度。
3. 開始擔憂初老/衰老症狀的中年和老年人(21%)。這部分人群的年美容消費金額平均在9550元人民幣,對醫美效果的關注超過了安全性,確保療效、延緩衰老是讓這部分人群為治療付費的關鍵。
4. 注重他人評價的年輕人(16%)。這部分人群的年美容消費金額平均在7174元人民幣,對醫美總體持開放態度,更傾向於非侵入式醫美專案,但目前需求並不迫切。在網紅經濟影響下,未來這部分消費者有望成為身體塑形市場消費主力軍。
5. 對外表不太滿意的人群(9%)。這部分人群的年美容消費金額平均在9982元人民幣,對自己的體系不滿意,希望瘦身,支付能力中等,因此價效比及效果是這群人選擇醫美專案的關鍵。
從整體來看,消費者在塑形上的要求為對身體部位的精雕,其中以腰、腹、大腿及大臂為主要部位,這一需求與非侵入式減脂中冷凍塑形技術的特點匹配度極高。但以酷塑為例,作為三類醫療器械,酷塑在中國臨床上適用於能夠滿足負壓吸引且脂肪厚度大於1釐米的腹部和側腰部位脂肪層減少,相較於在全球超過七十個市場獲批的包括側腰、腹部、大腿部位和下頜等多個部位冷凍減脂的適應症,中國的非侵入式減脂技術在獲批方面還處於起步階段。或許現在這一模式初步得到驗證但大風尚未刮過的階段,正是佈局身體塑形市場非侵入式細分賽道的最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