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23日電 (記者崔元苑)日前,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在做客人民網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訪談時,分享了邁瑞醫療國內國際支援戰疫的故事,以及面對疫情突擊大考時,邁瑞如何憑藉研發創新和質量管理優勢,從容應考、攻堅克難,彰顯國產醫療工業的競爭力。
快速響應支援戰疫一線 體現民族企業擔當
“作為一個民族醫療器械的企業,應該有自己的擔當。”李西廷說。
按慣例,每年第四季度,企業都要備足下一年第一季度的用料,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突發時正值春節期間。李西廷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我們有一部分料,但是,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定單需求超出平常的十倍。如何承擔起這樣的任務?首先我們把正在休假的員工召回總部,在年初二就組織了近三百人的復工復產。”
“國家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人民需要就是我們必須要滿足的。”員工復工的情緒都很高漲。
要實現開工生產更離不開上下游供應鏈的快速啟動。“政府給予我們極大的支援。比如我們的上游供應商有800多家,在深圳由深圳市政府協調他們開工,在廣東省的由廣東省政府協調開工,在全國的由工信部協調復工,各地政府都做了非常大的努力與貢獻,而且效率非常高,很快我們的上游供應商基本復工復產,從而保障了物料的供應需求,保質保量完成訂單任務。”李西廷介紹說。
據介紹,為了保證生產,邁瑞新招一千名工人補充到生產線,特別是有經驗的質量檢驗的部門,把好最後一道質檢關,保證送到一線的產品是優質可靠精準的產品。為了確保生產出的醫療裝置,儘快投入戰疫一線使用,邁瑞在裝機培訓售後服務環節,在全國組織了150人的精英維修工程師到疫情第一線,等待裝置一到就馬上能夠給醫院安裝使用。雷神山、火神山的主要裝置也基本以邁瑞為主。
“從供應鏈到生產加班,到售後服務,到培訓,邁瑞在最短時間內組織生產系統恢復到正常,及時保證一線急診病房、重症病房所需要的儀器裝置。”在李西廷眼中,這就是邁瑞在戰疫中體現的高效、有序與有力,也是邁瑞一以貫之的風格。
“從春節到現在,我們的工作人員一直堅持每12個小時一個班。就是這樣保證了一線的產品供應。”李西廷稱。
履行國際義務、體現國際擔當、傳遞中國溫暖
在參與抗擊國內疫情的同時,邁瑞醫療也積極響應來自國際疫情防控的需求。
“當國外需要的時候,我們也像對中國人一樣。秉承人類健康共同體理念,我們對中國人負責,對外國人也一樣負責,體現大國擔當。”李西廷表示。
據介紹,邁瑞開拓耕耘國際市場已有20年。在國外有一個非常本土化的營銷系統和售後服務系統。這次義大利首批戰疫物資中,就有邁瑞的一萬臺裝置訂單。
“如果當地沒有隊伍,沒有很好的售後服務,儀器是不能正常工作的。我們在當地都建立了本土化的隊伍,這在國內醫療器械公司裡面,邁瑞是比較領先的。”李西廷稱,我們做的不光是產品,而且是一種服務,是對社會的擔當。
李西廷介紹說,在國際疫情發展到3月份以後,國內疫情得到較好控制的情況下,在歐洲一些國家,邁瑞的呼吸機、監護儀、輸液泵、移動X光機已經都在執行投入到當地的疫情救治中了。
“過硬的質量和完善的服務是產品在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李西廷始終認為,因此,邁瑞對出口的這些裝置,投入很大的量裝機、培訓、售後服務,做好充分的備件,一旦出了問題,及時保證機器正常運轉。各行各業特別是醫療企業,關乎人民健康,一定要注重產品的質量,注重服務系統化地給社會提供價值,讓使用者放心使用。這是邁瑞追求的。
此外,邁瑞不但提供裝置、提供服務,還搭建平臺,及時邀請國內的醫學專家與國外溝通,把中國防疫的經驗及時地與國外的同行分享交流,包括建立方艙醫院。這樣國外市場等於在產品、服務、網路方面獲得了另外的附加價值。
在國際疫情還沒有得到徹底逆轉的背景下,“下一步盡我們最大的力量,帶著中國人的戰疫經驗,帶著我們的裝置,服務好各國人民,這也是邁瑞企業文化所倡導的,踐行高科技醫療護佑人類健康的目標。”李西廷說。
