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押注中國移動,就是押注中國的科技時代?

為什麼說押注中國移動,就是押注中國的科技時代?

文/闌夕工作室

2022年1月5日,中國移動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

至此,國內三大運營商全部迴歸內地資本市場,一場A股11年來的最大IPO專案也隨之塵埃落定。

作為中國最大的電信服務運營商,從2021年5月17日發起公告申請,到8月正式遞交材料;再到2022年初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中國移動的回A之路,走的可謂是順利異常。

這種順利,在上市首日再次上演:相較上市即破發的中國電信,截至2022年1月5日下午三點收盤,在上證指數整體大跌1.02%的情況下,中國移動仍逆勢上漲0.52%,以股價57.88元,總市值1.23萬億元,得到了來自A股資本市場的認可。

事實上,這不僅是一個超級大白馬的資本市場加速起點,更意味見證一場新的造富運動的正式開始。

它的底層邏輯在於:押注運營商的本質,就是選擇相信中國的經濟發展,投資中國的科技未來。

1為什麼押注運營商,就是押注中國的時代發展?

眾所周知,拿牌照的生意,就是最穩健的生意;而基建領域拿牌照的生意,更是意味著在萬億市場中的特許經營。

前者比如醫院,比如金融;後者,運營商正是其中典型代表。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5G、工業物聯網等通訊產業分支被定義為“新基建”,明確了通訊作為基建產業的地位。

但與做基站的華為不同的是,運營商所掌握的頻譜,本質是一種持牌的稀缺資產。作為通訊網路的物理載體,無線電頻譜的可用頻段非常有限。比如,2G的標準頻譜主要集中800M-960M;3G通訊在主要以1.7G~2.1G為主;4G頻譜主要限制在2.5~2.6G,而時下正熱門的5G,則以2.6GHz/3.5GHz和4.9GHz為核心頻段。

為什麼說押注中國移動,就是押注中國的科技時代?
△ 圖源:工信部官網

面對有限的頻譜資源,歐洲、美國、日韓等通訊產業發達的地區,一般以拍賣的方式進行分配。中國則透過工信部給運營商頒發牌照,分發頻譜,將有限的頻譜資源有序利用。也是因此,3G以來,中國的電信運營商,一直保持著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足鼎立的穩定局面。5G時代,中國廣電才加了進來。

而持牌經營,也給了三大運營商與中國電信產業同步穩定增長的機會。

這是工信部統計的近五年來中國電信業務的收入增長狀況,2020年,全國電信業務收入累計1.36萬億元,絕對額相比上年增長3.6%;但另一個維度來看,如果維持上一年的價格不變,那麼2020年中國的電信業務總量將達到1.5萬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0.6%。

圖:2015-2020年電信業務收入增長情況

為什麼說押注中國移動,就是押注中國的科技時代?
△ 圖源:工信部《2020年通訊業統計公報》

這一高速增長的趨勢,還在不斷強化: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6月,中國網民數量規模已達10.11億,網民人均每週上網26.9小時(日均3.8小時),其中,Z世代的日均上網時長更是超過了8小時。

圖:中國移動資料中心機房

為什麼說押注中國移動,就是押注中國的科技時代?
△ 圖源:中國移動微信公眾號

但中國運營商的想象力顯然不止如此,除了通訊基本盤之外,運營商的另一大增長曲線,也同樣押中了這個時代另一大核心數字基建——雲服務。

如果說過去十年,運營商們在移動網際網路時期,主要定位於雲、(通訊)管、(終)端中的管側;那麼,在數字化轉型的新形勢下,電信運營商們正憑藉著擁有的寬頻網路、IDC 資源和雲資源主動出擊:

2021年前三季度,僅中國移動的DICT業務,(即DT雲和大資料技術+IT資訊科技+CT通訊技術)收入就達489億元。在IDC市場,三大運營商已佔據62%的市場份額,機房更是遍佈全國。

圖:2020年中國資料中心企業業務佈局及競爭力評價

為什麼說押注中國移動,就是押注中國的科技時代?
△ 圖源:前瞻經濟學人

而放眼長期,國內IDC增速更是遠超全球市場容量,增長空間巨大。市場機構預測,2021年中國資料中心市場規模將達到2,486億元,中期也將保持25%的複合增速。

總結來說,選擇了通訊與IDC建設的運營商,其本質就是國家的稅收性科技企業,它的發展不僅與一國基建繫結,同時也是一國科技實力的象徵。

2為什麼運營商是一個頭部效應明顯的產業?

