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當地時間9月10日,巴西第四大城市貝洛奧裡藏特市的部分超市開始限購大米和豆油,即日起每位顧客最多可購買5袋每袋重5公斤的大米,每次最多購買10瓶每瓶900毫升的豆油。據當地媒體報道,近期巴西國內大米和豆油價格漲幅較大,採取限購政策是為防止民眾囤積糧油從而造成價格進一步上漲。
米價上漲19.2% 引發民眾對生活必需品漲價憂慮
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9日釋出的資料顯示,近12個月該國食品價格累計增長11.39%。2020年1—8月,巴西人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紛紛出現價格上漲:用來製作傳統菜餚黑豆飯所需的黑豆,今年年內價格上漲28.9%;大米價格上漲19.2%;豆油價格上漲18.6%;生菜價格上漲18.1%;西紅柿價格上漲12.3%;土豆價格上漲9.7%;雞蛋價格上漲7.1%,唯有牛肉價格下跌8.2%。
(巴西2020年各類食品價格統計 資料來源: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 圖片來源:巴西環球傳媒集團)
大米是巴西餐桌上最常見的主食之一,其價格的上漲觸動了民眾的神經。時逢新冠疫情勢頭不減,更易引發民眾對生存必需品漲價的憂慮。據瞭解,超市中常見的“普拉託·菲諾”(Prato Fino)品牌的5公斤大米價格已從18.44雷亞爾/袋(約合23.6元人民幣)上漲至27.39雷亞爾/袋(約合35.2元人民幣),漲幅高達48.5%。
(巴西大米價格漲幅引起民眾擔憂 圖片來源:巴西某大型超市網店截圖)
居住在聖保羅州的喬安娜在超市購物時突然發現,經常購買的5公斤袋裝大米價格由18雷亞爾(約合23.1元人民幣)漲至22.9雷亞爾(約合29.4元人民幣),她對此感到焦慮:“價格變得太高了,購物時我必須仔細研究每樣物品的價格,比價後才會購買。”
(在超市購物的喬安娜仔細比價後才購買食品 圖片來源:巴西環球傳媒集團)
世界銀行今年5月曾發表報告作出預測,疫情持續蔓延導致的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可能令全球出現糧食安全危機。世界糧食計劃署表示,今年將有2.65億人面臨嚴重糧食短缺,人數比去年增加1.3億。而巴西作為世界重要糧食生產和出口國,大豆、玉米和稻米均是該國主要糧食作物,為何也在疫情中出現了大米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
推高巴西大米價格的幾個因素
出口量遠大於進口量,導致國內大米供應減少,價格隨之上漲。農業部下屬的國家供應公司總裁巴斯托斯表示,今年1月至8月,巴西進口大米41.74萬噸,出口115.3萬噸,出口量相較進口量多出73.56萬噸。
美元兌雷亞爾持續升值,是促使巴西大米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巴西稻米工業協會會長梅里奧·佩戈勒表示,高企的美元吸引國內業者提高出口量以獲得更大利潤,同時減少進口量以降低匯率損失,最終導致國內市場大米供應減少。
基本食物漲價的另一推手可能是持續上漲的汽車燃料價格。從5月底開始,包括石油、柴油和乙醇汽油在內的汽車燃料持續漲價,據當地媒體報道,近4個月來燃料價格漲幅達12.2%,這提高了糧食運輸成本。
另據專家分析,食物需求量和購買量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價格的上漲。
實施大米進口“零關稅” 緊急措施
當地時間9日,隸屬於巴西經濟部的外貿委員會宣佈,將大米進口關稅下調至零,目的是遏制價格飆升勢頭。零關稅大米進口配額為40萬噸。此前,巴西對非南方共同市場國家的水稻進口徵稅10%,加工米徵稅12%,南共體國家(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烏拉圭)之間大米進口則一向實施零關稅。巴西農業部下屬的國家供應公司預計,巴西將在今年內再進口110萬噸大米,約佔該國大米消費量的10%。
(巴西南部聖卡塔琳娜州水稻收割作業 圖片來源:巴西環球傳媒集團)
當地時間10日,巴西農業部長特雷莎·克里斯蒂娜在其社交網站上發文稱:“許多民眾在議論大米價格的上漲以及糧食斷供的可能性,巴西不會出現大米短缺的情況,政府已採取必要措施控制價格,穩定糧食供應量。”她表示2020—2021年度水稻預計增產7.2%,產量或將達到1200萬噸,供應充足。巴西農業部下屬的國家供應公司總裁巴斯托斯說:“我們認為從短期來看,進口‘零關稅’將穩定目前大米價格走勢,未來幾周內價格會呈現出下降趨勢。”
然而,巴西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安德烈·布拉茲對此持有不同意見,他表示,8月大米批發價格上漲11.54%,而超市內零售大米價格僅上漲3.35%,由此看來未來幾個月內大米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此外,疫情期間,巴西政府向無業人士發放的緊急救助金,主要用途就是讓其購買日常食物。截至目前,政府已向低收入群體發放5期、每期金額為600雷亞爾(約合770元人民幣)的救助金,9月起還計劃再發放共4期、每期300雷亞爾(約合人民幣385元)。按照救助標準,受助民眾大多沒有正式工作、儲蓄存款不多、十分依賴救助金度日,他們日常最主要的消費品就是食物。
巴西採取的緊急措施和緊急救助金能否抑制和應對大米價格攀升,緩解食品漲價帶來的社會壓力,尚待進一步觀察。(總檯記者 徐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