疫情突擊大考 堅持不懈研發創新才能從容應考
突發疫情,對國家、對人民、對企業來說都是一次大考。在這次大考中,醫療企業,特別是醫療裝置企業,是衝在最前面的。
“短時間內調集這麼多醫學專家,調集這麼多醫療裝置運送到一線,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各級政府都在第一時間響應,而且高效率地協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府包括我們的企業都經受了這次大考。”李西廷評價說。
李西廷認為,企業一定要創新。邁瑞之所以在這次疫情中表現比較好,裝置執行比較良好,得到醫學家和患者的認可,就是因為儀器比較好,比如有一種呼吸機是可以用三囊的,一開始充氣,第二再重一點的可以輸氧,第三,可以插管,這樣的設計給一線專家救治提供了很大便利。因此,要重視開發適合市場需要的產品,這是最重要的。
“作為醫療企業,我們要長期加大研發投入,掌握核心技術。”李西廷表示,如果這次疫情中,我們沒有監護儀的技術,沒有呼吸機的技術,沒有輸液泵的技術,單靠國外進口是很困難的,正因為這二三十年來,國家、政府對人民健康的關注,醫療儀器行業的高速發展,我們掌握了這些核心技術,我們才能在疫情面前從容淡定。
另外,李西廷指出,在頂尖超高階醫療儀器裝置上,我們離國際市場還有差距,我們要儘快加快投入,把這個短板補起來。在供應鏈全方面的國產化方面還要再加強,特別是個別用量小又必須的零部件,一些企業覺得市場不太大就不去做,依賴進口,但突發事件來臨時又要大量用。從供應鏈建設的角度,他希望國家要給予一些特殊的政策支援。
對於下一步的創新,李西廷透露說,一個是高階人才的引進,一個是要在全球各地,特別是高階的醫療裝置,要在制高點設國外的研發中心,這是非常關鍵的。確保研發這個發動機每年都有一個很強大的動力釋放出來,推動企業向前發展。
瞭解市場需求、服務政策導向 打造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
追求質量是企業進步的臺階,質量也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能力的反映。
李西廷介紹說,醫療器械關乎人民的健康,關係到生命安全,對於醫療器械質量的要求,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中國有CFDA、美國有FDA、歐洲有CE,要做全球市場,產品就要符合各個地區不同的標準和要求。
“另外,要有足夠的實驗室,比如醫療儀器、高危實驗室,高溼實驗室、高壓實驗室,這些實驗必須做,而且要防震動。”李西廷稱,比如我們的監護儀要保證特別是在自然災害、在戰地,在沒有醫院那麼好的環境下,也要正常工作,要用這樣的高標準去打造質量,各種實驗手段都必須做到。
還要有足夠的臨床,把臨床做好。醫生在一線使用器械,他的理解和工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有500人的隊伍專門關注市場和醫生、醫學家對這個儀器的要求,這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非常重要的評估標準。
還要結合人工智慧、分級診療,醫生水平差異的因素。如果三甲醫院能打十分,在基層使用至少能打到七分、八分,基本的病情能看到。下一步要和人工智慧結合起來,這是醫療裝置非常重要的擴充套件領域。如果這個做好,整個網路化、智慧化會節省很多人力物力。在一個觀察室裡面就可以觀察到幾百上千患者的情況。同時要保證不同水平的醫生,都能夠把裝置用得很好,不至於造成誤診,或將風險儘量減少到最低。
“醫療儀器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要做的文章很多,我們一定要跟隨、服務好分級診療政策,助力分級診療真正做到小病不出鄉鎮醫院,中病到縣醫院,疑難重症病再到大醫院。這樣企業才能夠發展。”李西廷總結說。
最後,談及此次戰疫的經驗感受,李西廷再次強調,透過這次疫情大考,我們深感到國產化的重要性,替代進口的重要性,核心技術一定要掌握。如果沒有對這些醫療裝置核心技術的掌握,手裡沒有武器,這次疫情抗擊的效果就不會有這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