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制度最後一公里 A股靜待紅籌企業“回巢”

  本報記者 姜 楠

  今年6月份,網易、京東相繼在港第二次上市,並先後重新整理港股年內最大規模IPO。也是在6月份,按照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部署,滬深交易所先後針對紅籌企業的發行上市規則做出及時調整。

  大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事業部總經理李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多年來,監管層針對紅籌企業的政策不斷最佳化,目前紅籌企業迴歸已掃清了制度障礙,迴歸是大勢所趨,並將有助於A股上市公司產業結構的改善。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部副主任、研究員卞永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於海外市場環境的變化和風險的增長,紅籌企業迴歸或將活躍。

  政策面召喚紅籌迴歸

  對於紅籌企業的迴歸,監管層與時俱進,在政策層面一直不斷最佳化。

  早在2001年,證監會已將紅籌股迴歸提上議事日程,當時要求迴歸企業拆除紅籌結構並把控制權轉向境內。這一政策雖然在落地中仍有困難,但深滬兩市也有成功案例。2018年《試點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並上市監管工作實施辦法》出臺,對已上市紅籌企業迴歸市值要求為2000億元,未上市紅籌企業發行條件為“最近一年經審計的主營業務收入不低於30億元,且企業估值不低於200億元”。今年4月份證監會發布《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對紅籌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並上市條件做出了增補,“市值2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且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業界認為,這大大降低了紅籌企業迴歸的門檻。

  6月5日上交所釋出的《關於紅籌企業申報科創板發行上市有關事項的通知》及6月12日深交所釋出的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一系列業務規則及配套安排中,對紅籌企業發行上市相關制度作出了針對性安排。這些具備可操作性的細節安排被業界認為是打通了紅籌企業迴歸的最後一公里。

  李娜表示,從紅籌迴歸的政策變化看,目前監管層為紅籌股迴歸逐漸掃清了制度障礙,對科創類企業門檻明顯降低,對紅籌股公司吸引力大增。

  政策全方位細化

  深交所新聞發言人指出,為提升創業板市場包容性,支援優質紅籌企業登陸創業板,促進創業板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就紅籌企業申報創業板發行上市和交易中涉及的對賭協議相關安排、股本總額計算、營業收入快速增長認定、證券特別標識、資訊披露適應性調整、退市指標適用、投資者權益保障等事項做出了針對性安排,為紅籌企業順利迴歸創造條件。

  正如上述發言人所說,此次除了在涉及發行上市方面做出政策調整,在紅籌企業資訊披露、退市指標適用、投資者權益保障等方面也做出了適應性調整,為紅籌企業打通關節,使之更適應國內市場規則,並充分保護市場各方權益。比如紅籌企業在適用創業板相關資訊披露要求和持續監管規定時,如可能導致不符合公司註冊地有關規定或市場普遍認同標準的,可申請調整適用;紅籌企業發行股票的,在適用“面值退市”指標時,按照“連續二十個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1元人民幣”的標準執行;強調其投資者權益保護水平總體上應不低於境內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並保障境內存託憑證持有人實際享有的權益與境外基礎證券持有人的權益相當等。

  卞永祖總結說,國內市場為紅籌企業迴歸創造了比較好的條件,在制度上做出特別安排,有利於紅籌企業迴歸。而且,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加速,科創板、創業板推行註冊制,上市流程和成本大幅降低,加之中國資本市場還處於發展過程中,潛力非常大,前景非常好,“對這些企業來說,A股市場是很好的機會”。

  創業板兼具

  創新集聚效應與國際化

  近年來A股市場改革持續推進,對符合國家戰略、科技創新能力突出並掌握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屬於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軟體和積體電路、高階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給予政策支援。科創板的推出不僅豐富了市場層次,還是落實資本市場支援創新創業企業政策的充分實踐,在此基礎上,創業板和新三板改革將進一步豐富這一實踐成果,大幅度提升A股包容性。

  事實上,創業板秉持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經濟轉型升級的初衷,已平穩發展十年有餘。目前創業板公司中,超過九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超過八成擁有自主研發核心能力,超過七成屬於戰略新興產業。湧現出邁瑞醫療、寧德時代、愛爾眼科、智飛生物、樂普醫療等一系列創業板標杆企業,創業板已成長為創新創業企業的聚集地。

  另外,紅籌企業往往來自於較為成熟的市場,依託於成熟健全的市場結構和約束機制,而創業板經過十年多的發展國際化程度日益提升,具備對接紅籌企業的基本條件。截至2020年6月份,239家公司被納入深港通標的,152家被納入富時羅素全球指數標的,讓更多國際投資者分享成長紅利。

  可以預見,隨著深滬兩市紅籌企業新規則的逐步落地,更多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紅籌企業有望“回巢”,透過發揮資本市場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的機制優勢,改善資本市場結構,提升投資者信心,創造中國資本市場良好的發展生態;透過推動科技、產業與金融的良性迴圈,助力經濟加快復甦,更好地服務“六穩”“六保”大局,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91 字。

轉載請註明: 打通制度最後一公里 A股靜待紅籌企業“回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