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創業板的話題可謂是層出不窮,其實所有話題都聚焦在一個關鍵點上,這就是創業板註冊制千呼萬喚始出來,當註冊制碰到創業板,中國的納斯達克真的要來了嗎?資本市場的風雲變幻中到底路在何方?
一、創業板註冊制終於要來了?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轉折點,也是標誌著繼設立科創板,推進註冊制改革之後,又一次自上而下的大刀闊斧式改革即將拉開大幕。證監會和深交所當晚釋出《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則,搭建起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整體制度框架。
5月22日,萬眾矚目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改革創業板並試點註冊制。5月27日,中國證監會就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4部規章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結束,這意味著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很快將進入實操階段。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是從一個月前開始公開徵求意見,在這期間,創業板的新股發行就暫停了。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市場人士預期,創業板註冊制可能會在6月中下旬進入IPO申請受理階段,因為臨近6月30日,擬申報企業招股說明書裡引用的財務報表可能需要更新。
眾所周知,十年磨一劍的創業板於2009年10月份破繭而出。創業板的適時推出,明顯提升了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創新型企業的金融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了中國經濟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和挑戰能力。如今,創業板面臨巨大改革,創業板的改革紅利到底在哪呢?仔細研究創業板一系列改革,其改革紅利可以歸納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註冊制徹底將創業板啟用。2009年設立的創業板到今年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設立創業板成功將中國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類雙創企業的上市通道開啟,但是創業板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依然是以傳統的上市機制為核心,這也導致了創業板本身並沒有發展成為大家預想中的中國創新創業企業的核心驅動力量,如今創業板註冊制的靴子終於將要落下,根據之前科創版的經驗,創業板一旦實行註冊制,那麼對於中國雙創企業來說,門檻將會大大降低,再加上對於企業盈利的剛性要求被打破,中國科技企業的資本化發展將會進入全面的快車道。
二是退市制度逐漸明確,讓殼資源價值不再。對於創業板來說,除了註冊制以及剛性盈利要求被打破之外,創業板改革的另一大紅利則是退市制度逐漸明確,無論是主動退市還是被動退市,創業板將會真正發揮資訊披露的重要作用,在資訊披露 退市制度的雙重加持之下,傳統的上市殼資源將會消失,創業板的市場重整與優勝劣汰將會全面到來,之後創業板將有可能成為中國最有市場競爭力的板塊之一。
三是再融資與併購重組進一步最佳化。根據此次創業板改革重組新規意見稿,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和重組上市稽核時限分別為45日和3個月;發行股份價格可打八折;不強制要求標的資產與上市公司具協同效應等。這將意味著中國創業板的融資效率與機制都將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對於創新創業企業來說,這幾乎是幫助企業發展的核心助力。
可以說,此次創業板的改革將有可能真正啟用創業板的潛能,一個巨大的市場風口正在形成。
二、誰才是中國的納斯達克?
說實在,面對著創業板改革的靴子落地,很多人又將一個疑問丟擲?到底誰才是中國的納斯達克?眾所周知,在美國有著大名鼎鼎的納斯達克,納斯達克由於上市條件相對簡單,對於科技產業類公司非常包容,融資相當便利等眾多優勢條件,已經成為了全世界最成功的資本市場之一。在此之前,新三板、科創板都曾經被作為中國版的納斯達克被寄予厚望,然而新三板這些年的發展顯示出其離納斯達克還有相當的距離,而科創板的硬科技剛性要求又顯得缺乏了足夠的包容度,而改革之前的創業板由於“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淨利潤累計不少於一千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五千萬元”的上市要求,又讓很多科技創業企業望而卻步,可以說在之前無論哪個難以承擔起納斯達克的使命。
如今,創業板的改革無論是其註冊制的變化,還是資訊披露制度的確立,以及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乃至再融資的諸多制度性安排,讓我們逐漸發現創業板已經離納斯達克越來越近,不出意外一旦創業板改革靴子落地,那麼創業板將會成為中國最有希望成為中國版納斯達克的中國資本市場。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呢?
首先,巨大的紅利將會給創業板迎來前所未有的投資風口。
改革開放的歷史實踐告訴我們,制度紅利向來是市場紅利中最具動能的力量,全面到來的創業板的改革將會給創業板注入“一針強心劑”推動創業板帶來一波前所未有的潮流。在中國長期以來的政策市規律之下,創業板無疑是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最有可能成為迎接政策市機遇的地方,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隨著創業板各類政策逐漸完善,中國創業板將有可能成為最早實現國際接軌的地方,那麼在中國新基建所引發的科技大潮之下,創業板的魅力將會更加彰顯出來,創業板很有可能成為中國投資的新風口。與此同時,最近一段時間,瑞幸咖啡引發的中概股信任危機,無意中給中國概念股回國帶來了動力,比如阿里巴巴已經成功實現了在香港的二次上市,而京東、網易也通過了港交所的上市聆訊,回香港二次上市已經近在眉睫。可以說,中國的優質網際網路公司回國二次上市將會成為大勢所趨,一旦創業板改革恰逢其時落地,那麼優質網際網路企業回創業板上市將會成為可能,這將有可能進一步提升創業板中優質公司的比例,從而帶動創業板更好的發展。
那麼,創業板將有可能成為既擁有政策性紅利支撐,又有優質公司聚集的核心投資焦點,創業板的機會的確來了。
其次,面對著創業板的風口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當前創業板面臨著新老劃斷的難題,我們看到了創業板的過渡期安排非常明確,但面對著這些老股票,再加上創業板之後註冊上市的新股票,到底選哪家公司將會成為擺在所有投資者面前最大的難題。不過,這個難題也不是完全沒解,好在沃倫·巴菲特曾經有一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如果想要忽略股票市場的短期波動,又不陷於單個股票的困局,散戶們應該把錢投資於指數基金,而不是個股。這其實就是我們反覆強調的問題,如果你看好一個產業或者一個板塊卻不知道如何選擇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退而求其次,不要針對哪個個股進行,因為在當前全世界市場行情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個股受到黑天鵝事件的不確定性影響太大,而對於已經明確的方向,透過選擇跟蹤板塊的指數基金無疑是熨平市場風險的最好選擇之一。比如說:中國知名基金公司天弘就針對創業板專門推出的跟蹤創業板指數的交易性開放式指數基金聯接基金以及創業板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等,專門針對創業板的這種指數基金能夠真正實現跟蹤板塊而不是跟蹤個股,這樣就能夠有效地規避潛在的個股不確定性因素,而將基本趨勢抓住,這無疑是相對風險相對較小的方案。
面對著創業板的巨大風口,投資創業板正在成為大家一個新的選擇,當改革紅利逐漸釋放的時候,中國資本市場的變革已經出現,其實中國已經逐漸成為網際網路發展與創新最快的國家之一,相比於單純硬科技的科創板,聚焦於雙創企業的創業板無疑其覆蓋範圍更廣,其市場的機會更多,也許中國的納斯達克即將誕生,一個全新的市場機遇期正在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