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近些年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隨著國家經濟不斷髮展,國內也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企業,中國企業在國際上取得的成就也是越來越大。
1997年的時候,我國大陸地區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的企業僅有4家。如今,23年過去了,中國企業的發展是越來越好。8月10號,《財富》在其官方APP上公佈了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根據榜單顯示,今年,我國一共有133家公司上榜,而這也是我國企業上榜數量第一次超過美國(121家),位列第一。
在上榜的眾多企業當中,華為第一次進入了前50。華為這個企業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個企業,其不僅僅在國內是“家喻戶曉”,其在海外的知名度也不低。事實上,除了華為在海外的知名度不低外,中國還有很多企業在海外的知名度也不低,例如:海爾。
據公開資料顯示,海爾集團成立於1984年,是我最早成立的家電企業之一。從成立之初到現在,海爾已經走過了36個年頭了,而也正是這36年,海爾實現了大飛躍,從一家瀕臨破產倒閉的小工廠搖身一變成為了如今全球大型的家電企業。
在過去的36年當中,海爾能夠取得質的飛越,要感謝一個人,他就是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1984年,張瑞敏臨危受命,接任了當時已經瀕臨倒閉的青島電冰箱總廠廠長。
海爾對於產品質量十分看重,1985年發生的一件事情,筆者到現在還是記憶猶新。當時,有人質疑海爾的冰箱有質量問題。為了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讓手下的員工認識到產品質量有多麼的重要,張瑞敏當時做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他讓員工拿著大錘親手將那些質量有問題的冰箱給砸了。也正是因為張瑞敏的這個舉動,海爾的員工才漸漸的意識到產品質量的重要性。
1998年之後,海爾開始進軍海外。經過了多年的發展,海爾的足跡遍佈160個國家和地區,服務了全世界10億以上的使用者家庭。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品牌白色家電在海外的市場佔有率卻僅僅只有8.9%,而在這8.9%的中國品牌當中,海爾的貢獻率大概是71%。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中國每在國外賣出100臺自主品牌的家電,海爾就佔了70臺。而海爾的牛逼之處遠遠不在於此,雖然近兩年,全球的家電產業普遍下滑了,但是海爾去年的營收卻增長了。去年,海爾的營收超過了2007億,同比增長了9%。
另外,據統計,截止到今年7月16號左右,海爾不管是在申請的專利數方面,還是海外發明的專利數及國內專利金方面,都是位居國內家電行業第一。
你以為海爾的“戰績”僅僅如此嗎?那你可就錯了。美國市場是很多人都向往的一個市場,而這個“難啃”的市場卻被海爾“啃下來”了。其實,海爾剛開始進軍美國市場的時候,發展的也不順利,但是後來隨著海爾美國工廠以及研發中心的建立,其在美國的知名度才大大提升了。
而2016年海爾收購美國通用電氣旗下的家電業務的這個舉動,也讓海爾在美國名噪一時。隨著海爾在美國發展的越來越好,美國開始“急”了,也想出了不少的辦法去阻止海外的收購業務。但是就算是這樣,海爾還是頂住了壓力,成功在美國市場紮根了。並且,據相關的資料顯示,海爾空調和GE Appliances空調雙品牌連續3年市場份額第一。
作為一家中國企業,海爾取得了這樣的好成績,真的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對於海爾,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