運營商是一門特許經營的“稅收性”生意;同時,也是一門典型的得使用者者得天下,強調規模效應的生意。

因為作為典型的基建產業,運營商的投資特點是,投入前置,盈利後置。因此,運營商需要有良好的資產結構以及龐大的使用者群體,前者用於先期投入,後者支援後期的成本攤付。

拿一個基站來說,其服務的使用者越多,使用的次數越多,這個基站所創造的效益也就越高;而效益與營收越高,也就意味著可以建更多基站;而更多的基站,又意味著可以服務更多的使用者,從而進入規模效應的正向迴圈。

圖:工作人員安裝5G基站

為什麼說押注中國移動,就是押注中國的科技時代?
△ 圖源:中國移動微信公眾號

中國的各大運營商中,最具規模效應的,顯然非擁有最多的基站和規模最大的使用者群的中國移動莫屬。

使用者側,根據官方口徑,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使用者總數達到 9.46 億戶,佔國內16.14 億移動使用者總數的 58.6%(工信部口徑),中國移動寬頻客戶總數達到 2.26 億戶,佔國內固網寬頻使用者 5.1 億戶的 44.3%。

資產側,截至2021年6月底,中國移動擁有基站總數528萬個,4G基站佔全球總量1/3,5G基站50萬個,是全球擁有基站最多的運營商。中國移動光纜長度 2,146 萬皮長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約 535 圈 。

當然,頭部企業本身不僅意味著規模效應的更大化,同時也往往具備著頻譜資源分配的話語權更大化。

每一代通訊技術代際更迭,存在著這樣一條規律,誰搶先實現網路覆蓋,誰就贏得市場先機,5G時代亦然。在國內5G頻譜資源分配中,中國移動的2.6GHz和4.9GHz的頻譜資源,客觀來說,與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獲得的3.5GHz頻譜相比,在5G產業鏈上成熟度略顯不足,需要大力推動產業鏈配套發展,且存在2.6GHz殘餘4G清頻情況,先發優勢並不明顯。

圖:中國廣電與中國移動攜手共建700MHz

為什麼說押注中國移動,就是押注中國的科技時代?
△ 圖源:中國移動微信公眾號

但豐富的建網建站經驗,又讓中國移動在頻譜資源的分配上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2020年5月,擁有700MHz的優質頻段,卻缺乏實際專案工程建設經驗的5G牌照黑馬中國廣電選擇與中國移動聯手,將700MHz 5G網路的執行維護工作交給了中國移動,兩者共享700MHz的頻譜資源。

從技術角度來看,中國廣電手握的700MHz,以及中國移動手握的2.6GHz,儘管短期內產業鏈配套還需加強,但其頻率低、覆蓋範圍廣、穿透力強的特點,可以使運營商在相同面積部網下,以更少的基站數量,滿足使用者的需求。這對平原稀少,人口分佈不均的中國而言,恰恰是一個解決邊遠地區、人口稀少地區通訊覆蓋的根本解決方案。

也正是憑藉著2.6GHz和4.9GHz、700MHz的組合拳,以及規模效應帶來優勢,目前,中國移動的5G SA 網路已實現在全國地市以上城區、部分縣城及重點區域提供 5G 服務。預計在2022 年底,將基本實現全國鄉鎮以上 5G 連續覆蓋,以及重要園區、熱點區域、發達農村的有效覆蓋。

行業發展與國家相繫結;賽道之中,頭部企業又具備絕對的規模效應;那麼,剩下的唯一問題就是,對資本市場,萬億的中國移動貴嗎?

3中國移動,到底值不值萬億市值?

