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特材IPO:利益輸送風險或成上市“攔路虎”

中洲特材IPO:利益輸送風險或成上市“攔路虎”
《電鰻快報》文/林妍

9月29日,上海中洲特種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洲特材”)首發申請獲創業板上市委員會透過,將於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時至12月13日,已經過去兩個半月了,中洲特材IPO卻沒有了動靜。經《電鰻快報》調查發現,中洲特材此次IPO招股書存在很多疑點,最為集中的是如何避免利益輸送風險。

《電鰻快報》雖早在10月下旬就相關問題向公司發去求證函,但截稿時止仍未收到回覆。中洲特材在隱藏什麼?這家公司還能順利註冊嗎?

夫妻控股成利益輸送溫床

夫妻檔的管理制度並不明確,到公司壯大階段,就會發現夫妻決定的管理模式存在弊端。《電鰻快報》經調查發現,中洲特材保薦機構和申報會計師取得發行人實際控制人及其配偶、子女、持股5%以上股東、董事(不包括外部董事、獨立董事)、監事、高階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出納的銀行流水,複核了20萬元以上的流水,主要為上述人員日常生活消費、購房裝修及證券、理財產品的申購、贖回、親屬和朋友之間借款及歸還等。其中實際控制人馮明明及其配偶朱利倩、兒子馮曉航與部分客戶股東、供應商收款人有個人資金借貸往來,原董事蔣偉與客戶舟山市金塘十二五金商店有承兌匯票轉讓款往來,實際控制人馮明明與原高管王立龍也有個人資金借貸往來。發生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為公司實際控制人馮明明與陸仕元、孫其忠、陳進軍等均為多年好友,個人日常生活如有大額資金需求會互相幫忙。

市場質疑,這種家族式企業,若實際控制人透過行使表決權或其他方式對公司經營、財務決策、重大人事任免和利潤分配等方面施加不利影響,將存在損害公司和中小股東利益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董事長馮明明任職資訊8則,實際控制權7家,這更讓利益輸送撲朔迷離。

據企查查資訊,董事長馮明明共有8條任職資訊,其中擔任法定代表人5家,擔任股東7家,擔任高管7家,實際控制權7家。尤為關注的是,馮明明共107條符合條件的周邊風險資訊,預警提醒17條。其中,他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上海歐茨機械製造有限公司、上海司卡貿易有限公司均有清算資訊;他擔任高管的上海福路流體裝置技術有限公司有司法協助資訊。有市場質疑,董事長同時任職數十家公司高管,如何避免利益輸送?

前五大供應商實控人曾是前員工

據《電鰻快報》調查,中洲特材前五大供應商宗羽機械和太倉新宗羽的實際控制人李小云為中洲特材前員工,兩家公司的主要業務來源於中洲特材。

中洲特材主要向前述兩家公司委託加工座圈及籠形襯套、委託採購鎳基棒料,根據申報材料,中洲特材未將鎳基棒料納入體內或自行採購的原因主要是出於隔離同行業競爭者、防止商業秘密洩露等方面考慮。2019年9月以後,中洲特材收購了宗羽機械部分座圈及籠形襯套加工的機器裝置,並接受了宗羽機械部分員工,已停止了和太倉新宗羽與宗羽機械之間的關聯交易。

據招股書,由於中洲特材部分工序加工產能不足,公司將生產中的非核心工序透過外協完成,所以公司的生產模式包括公司自主生產和外協生產模式。在成本方面,外協機加工的成本比公司自主生產高出約20%-30%;子公司江蘇新中洲開坯改鍛的外協生產也比自主生產成本高出10%-20%左右。

此外,外協供應商中的江陰市亞迅金屬製品有限公司、江陰市盛峰鍛造有限公司自成立公司成立之初即與中洲特材料開展合作。其中,江陰市亞迅金屬製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7月,目前合作時間12年以上;江陰市盛峰鍛造有限公司則是成立於2013年3月,雙方自2014-2018年6月進行了合作。

對此,深交所要求中州特材列表分析並披露部分生產工序採用外協加工模式與採用自主生產模式對成本的具體影響,並對相關業務未採用自主加工模式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利益輸送,進一步分析並披露外協加工的必要性及定價合理性等進行說明。同時要求保薦人和申報會計師核查並發表明確意見。

IPO申報曾撤回 這次也無根本改變

除了利益輸送的風險,中洲特材還有來自行業、業績及資金鍊的風險。

據《電鰻快報》觀察,中洲特材主要從事特種合金材料領域內的高溫耐蝕合金材料及製品業務,主要產品為以鈷基合金、鎳基合金為主要原材料的鑄造高溫耐蝕合金、變形高溫耐蝕合金以及特種合金焊材等產品。2015年12月曾申報IPO,補充申報2015年年報後撤回。撤回原因系行業不景氣,公司業績下滑。

前次申報後期,因行業不景氣公司產品銷售降低,2016年上半年淨利潤明顯下滑,並預計全年僅為2000多萬元,因此在2016年9月,公司申請撤回材料。2016年公司扣非後淨利潤僅為2372.23萬元。2017年,公司下游行業景氣度提升,公司訂單增加,業績進一步提升。不過,我們仍發現,2018年、2019年業績仍不如2017年,其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為7633萬元、6101萬元、6397萬元及3118萬元。業績並沒有實質改變,並且僅兩年業績下滑,在此背景下IPO仍面臨不少問題。

另據披露,截至2020年8月31日,中洲特材各報告期末應收賬款的期後回款比例分別為95.45%、93.21%、79.91%和21.88%。2019年末、2020年6月末應收賬款期後回款分別為79.91%、21.88%,主要原因為:A.因疫情影響,部分客戶由於自身資金緊張等原因,付款計劃推遲,導致支付公司貨款延後,如超達集團、方正閥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濟南沃德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等,但上述客戶經營情況良好,後續回款不存在障礙;B.部分客戶由於內部付款審批流程相對較慢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實際付款時間與約定時間有所差異,如印度L&TC.由於受新冠疫情影響,部分境外客戶,如意閥,因義大利疫情原因生產經營受到一定影響,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貨款及時支付。

另外,今年以來石油天然氣價格大幅波動,對下游行業影響較大,而中洲特材對持續經營面臨的風險及擬採取的應對措施卻惜墨如金。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17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洲特材IPO:利益輸送風險或成上市“攔路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