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成為首批計劃迴歸A股的大型行業龍頭企業。”6月17日晚,吉利汽車副總裁吉利楊學良確認了吉利將回歸A股的訊息。隨後,吉利汽車釋出港股公告稱,董事會批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及於上海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
訊息一出,吉利汽車股價應聲上漲,6月19日其開盤報12.52港元,總市值達1228.55億港元。同時,花旗銀行在報告中將吉利目標價上升19%至20港元,維持“買入”評級。
其實,吉利汽車計劃A股上市已不是“新”聞,業內也普遍對其迴歸A股的訊息不感意外。但值得關注的是,吉利將目光瞄準面向科技類企業的科創板,引發了一陣討論熱潮,那麼吉利到底有著怎樣的考量?
吉利為什麼選擇科創板?
資料顯示,科創板設立於2018年11月,是獨立於上交所現有主機板市場的新設板塊,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
那麼作為紅籌企業,吉利為什麼選擇科創板而不是主機板?吉利汽車相關人士表明,之所以選擇科創板,是因為公司滿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若干意見的通知》中規定的“屬於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軟體和積體電路、高階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的行業要求。
楊學良也表示,證監會將境外已上市紅籌企業迴歸A股上市的市值門檻放低至200億元,為吉利迴歸A股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
根據4月30日證監會發布的《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已境外上市紅籌企業登陸科創板要求為符合下列標準之一: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市值2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且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
在楊學良看來,在A股科創板和香港同時上市,有利於更好地利用嫁接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資源,助力吉利科技轉型與未來的長期發展。根據此前訊息,吉利正在加速向科技類企業轉型,未來吉利的研發投入主要應用於三方面,分別是平臺技術、新車型的開發以及“新四化”方向。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表示,吉利在“新四化”方向的佈局較早,整體來看,目前吉利的佈局可以算比較成功,在科創板上市成長潛力更大。此外,其在飛行汽車、衛星、充電樁等領域也有投資,所獲成果也不少,符合科創板要求。
迴歸A股能給吉利帶來什麼?
“吉利選擇此時迴歸A股,或與公司的業績壓力和資金需求有關。”在張翔看來,外部融資環境變化是促使吉利迴歸A股的原因之一。與此同時,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也表明,科創板的估值會比港股要好,吉利迴歸A股對其來說新增一個融資渠道。
眾所周知,近年來,汽車行業飽受寒冬困擾,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又給行業帶來諸多不確定性。雖然吉利穩居自主品牌銷量冠軍,但其擴張的步伐卻從未停止。
從2010年收購沃爾沃到2013年收購倫敦計程車公司,從2017年收購路特斯51%、寶騰49.9%股份到收購美國飛行汽車公司Terrafugia,再到2018年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吉利的每一次擴張都伴隨著資金的消耗。
而在買買買的同時,其盈利能力也出現疲軟。資料顯示,2019年吉利汽車總收入為974億元,同比下降9%;淨利潤總額為83億元,同比下降35%。截至2019年底,吉利總負債超530億元。在公告中預期,吉利也表明2020年或成為集團歷年來最艱難的一年。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作為整車企業,吉利對資金的需求巨大,而業績不佳則會影響吉利汽車的現金流和融資能力。目前在港股上市的車企中,長城、比亞迪、廣汽等都已在A股上市,此次吉利迴歸A股,彌補了其在內地的融資短板,融資前景也將獲得改善。
與此同時,楊學良也指出,打通境內A股的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有利於進一步多元化融資方式、最佳化資本結構,有效提升公司資金實力,補充公司未來佈局“新四化”等戰略發展所需資金。
總的來看,此番迴歸A股對吉利而言是巨大利好。可以預見的是,其也將乘著政策的春風,為成為一家國際化科技公司邁出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