萬億中國移動到底貴不貴,我們不妨從中國移動本身的經營以及資本市場的表現兩方面,與同在A股的聯通、電信進行對比來看。

首先是中國移動的自身經營狀況,透過對營收、成本、利潤、現金流這四個資料對比,我們不難得出以下結論:

(1)中國移動具備更高的營收與規模效應,單使用者價值量更高。

營收方面,中國移動的2021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4,436.47億元,同比增長13.8%,對比聯通電信聯盟,分別1,641.74億,2,175.47億,總和3817.12億來說,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

2021年上半年,移動ARPU達到52.2元,同比增長3.8%,相比44.4元的聯通與45.7元的電信,更是高出了不止一個臺階。

(2)更大體量的情況下,移動可以做到更好的成本控制與企業管理。

成本方面,2021年上半年,在營收絕對領先聯通電信之和的情況下,移動的銷售費用為303.89億,管理費用252.31億,而聯通電信聯盟兩家的消費費用總和,以及管理費用總和則分別高達411.43億與305.4億。

(3)更高的營收與更好的成本管控,讓中國移動的盈利情況遙遙領先。

2021年上半年,移動的淨利潤591.18億,淨利率達13.34%;對比聯通電信分別5.59%以及8.21%的淨利率,同樣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

(4)中國移動具備更穩健的現金流以應對擴張與風險。

2021年上半年,移動的經營性現金流達到1,616.18億,對比聯通電信分別514.15億、683.82億,總和1,197.97億來說,移動具備更豐沛的現金流,從而準備下一步的擴張。

經營之外,我們從資本角度出發,也不難發現,中國移動同樣屬於受市場青睞的典型的白馬企業,我們主要從估值、回報、風險與穩定性三個層面進行拆解:

(1)估值:對比同行,定價合理

三大運營商齊聚A股後,以2022年1月前近幾個月的平均表現來看,聯通A股估值PB為0.82倍,PE為19.18倍;電信A股PB為0.92倍,PE為15.45倍;而作為龍頭的中國移動的PB也僅有1.03倍,PE10.85倍,相較同行,較為合理。

而如果將目光放得更長遠,從全球資本市場角度來看,中國運營商在資本市場上,也一直處於被低估狀態:世界電信運營商龍頭平均PB倍數為1.31,而我國運營商在港股平均PB倍數僅為0.48;世界電信運營商龍頭平均PE倍數為15.53,我國運營商在港股平均PE倍數僅為7.25。

(2)回報:對比同行,分紅可觀,股息收益率超5%

中國移動上市以來,累計分紅超1萬億港元,近三年每年現金分紅超570億元,平均派息率超50%,2020年股息率更是達到7.44%,而這也正是市場偏愛白馬企業的根本原因:不僅公司穩定增長,還能獲得相當可觀的股票分紅。

(3)風險與穩定性:風險更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國移動的迴歸A股的方式,採用的是紅籌回A,也就是說不存在大股東解禁以及減持壓力。此外,中國移動還採用了綠鞋機制,可以保證二級市場的公司股價更加穩定,降低資本市場風險。

(4)回購彰顯公司對股價的信心

2022年1月5日,移動釋出公告表示,將在A股綠鞋期滿後,在港股執行不超過10%的回購。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移動其實早在2021年4月就已經確定要在港股進行回購,之所以推遲至今,主要與港股的《香港上市規則》中,企業不得在回購後30天內發行或者公開發行普通股的規定有關,因此推遲至今。而A股募資,本身則將用於“專款專用於A股募投專案”。

至於具體的回購比例,據大摩分析:由於港交所要求,股份最低自由流通量門檻為25%來算,因此,本輪中國移動在香港,最多隻能回購7.8%的已發行港股。

當然,這些並不會直接影響到A股投資者的利益,但是通常來說,回購本身,彰顯的是企業對於未來長期經營的信任與看好,對普通投資者而言,無疑是一個積極的訊號。

一句話總結,就是從各方面的財務狀況來看,中國移動的經營狀況位於行業領先,而中國運營商在資本市場中,長期處於被低估的狀態。

4總結

回顧過去三百年曆史,我們不難發現,對於一個創業者,最好的生意模式,就是做時代的基礎設施,從前是賣石油的洛克菲勒,是修鐵路的範德比爾特;如今是做作業系統的比爾蓋茨,是做電動車的馬斯克。

對一個普通人而言,最好的投資,則是押注一個國家,押注它的基建產業,與這個時代的發展同頻:從前是水電煤如是,如今的通訊、晶片、大資料亦如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675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說押注中國移動,就是押注中國的科技時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