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扇貝鬧劇”收官:證監會用北斗還原扇貝“跑路”,對公司作出罰款60萬元及市場禁入決定

6 月 24 日,因為"扇貝"被市場多次質疑的獐子島迎來了證監會的處罰。

記者瞭解到,證監會依法對獐子島公司資訊披露違法違規案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對獐子島公司給予警告,並處以 60 萬元罰款,對 15 名責任人員處以 3 萬元至 30 萬元不等罰款,對 4 名主要責任人採取 5 年至終身市場禁入。

截至 6 月 24 日收盤,獐子島股價下跌 1.29% 報 3.06 元 / 股,總市值 21.76 億元。

北斗衛星定位還原扇貝"跑路"

從 2014 年起,獐子島的扇貝屢次經歷了集體"出逃"、"餓死"、"失蹤",故事曲折離奇,涉及金額也是上億元,而這起" A 股最曲折離奇造假案"的收官,也十分精彩——根據證監會公告顯示,在無逐日採捕區域記錄可以核驗的情況下,證監會藉助北斗衛星定位資料,對獐子島 27 條採捕船隻數百餘萬條海上航行定位資料進行分析,認定獐子島公司成本、營業外支出、利潤等存在虛假。

據介紹,獐子島屬於海洋水產養殖業,蝦夷扇貝庫存難以肉眼觀測、採捕作業海域難以事後追溯,這導致公司的造假手法極為隱蔽。對其查證又涉及對數十米海洋深處數百萬畝海域水產品底播經過、捕撈情況的客觀查證,追溯難度前所未有。

然而,即使再隱蔽的造假手法,也無法逃脫高科技查案的恢恢天網。

此次查辦獐子島案的過程中,證監會藉助了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對公司 27 條採捕船隻數百萬條海上航行定位資料進行分析,委託兩家第三方專業機構運用計算機技術還原了採捕船隻的真實航行軌跡,復原了公司最近兩年真實的採捕海域,最終揭開了獐子島財務造假手段的謎題。

除了財務造假,證監會還透過定位資料查明獐子島"秋測"存在虛假記載。2017 年 9 月,獐子島披露了《關於開展 2017 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的公告》,2017 年 10 月 25 日,獐子島披露了秋測結果:按原定方案完成全部計劃 120 個調查點位的抽測工作,對 135 萬畝海域的庫存進行預估,公司底播蝦夷扇貝尚不存在減值的風險。

然而,證監會對"獐子島科研 19 "號船航行定位資訊進行分析發現,獐子島的記錄和船航行軌跡並不相符。其中有 60 個點位被抽取但卻並未執行檢測,秋測結果被證實存在虛假記載。

證監會表示,一貫重視科技執法工作,在案件查辦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優勢,對相關資料進行深入分析挖掘,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查辦了包括資訊披露案、操縱市場案、老鼠倉案等多起大案要案,有力地打擊了證券市場違法行為。隨著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的廣泛應用,證監會稽查執法工作將更加智慧、更加高效、更加精準,證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必將無處遁形。

涉嫌財務造假遭處罰

2018 年 1 月初,獐子島財務總監勾榮就知曉公司 2017 年淨利潤不超過 3000 萬。之前獐子島一直對外聲稱,2017 年的盈利預估在 9000 萬至 1.1 億元之間。勾榮還向獐子島公司董事長吳厚剛彙報了此事,這屬於應當在 2 個工作日內披露的重大事項,但是獐子島並沒有按規定時間披露,直到 1 月 30 日,業績變臉的公告才對外披露,對投資者產生了誤導。

6 月 24 日,獐子島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於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長、總裁吳厚剛,海外貿易業務群執行總裁勾榮,證券事務代表張霖遞交的書面辭職申請。

從以往多起上市公司財務資料嚴重失實的案件來看,農業企業的特殊性導致違法手法隱蔽,違法事實往往認定難度較高。業內人士表示,獐子島案透過運用衛星資料追溯航行軌跡,拆穿了違法違規企業的戲法,切斷了後續意圖持續違規的後路,重申了伸手必被捉的監管理念。

根據原證券法相關規定,獐子島應在 2 日內披露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但獐子島遲至 2018 年 1 月 30 日方才予以披露,涉嫌未及時披露資訊。

綜合新華社、新京報報道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69 字。

轉載請註明: 獐子島“扇貝鬧劇”收官:證監會用北斗還原扇貝“跑路”,對公司作出罰款60萬元及市場禁入決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