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記者 劉超鳳)訊,東吳證券近日在上海舉辦壬寅策略年會,對於今年市場走向作出研判。東吳香港副董事長、東吳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官陳李表示,在全球貨幣收緊和利潤增速下滑的大趨勢下,看好包括新能源、科技、數字經濟在內的成長股投資機會,這是由全球環境戰略、中國“雙碳戰略”和產業技術發展決定的。
年初至今,中國股票市場經歷下跌調整。滬深300指數的2022年市盈率下降到10倍,包括新能源在內的成長股即期市盈率也回落到30-50倍區間。陳李表示,在趨勢和情緒作用下,市場估值可能繼續下跌。當優秀的成長股估值回落到30倍以下,中長期投資者將會“興奮”起來,其回報率將會較為可觀。
陳李表示,成長股配置今年有兩次時間視窗。第一次是3月17日美聯儲第一次議息會議,只要不是加息50個BP,不公告縮表時間,市場就會“如釋重負”,利空出盡;第二次時間視窗在今年6月份,隨著大宗商品PPI見頂回落,對於企業利潤的擔憂會因為上調年底或明年GDP增速而上行。
在這些成長股中,陳李更看好大企業的配置機會。“大型公司會透過規模效益、侵佔上下游利潤來保障自己的ROE、利潤率不因產能增加而下滑。”陳李如此表示。
外部環境:貨幣收緊、企業利潤增速下滑
陳李本次演講主題是“暫憑杯酒長精神”。這並不是強調白酒行情,而是定調謹慎,但不排除今年有超跌機會。這首劉禹錫詩詞中,更耳熟能詳的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陳李對2022年資本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戰略上,立足謹慎,因為資本市場面臨嚴峻的外部環境,即“貨幣環境收緊”、“上市企業利潤增速下滑”。
第一,全球貨幣政策結束寬鬆環境。
全球的首席經濟學家、首席策略分析師,都在爭議“美聯儲今年加幾次息?加25個BP還是50個BP?縮表發生在今年6月、9月還是12月?”
今年以來,摩根大通執行長傑米路戴蒙曾表示,美聯儲可能會加息多達七次以對抗不斷上升的通脹率。前美國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表示,投資者需要為美聯儲在年內剩餘七次會議上全部加息,甚至是一次性加25個基點以上的可能性做好準備。
對於7次加息預期,陳李判斷今年美聯儲加息不超過四次,分別可能在3月、6月、9月和12月。
陳李特別強調,十多年來,市場都在強調A股預期差,但預期差理論誤導了大眾看法,“大趨勢”比“預期差”更重要。大家公認的事實是,今年貨幣環境收緊。換言之,2022年12月份利率高於去年同期,而貨幣總量小於去年同期。這是大趨勢。
對於貨幣環境收緊的原因,短期影響因素是持續高漲的物價,而長期因素是社會生活恢復常態後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明顯超越過去兩年。
物價是個短期因素,過往需求恢復而供給不足的局面預計在2022年下半年逐漸逆轉。PPI和CPI經過二季度高點後將逐漸下跌。
長期來看,越來越多跡象顯示,全球將陸續結束疫情管控,從歐美髮達國家慢慢擴充套件到發展中國家及全球。在社會生活恢復常態後,經濟增長如果能夠回到潛在均衡水平,包括利率在內的貨幣環境應該回到正常水平。
第二,上市企業利潤增速下滑。當下最困擾投資者的不是疫情,而是企業利潤增速。
在“三重壓力”下,中國經濟中消費、投資和出口在2022年都面臨增速下行風險。市場普遍認為,2022年GDP增速明顯低於2021年,相應的,全部上市企業的利潤增速預計從2021年的30%下滑到5%以下。
具體來看,市場普遍預期二季度GDP增速低於5%,而陳李認為會達到5.1%。
陳李認為,上市企業利潤增速2022年將下滑至零,沒有增長。逐季來看,三季度企業利潤增速好轉,其他季度則會下滑。儘管逆向調節的刺激政策正在陸續出臺,穩定經濟增速。但GDP增速和企業利潤增速下滑的一致預期不會改變。
看好新能源、數字經濟等成長股
而在戰術層面,則保持積極。核心是,產業發展和居民資產配置不會因為貨幣環境和經濟增速變化而變化。
其一,居民資產配置向權益市場傾斜,這是必然趨勢。地產市場的基本定位和供求關係,決定了房地產不再成為居民資產主要配置領域。探索發掘未來經濟增長動力的權益市場在過去兩年大幅擴張,逐漸成為居民資產配置的主要方向。這個趨勢也不受貨幣環境和企業利潤增速影響。
其二,包括新能源、科技、數字經濟在內的成長股產業發展趨勢,是全球環境戰略、中國“雙碳戰略”和產業技術發展決定的,與貨幣環境、年度GDP增速、投資者情緒都沒有關係。
這些成長股產業發展趨勢繼續保持樂觀態勢。儘管其估值在過去兩年快速擴張,透支增長預期,但不妨礙其優秀的龍頭企業仍然是“時間的朋友”,在中長期為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
疫情爆發前,美股增長最快的是科技股;疫情期間經歷兩三次熔斷、量化寬鬆後,美股增長最快的仍然是科技股。反觀A股市場,2014年、2015年A股市場經歷了泡沫的劇烈上升和破滅,而在2015年下半年表現最好的股票,同樣是2014年上半年表現最好的。一場藉由場外槓桿資金帶來的金融市場泡沫的產生和破滅,並不會實質影響產業趨勢。“熬過寒冬、穿越週期”的是產業內在發展規律,它不受貨幣利率高低影響。
雖然看重這些賽道,但要等待低估值機會。陳李表示,當市場劇烈波動、投資者情緒兩端搖擺時,市場一般會跌破“合理估值預期”。目前成長股的估值還沒跌到合理點位。如果電動車在30倍估值、CXO在40倍估值、數字經濟在40倍估值時,可以考慮配置。
陳李表示,成長股配置今年有兩次時間視窗。第一次是3月17日美聯儲第一次議息會議,市場預期加息50個BP,而且要公告準備縮表。只要不是加息50個BP,不公告縮表時間,市場就會“如釋重負”,利空出盡;而且能更好看出聯儲對政策的指引。
需要注意的是,美聯儲釋放鷹派說法,是為了管理通脹預期,並不代表其行為。在2015年12月宣佈第一次加息前的八個月,耶倫一直在釋放鷹派說法;12個月後才出現第二次加息,因為2015年底後物價、經濟恢復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
第二次時間視窗在今年6月份,包括石油、銅、鋁在內的大宗商品PPI應該在四五月到達高點,六七月大宗商品物價水平逐漸回落,市場要重新審視全球經濟增長中樞。不論是全球還是中國,2022年GDP增速會略高於2023年。對於貨幣收緊的焦慮會由於全球GDP增速的下行而下降,同時對於企業利潤的擔憂會因為上調年底或明年GDP增速而上行。
在這些成長股中,陳李更看好大企業的配置機會。“這些行業資本支出的增加,會帶來未來產能過剩,擠壓中小企業的利潤,利潤下降就會導致中小企業估值難以保障。而數字經濟的大型公司會透過規模效益、侵佔上下游利潤來保障自己的ROE、利潤率不因產能增加而下滑。如果成長股大型企業保障自己的ROE在近兩年不下降,那麼他們估值會上升至較高水平。”陳李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