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定增預案數量呈現井噴態勢。據統計,2020年前4個月,A股上市公司累計釋出定增預案數達到331家,相當於2019年全年定增預案數的90%,對應擬募資規模合計約4650億元。已落地方面,截至5月8日,定增落地規模約2306.13億元,達到2019年的33.48%。隨著預案落地,A股再融資市場有望扭轉近年來連續下滑的態勢。
預案規模井噴
儘管受疫情等影響,已實施的定增規模僅為2019年全年的三分之一,但再融資新規實施以來定增預案數量持續井噴,機構紛紛預計A股定增市場下半年真正落地的規模有望集中爆發,扭轉近年來連續下滑的態勢。
招商證券表示,根據現存定增預案的進展進行推算,2020年定增募資總規模或達1萬億元左右,其中貨幣募資可能達到6000億元至7000億元。定增政策的變化有利於提高投資者參與的積極性,凸顯定增的價值,並且能抑制炒殼,改善投資環境。
資料顯示,2016年至2019年,A股定增規模分別為16811.43億元、12705.31億元、7523.52億元和6887.7億元,已連續4年大幅下滑。
從釋出定增預案公司的行業分佈來看,電力裝置與新能源、電子、計算機、基礎化工、醫藥等行業專案融資定增預案較多,且對應融資規模較高。其中,電力裝置及新能源擬募資規模佔比18.8%;電子佔比13%。主題分佈上,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類、大資料雲計算類兩大主題相關的融資專案較多,擬募資規模分別佔比27%和14%。整體來看,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TMT行業定增融資專案較多,為行業和企業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指出,再融資新規後,可以看到定增市場發生了很多明顯的變化。一是增發預案數量大幅增加,對應的募集金額已達4650億元;二是在募集的資金使用上,用於補充流動性資金的比重顯著提升;三是非公開發行鎖定期的縮短,降低投資者面臨的市場波動風險敞口,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積極參與認購;四是創業板融資比重快速提升。
三大原因助力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上市公司定增預案井噴,主要和募資投建新專案,扭轉償債風險高、資金壓力大的局面,改善股權結構、增強後續融資能力三方面原因有關。
投建新專案方面,上述331家上市公司中,有192家定增融資目的是專案融資,對應的擬融資規模合計約3366億元,佔整體擬融資金額的72.39%。專案融資是上市公司釋出定增預案的絕對主力。
扭轉償債風險、增長融資能力方面,多家上市公司指出,由於負債率高企,債權融資遇到阻力後轉向股權融資。而上市公司透過以定增為代表的股權融資,既可以改善股權結構,又可以增強後續融資能力。
除了上述常見因素外,盤和林指出,上市公司進行定增還與實際控制人做資產植入等因素有關,透過定增把另一部分資產裝到上市公司裡面。透過定增的方式完成借殼上市,同時募集配套資金,也是非常常見的方式。另外,部分自身有轉型需要的企業,透過定增引入戰略投資者,獲取資本市場支援。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指出,隨著定增結果陸續顯現,再融資市場的後續效果預計將出現一定分化。
極力促成再融資
不少上市公司為了促成再融資的實現,將不符合再融資規定的業務進行剝離,清除再融資的障礙。其中,主營業務為非房企的上市公司,為了再融資實現,逐步剝離地產業務最為常見。
多數公司剝離房地產業務的同時,為了極力促成再融資實現,承諾不再從事房地產業務。以哈工智慧為例,公司在回覆證監會專案審查意見時表示,公司涉及房地產業務全資及控股子公司主要有9家,自2018年10月起已逐步登出或轉讓。截至2020年3月,公司完成向成都舉仁置業有限公司轉讓持有的蜀都房地產19%股權的工商手續,公司已不再持有任何房地產公司股權,已經徹底完成房地產業務的剝離。公司承諾,公司及子公司不再從事房地產相關業務。
有的上市公司明確指出,房地產業務對公司再融資存在消極影響,剝離後將聚焦主業。其中不乏將房地產業務打包,透過關聯交易轉移給非上市主體的上市公司。以羅牛山為例,近日,公司在釋出2019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的同時,釋出剝離房地產業務暨關聯交易的公告,擬將持有的羅牛山廣場及羅牛山118C專案的全部資產增資至全資子公司錦地地產,並將向公司控股股東羅牛山集團有限公司轉讓錦地地產100%股權。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