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譚旭光與濰柴的野心與尷尬:行使股東權利遇阻

由 東方崇學 釋出於 財經

本報記者/劉媛媛/上海報道

近日,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濰柴集團”)釋出的一則宣告,讓外界對於其與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雷沃重工”)的合作狀態有了頗多揣測。

宣告稱,濰柴集團作為國有控股企業和雷沃重工重要股東之一,需定期彙總國有投資單位的財務狀況,同時要求雷沃重工提供財務會計報告,這是履行國有控股企業職責、行使公司股東權利、參與公司法人治理的正常行為,疑似對此前濰柴集團起訴雷沃重工有關報道進行回應。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在已經成為雷沃重工股東9個多月後,濰柴集團無法獲得雷沃重工財報,在行使股東權利方面遇到了阻礙,因此起訴了雷沃重工。從宣告內容上看,濰柴集團並未否認起訴傳言,只是重申了自己作為重要股東的權利,並表示已積極提請雷沃重工董事會盡快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研究雷沃重工虧損原因及彌補虧損方案。

似是在回應業績問題,8月5日,雷沃重工在官方微信賬號釋出資料,2020年上半年旗下農業裝備共實現銷量3.6萬臺,銷售收入達35億元。其中,拖拉機、小麥機、水稻機三大主營業務分別大幅增長了37%、37%和39%。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致函濰柴集團方面,公司相關負責人未對起訴事件進行回應,僅強調雷沃重工釋出的“銷售收入和利潤不能畫等號”。

矛盾爆發?

公開資料顯示,濰柴集團創建於1946年,在全球擁有動力系統、汽車業務、工程機械、智慧物流、海洋交通裝備、後市場服務等業務板塊。旗下擁有濰柴動力(2338.HK;000338.SZ)、濰柴重機(000880.SZ)、亞星客車(600213.SH)、德國凱傲(KGX.F)等海內外7家上市公司、9只股票,2019年收入超過2600億元。

雷沃重工則是一家業務範圍涵蓋工程機械、農業裝備、車輛、動力科技、金融科技以及網路科技領域的企業。據《中國經濟週刊》此前報道,雷沃重工營收最多時逾100億元,由於產品業績大幅下滑,目前營收已遠低於100億元。

2019年10月23日,濰柴集團母公司山東重工集團在官網宣佈,經省市政府、國資委批准,濰柴集團受讓雷沃重工20.84%的國有股權,並依據《公司章程》規定委派兩名雷沃重工董事會成員。

彼時,山東重工方面表示,透過此次股權轉讓,濰柴集團將與雷沃重工實現高效協同研發,依託濰柴動力高階非道路全系列發動機、CVT動力總成和液壓動力總成等核心產業資源,補齊雷沃重工動力總成核心競爭力短板,全面推動雷沃重工大型農業裝備邁向高階,有效提高市場競爭力。

在今年3月濰柴動力2019年度業績釋出會上,董事長譚旭光提到,雷沃重工的國有股權已經全部劃轉給了濰柴集團,雷沃重工每年有5萬~10萬臺的拖拉機銷量,用上濰柴的CVT動力總成,濰柴將會釋放出新的收入和利潤增長點。

然而,在“聯姻”9個月後,濰柴集團和雷沃重工竟鬧出“不和”傳言。有媒體報道稱,濰柴集團透過多種合法形式要求雷沃重工提供2019年度審計報告等財務會計報告,但雷沃重工始終未提供,不按時上報國有投資的財務狀況就違反了國資監管規定,因此濰柴集團無奈之下起訴了雷沃重工。

記者同時在多個網路平臺看到,不少濰坊當地網友爆料稱,一直以來,雷沃的訴訟都比較多,當地法院也已經接受了濰柴起訴雷沃重工案件。

對於起訴一事,雙方尚未作出明確表態。不過,濰柴集團方面發出的宣告透露出,公司作為雷沃重工重要股東,有權利要求雷沃重工提供財務會計報告,並且雷沃重工當前的業績並不理想。

至於雙方出現矛盾的原因,中車網援引內部人士訊息報道稱:“濰柴和雷沃素有恩怨,濰柴想謀求對雷沃的控制權,但是一直求而不得。雖然最近幾年濰柴得到了雷沃股權,但也只是股東方之一,並沒有實現控股。濰柴說雷沃業績不好也不屬實,雷沃業績不錯,尤其這半年。”

暗藏隱憂

雖然濰柴集團與雷沃重工出現嫌隙,但濰柴集團在宣告最後仍然表達對雙方合作的美好願景,稱公司不僅是雷沃重工股東,亦是雷沃重工上游重要戰略合作伙伴,除依法規範參與其公司法人治理外,還將全力配套雷沃重工,攜手為濰坊市打造靚麗的城市名片做貢獻。

事實上,濰柴集團一直是濰坊市的“名片”,2019年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87位,中國製造業500強第27位,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第2位。

儘管2019年度汽車行業下行壓力巨大,旗下主營發動機和重卡業務的濰柴動力仍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743.61億元,同比增長9.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1.05億元,同比增長5.2%,突破90億元大關,創歷史新高。

然而,不菲的成績下,濰柴集團和掌舵人譚旭光也並不是完全心無隱憂。除了與雷沃重工的合作充滿波折之外,記者注意到,濰柴集團還正在面對來勢兇猛的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5G等挑戰,因此譚旭光常常把“不改變就滅亡”“我們離被顛覆還有多遠?”掛在嘴邊。

另外,乘用車業務可謂是濰柴集團放不下的“夢”,相較於重卡業務,乘用車業務的表現始終難達期望。

2013年底,依靠推出的“濰柴英致”品牌汽車,濰柴集團正式進入乘用車市場。彼時,濰柴英致總經理葉子青不只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這是在為濰柴創造第二個輝煌。”除了“第二輝煌”願景之外,還為其制定好了“國際化”三步走戰略。

結果時至今日,濰柴在乘用車領域始終未能找到“存在感”。2017年濰柴英致虧損金額為3.97億元,此後,在濰柴動力的年報中,公司未再披露有關英致的盈利情況。

英致似乎被濰柴與市場遺忘了,但濰柴集團的輕型車之夢並沒有被遺忘。去年底,濰柴集團重新出發,旗下濰柴汽車釋出了全新品牌VGV,首款車型U70也同步上市。按照濰柴汽車的說法,U70的推出將開啟濰柴集團輕型車戰略佈局。

在今年的成都車展上,濰柴汽車也帶著全新品牌VGV以及首發之作濰柴U70出現,試圖引發市場的關注。不過,根據新浪汽車資料,濰柴U70的指導售價為6.99萬~11.09萬元,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僅為4425輛。

汽車分析師張翔直言,其並不看好濰柴在乘用車業務上的前景。“我在成都車展上也注意到了濰柴VGV這一新品牌,搞了很多宣傳的技術亮點,比如電子穩定系統等,我認為這都不算是亮點。現在主流方向一個是新能源,另一個是智慧網聯,VGV目前還沒有新能源車型推出,智慧網聯方面,包括手機互聯、語音識別等功能,VGV產品上也未有體現,它的中控臺佈局、儀表指標等相對還是比較傳統,螢幕設計也很小,所以很難吸引年輕消費者。”

汽車分析師鍾師曾向記者表示,相對於其他一些自主品牌,即使不看品牌和渠道,濰柴進入乘用車行業的時間也比較晚,在乘用車市場已沒有它成長的空間,應該把精力和方向用在主業上。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劉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