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和時尚潮流的瞬息萬變一樣,沒有一家時尚品牌能夠永立潮頭,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今年時尚服裝品牌的日子尤其難過。
曾經在潮牌行業出盡風頭的I.T集團(00999.HK),近日公佈2019/2020財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罕見的出現了7.46億港元的虧損。
一年虧損7.46億港元
港澳地區淨關閉28間店鋪
5月27日,I.T集團公佈了截至2020年2月29日止年度末期業績,其19/20財年業績表現並不理想:總營業額同比減少12.6%至77.194億港元,包括地區分部收入和品牌分部收入在內的多個重要指標資料下滑,淨虧損達到7.458億港元。
其中,按零售地區類別劃分,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市場佔集團總營業額33.9%,其營業額較同比減少23.5%至26.202億港元,經營虧損為6.717億港元。中國內地市場佔集團總營業額48.6%,營業額同比減少9.0%至37.514億港元,零售總收入減少9.4%至37.001億港元;經營虧損為2.364億港元。
I.T集團表示,多個主要營運市場遭受重創,系因去年本港社會的不穩定局面加劇、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中美貿易糾紛愈演愈烈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
截至目前,I.T集團全球店鋪數量仍有800多家。從近幾年財報看,I.T集團的主要收入來源已經逐漸從港澳轉換到了內地,本財年I.T集團在港澳地區淨關閉28間店鋪,在中國內地淨增加5家門店。
曾是潮牌鼻祖
如今影響力大不如前
I.T集團創始人沈嘉偉和其姐姐沈秀慧最早於1988年在香港銅鑼灣伊麗莎白大廈開設了一家僅200平方米的小店Green Peace。憑藉引入一系列當時還未入駐香港的品牌服飾,該集團迅速在年輕消費者中樹立了時尚潮流的形象。
2002年I.T集團進入中國內地, 在上海新天地開設了當時除香港外的首家旗艦店,被視為內地消費者潮流意識的啟蒙者之一。
2005年,I.T集團趁勢於港交所掛牌上市。在繼續拓展更多經銷及代理品牌的同時,其也開始大力發展自創品牌。該集團目前代理近400個時尚潮流品牌,還擁有包括b ab、Izzue、A Bathing Ape等逾20個自有品牌。
I.T集團有個不為人所知的全名,叫“Income Team”,意為“賺錢的團隊”,這個直言不諱的名字顯示了該集團的野心。實際上,自2005年上市以來,I.T集團鮮有虧損,甚至在17/18財年和18/19財年淨利潤都在4億港元之上。不過,不管從營收還是從淨利潤來看,最近幾個財年I.T集團顯得後勁不足,尤其是淨利潤的增長率每況愈下。
紅星新聞記者近日走訪成都I.T門店發現,作為一家潮牌集合零售商,其門店規模頗大,銷售的品牌也眾多,但裡面購物的顧客卻廖廖無幾,直觀感受是影響力已大不如前。
據中國商報報道,時尚產業投資人、優意國際CEO楊大筠在接受採訪時表示,I.T品牌在發展中過度依賴線下實體門店,在社會事件、疫情影響下,門店銷售疲軟。服裝行業專家馬崗表示,I.T品牌的銷售模式較傳統,在電商渠道的佈局不足。然而潮牌的受眾多為年輕人,購物方式也多傾向於線上購物,這也從側面反映出I.T品牌對消費者的關注度不夠,難以建立起全渠道的銷售體系。
同時,楊大筠告訴記者,I.T品牌的現狀也與國內潮牌行業崛起有關。隨著潮牌行業的持續升溫,不少服裝企業都在佈局潮牌業務,其中不乏安踏、李寧、太平鳥、海瀾之家等行業大佬。這對I.T品牌的發展帶來不小的衝擊。楊大筠坦言,面對國內服裝企業做潮牌的趨勢,無論是渠道還是價格,I.T品牌均不佔優勢。此外,楊大筠認為,儘管I.T旗下品牌眾多,但具有知名度的品牌仍是少數,再加上專注潮牌領域限制了該品牌的市場發展,對其業績而言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邱淑貞身家縮水
值得一提的是,I.T集團創始人沈嘉偉頗具傳奇色彩,他1968年出生於中國香港,中學畢業後就沒上學而開始打工,靠賣水貨賺到第一桶金。
白手起家的沈嘉偉更是在1999年迎娶“女神”邱淑貞。婚後邱淑貞的明星效應對I.T品牌幫助很大,而且她不想只做一個“花瓶”,還親自出任形象代言人,甚至常年飛赴歐洲、日韓為公司挑貨。因其品味不凡,經過她試穿認可的牌子,大都符合香港人的口味,一引進就大賣,簡直成了“帶貨王”。
邱淑貞當年為了幫助I.T集團上市,不惜押上自己的全部積蓄。I.T集團招股書顯示,“邱淑貞女士之銀行存款”曾經是抵押品之一,可以說是全力以赴來幫助丈夫。而沈嘉偉也在上市之初就將25%的公司股份分給了她。到2011年I.T集團股價巔峰時期,邱淑貞身家超過了20億港元,遠超同期很多明星的身家。
不過,自2019年以來,I.T集團股價已跌去近70%,如今股價已跌至1.2港元左右,公司總市值僅14.7億港元,邱淑貞身家也嚴重縮水。
編輯|何小桃 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