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還是折騰?鼎誠人壽連虧11年,到底還能“救”嗎?
投稿來源:壹點財經
日前,鼎誠人壽釋出一則增資公告稱,公司決議將註冊資本增加7.5億元至20億元。增資後,新光人壽退出“一家獨大”的主導地位。如今已經連虧11年的鼎誠人壽,是否因為增資打破虧損難題,迎來新的生機呢?
新光人壽不再“一家獨大”,鼎誠迎來“三國鼎立”
據公告顯示,鼎誠人壽目前註冊資本為12.5億元人民幣,此次增資7.5億元人民幣,將註冊資本由12.5億元人民幣增加至20億元人民幣。其中,由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光人壽”)出資1.875億元,由深圳市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出資2.5億元,由深圳市柏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資2.5億元,由深圳市樂安居商業有限公司出資6250萬元。
增資後,新光人壽將不再是鼎誠人壽第一大股東,而是與深圳市柏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並列為第一大股東,各持股25%。
此外,深圳市樂安居商業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則由原先11%降至10%,深圳市國展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原先14%降至8.75%,上海冠浦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原先10%降至6.25%。
不過這已經是鼎誠人壽第二次增持,此前於2018年9月27日、2018年8月15日、2018年8月17日、2018年8月21日、2018年8月16日和2018年8月20日,新光人壽、香江金融、柏霖資管、國展投資、冠浦地產和深圳市樂安居商業有限公司分別增資人民幣1.875億元、0.6億元、1.75億元、1.25億元、0.65億元和1.375億元。
資料顯示,鼎誠人壽(原新光海航人壽)是由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與海航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經核准,於2009年3月2日正式成立.公司經營範圍為: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等保險業務,以及上述業務的再保險業務。註冊資本為人民幣5億元,2018年首次增資後,註冊資本金升至12.5億元。2019年4月1日,銀保監會下發《關於新光海航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變更名稱的批覆》,核准公司更名為“鼎誠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
增資的背後或許是“拋棄”
正如前文所述,鼎誠人壽是由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與海航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孩子”想必會是“有求必應”,但鼎誠人壽卻似乎沒有享受到這個待遇。
2012年4月10日,當時鼎誠人壽股東新光人壽和海航集團計劃於2012年7月31日前按比例進行注資,合計人民幣5億元。但不知什麼原因,上述增資事項並未如期完成,隨後決議將2012年議定的增資繳款截止日延期2年至2014年6月30日。
但彼時,公司兩大股東——海航集團、新光人壽在增資方面仍沒有“商量好”,步調出現不一致。其中,新光人壽在最後期限前,於2014年6月27日繳納增資款2.5億元,但海航集團方面仍“按兵不動”,未如期履約繳納增資款。新光人壽“一氣之下”於2016年3月10日將原先的增資款人民幣2.5億元劃回。
增資遲遲未到,2015年鼎誠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首次出現負數,由2014年底的221.86%(追溯後的資料)降至2015年底的-237.31%。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淨資產達到-0.16億元。 2015年11月5日,鼎誠人壽收到原保監會處罰函,責令自2015年11月23日起停止開展新業務。而此前,2014年3月11日 ,鼎誠人壽同樣因為實際資本過低,而收到暫停公司增設分支機構的處罰。
暫停增設分支機構加上停止開展新業務,如此一來,本就面臨資金困境的鼎誠人壽日子更加不好過了。
2016年11月4日,“親生父母”海航集團及新光人壽不僅不增資,更直接意圖“拋家棄子”。據悉,當時海航集團計劃將持有的2.5億股本公司股份轉讓予深圳市柏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光匯石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而新光人壽則計劃將持有的1.25億股本公司股份轉讓予深圳市柏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國展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若轉讓完成,深圳市柏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將持鼎誠人壽51%的股份。不過,這一轉讓事宜於2018年3月13日,被原中國保監會叫停。
2018年7月25日,海航集團終於成功“出逃”,將其持有的2.5億股本分別轉讓給了兩家公司,實現剝離。其中,1.9 億股本公司股權轉讓給深圳市前海香江金融控股公司有限公司,另外持有的 0.6 億股本公司股權轉讓給上海冠浦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
或許收到“感召”新光人壽也將其持有的部分股本轉讓出手。其中, 0.75 億股本公司股權轉讓給深圳市柏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另有 0.5 億股本公司股權轉讓給深圳市國展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直至如今,儘管新光人壽後來又增資了兩次,但也不再是唯一最大股東,而是和另外兩家“半路出家”的公司平起平坐,海航集團更是早已“拂袖而去”。
“改名”不“改命”,連虧11年也是奇
或許7.5億元的增資能給鼎誠人壽打一劑“強心針”,但在連虧11年的狀況下,效果還是難以預測的。
根據鼎誠人壽歷年年報顯示,自2009年鼎誠人壽誕生起就遭遇了連年虧損。淨利潤方面,2009年至2018年分別為-0.41億元、-0.49億元、-0.72億元、-0.9億元、-0.86億元、-1.08億元、-0.82億元、-0.99億元、-0.88億和-0.79億元,這十年時間虧損已近8億元。
保險業務收入方面也並沒有大的“氣色”,2009年至2012年分別為0.14億元、1.15億元、1.81億元、3.13億元,2013年迎來鼎誠人壽的“高峰”,當年保險業務收入達到3.48億。隨後開始一路走低,2014年保險業務收入回落至2.36億元,2015年為1.52億元,2016年為1.08億元。2017年開始其保險業務收入不足億元,當年為0.99億元,2018年為0.93億元。
償付能力更是“捉襟見肘”。2009年償付能力為驚人的24799.52%,此後一路下滑,2015年償付能力充足率首次成“負數”,為-237.31%。更遭到保監會約談,責令新光海航人壽自當年11月23日起停止開展新業務。直到2018年首次增資後,其償付能力才終於回到“正數”,為606.76%。不過好景不長,2019年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至439.71%,而今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充足率為400%。
我們經常會看到娛樂明星透過“改名”意圖實現轉運,鼎誠人壽也改過名兒,但好像並沒有實現成功轉運。
2019年6月,新光海航人壽似乎迎來“新生”,不僅改名鼎誠人壽,也收到了監管層解除監管措施的通知,開始了風風火火的復業行動。一同迎來的還有新的“舵手”——萬峰。
資料顯示,萬峰,61歲,吉林長春人。有著豐富的從業經驗,曾任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黨委書記、副董事長。
不過,在萬峰掌舵後,鼎誠人壽目前看來仍然難逃虧損“魔咒”。
據2019年年報資料顯示,鼎誠人壽2019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0.88億元,同比下降4.60%營業收入-1.09萬元,淨利潤約為-1.097億元,較2018年的-0.79億元虧損幅度大幅增加,同比虧損擴大38.91%。而2020年一季度也延續了頹勢,實現保險業務收入0.23億元,淨虧損為0.31億元。以此推算,若今年鼎誠人壽沒有找到“改命”的方法,大機率還是會出現虧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發展了11年,截至2019年12月31日,鼎誠人壽分公司仍然只有海南分公司、陝西分公司和江蘇分公司三家。去年6月,萬峰走馬上任之際曾有訊息指出,公司將會盡快向監管機關遞交籌建新機構的申請。但如今已過去了一年,仍未有新的進展。對於增資的用途和分公司的建設,一點資訊向鼎誠人壽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解,對方僅表示增資事宜以公開披露資訊為準,而分公司方面暫無更多資訊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