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舉行“碳中和”智庫研判會

  中國網直播訊 1月26日,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碳中和(能源轉型)智庫內部研判會議在國家智庫編輯部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十四五與碳中和(能源轉型)課題”以及熱點難點問題建言獻策。會議由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碳中和(能源轉型)課題負責人於今教授主持。

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舉行“碳中和”智庫研判會

  於今認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列入我國2035年遠景目標,要求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1年我國要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之一——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碳達峰目標、碳中和願景,既是我國對國際社會做出的莊嚴承諾,更是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目標和方向,是致力生態環境改善的大國擔當,是中國國家能源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考量。

  與會專家認為,碳中和第一次被列入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充分體現了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要加快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發展是我國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對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的作用。黨中央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為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發展指明瞭方向、拓展了空間,帶來了重要的機遇。

  與會專家指出,要實現2030的碳達峰目標、2060的碳中和遠景,工業等領域的化石能源將被電力大規模替代,這些增量需求主要將靠可再生能發電來滿足。雖然我國近年不斷推進綠色低碳轉型,但四十年以來形成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以及傳統的消費理念、生活方式等,在未來一段時間依舊存在不小的慣性,而且由於我國區域遼闊,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差異很大,經濟發展、行業結構、能源結構存在明顯差距,實現碳達峰目標、碳中和願景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不同區域應有不同的“碳達峰”與“碳中和”完成時間表。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實現碳達峰目標、碳中和願景,要大力推動能源科技創新,要加快成熟低碳技術的推廣與應用,要依據經濟基礎和碳排放情況進行差異化設計安排,要從能源供給端和產業需求端同時入手進行減碳,要不斷完善與碳減排相關的投融資體制機制,要大力推動煤炭、油氣等傳統化石能源企業轉型,要借鑑歐盟的公平轉型機制,要由國家設立低碳轉型或“碳中和”相關基金,要防止地方企業互相攀比惡性競爭,要樹立新的能源安全觀。

  於今最後指出,碳中和課題及碳中和(能源轉型)智庫必須主動謀劃、加緊研判、乘勢而上、主動出擊,要充分發揮智庫自身優勢,著重研判、評估與諮詢“十四五”能源安全風險,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助力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任扛在肩上。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清潔安全高效充足的智力供給,為頂層設計適應當前和未來轉型變化做好充分的智力支撐。

  研判會還圍繞清潔能源、能源網際網路轉型、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綠色金融等熱點難點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相關連結】

  為了落實中央關於“碳中和(能源轉型)”戰略部署,共建智庫、高校合作協同機制,展開對話與合作,《國家智庫》《中國智庫》理事會、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上海大學智庫產業研究中心倡議發起共建“碳中和(能源轉型)智庫平臺”。

  “碳中和(能源轉型)智庫平臺”旨在“服務頂層設計,服務國際合作,服務企業和各級政府”,將集中研究碳中和(能源轉型)工作中的重大政策變化、戰略問題、新形勢的新問題等。從政策儲備、諮詢、解讀三個方面著力,實現碳中和(能源轉型)智庫在政策儲備、諮詢和解讀方面取得明顯進步。緊緊圍繞服務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頂層設計,著力防範化解能源領域風險,更好地發揮智庫的研判、評估與諮詢工作中的優勢,切實維護國家生態能源安全。同時,圍繞“碳中和(能源轉型)”建設與諮詢,實施跨行業、跨區域的聯動合作。發揮產學研對接優勢,利用中央、地方和企業以及國內和國際網路,嘗試性探索共同建設“碳中和(能源轉型)國際智庫產業示範區”。定期出版建言獻策和研究報告;聯合釋出年度報告等智庫研究成果;出版《中國智庫》碳中和專刊;不定期開展“碳中和(能源轉型)”案例調研活動,舉辦智庫研判會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82 字。

轉載請註明: 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舉行“碳中和”智庫研判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