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 史正丞)訊,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科技(富士康)週二釋出了2020年Q4及全年財報,雖然淨利方面未達到分析師預期,但眼下市場更加關注公司的電動車製造願景。
財報方面,鴻海Q4營收達到2萬億新臺幣(約合4603億人民幣),同比上漲15%;其中歸屬股東淨利潤459.76億新臺幣(約合105.82億人民幣),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502億新臺幣。
(來源:鴻海科技)從全年角度來看,公司取得營收5.35萬億新臺幣,與上一財年基本持平;歸屬股東淨利潤1017億新臺幣,同比下降12%。在公司營收創歷史新高的同時,公司每股收益(EPS) 7.34元新臺幣卻觸及2001年以來新低,足以顯示疫情對公司利潤率的衝擊。
鴻海CFO黃德才在週二下午的電話會議上表示,2020財年利潤與2019財年相比,主要是財年一季度受到疫情較大沖擊,隨後逐季回升。同時公司在其他事業上的投資收益也因疫情影響不及預期,從而導致EPS同比下降近1元新臺幣。
在2021財年一季度預期方面,公司表示維持三月初“強於正常水平”的指引。受到蘋果新機的熱銷和居家辦公裝置維持強勁需求帶動,所有業務條線的銷售收入都將取得同比上升。此前公司亦披露今年二月取得創紀錄的銷售收入。
電動車將是未來增長點
對於鴻海而言,公司除了現有的代工合作外,亦將電動車製造視為未來的重要增長點。近幾個月來先後與浙江吉利、拜騰、菲斯克汽車等一系列車廠建立合作關係。鴻海此前曾透露,四季度將依託MIH平臺推出一款電動巴士和兩款電動乘用車。
(來源:鴻海科技)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披露,在鴻海EV開放平臺(MIH)上線五個月的時間內,目前已經累積40餘個國家的1348家合作伙伴。公司承諾到今年六月底該平臺將獨立成為非盈利組織MIH聯盟。
對於此前提出的五年毛利10%的目標,劉揚偉表示ICT領域要做到這一目標非常難,一定需要靠新的產業來推動,包括電動車(EV)、數字健康和機器人等。其中以造車為例,只做代工只有5個點以下的利潤,頭部零部件供應商的利潤大約為25%-30%,而整車銷售以特斯拉為例能夠有20%的毛利。所以公司要實現10%目標,鴻海將聚焦零元件部分,整車領域主要與廠商合作。劉揚偉表示,公司現在認為電動車“起飛”的時間點較此前預期的2024年提前一年到2023年。
缺芯衝擊並不嚴重
在問答環節中,劉揚偉也談及半導體行業“缺料”的影響,由於客戶體量較大前兩個月的影響並不明顯,但現在逐漸也看到一些變化。對於公司是否受此波及,劉揚偉表示目前公司預期正常訂單最多受到10個百分點的影響,影響較大的是客戶加量訂單的部分。
在預期“缺料”影響持續時間方面,劉揚偉表示“要看到明年”,不過由於生意形態(客戶體量均處於行業頭部)的關係對公司影響較小。目前公司預期,如果沒有疫情和缺料的影響,今年毛利能夠達成“7%”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