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溢價私有化 資訊分類巨頭因何決定退市?

58同城溢價私有化 資訊分類巨頭因何決定退市?

《投資者網》嶽紅豆

從收到收購要約到簽訂私有化協議,58同城只用了兩個月。

6月15日公司釋出了私有化協議公告,由58同城董事長兼CEO姚勁波、華平投資、General Atlantic、鷗翎投資組成的買方財團將以每股28美元的現金價格購買58同城所有已發行普通股,總交易估值約87億美元,高於其截至6月30日收市的84.84億美元市值。

私有化協議發出後的6月26日,58同城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姍姍來遲。受疫情影響,公司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5%,運營虧損5580萬元。除此之外,其營收增速也逐年下降、商戶付費意願走低、月活使用者量下滑,讓它的商業護城河愈發不明朗。

中間商專注賺差價 垂直賽道群雄環伺

2013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暌違七載,58同城依然是資訊分類賽道的巨頭。

旗下擁有趕集網、安居客、中華英才網、58到家、58汽車和快狗打車等平臺,58同城的資訊分類幾乎覆蓋了人力資源及職業教育、本地服務、汽車與房產等所有領域。

從營收上看,58同城自2010以來營收持續增長,2016年同比增長甚至達到962.08%,並於2017年實現盈利。此外,十年來58同城均保持了85%左右的毛利率,最高曾達95%,約等於“沒有成本的買賣”,即便在受疫情影響的2020一季度,其毛利率依然高達87.92%,大幅高於網際網路行業47%左右的平均水平。

巨大的利潤空間得益於58同城的商業模式。從創立起,58同城便定位自己為資訊中介,網站整合的海量生活資訊,為其累積了網際網路初代流量,公司再將C端流量池販賣給B端商戶,從中獲取服務費與廣告收益。從吸引流量到促成交易,58同城的生意擁有輕資產、高毛利的特點。但同時,這也決定了它流量導向的屬性,一旦C端使用者被其他平臺分流,或總量觸頂,其付費商戶數與營收將受直接影響。

因此,58同城十分警惕分流平臺的出現,其對策是大規模收購。2015年,58同城收購了同屬資訊分類賽道的老對手趕集網、當年領先的房產平臺安居客、十餘年老牌的招聘網站中華英才網與汽車業務平臺汽車點評網。在吞併各類玩家後,58同城在資訊分類領域的市場份額升至81.6%,大而全的底盤也為其將來穩健的財務表現奠定了基礎。

靠平臺模式利用資訊差創收是58同城的強項。在2019年的“58神奇日”上,董事長姚勁波說:“58同城絕對不做自營,永遠做開放平臺。”

然而,專注中間商生意的58同城由於不參與產業鏈的上下游,旗下子品牌擴張的同時,專注垂直領域的資訊平臺次第出現,野蠻生長。

在58同城擅長的房產與招聘領域裡,相繼出現貝殼找房與前程無憂等網站;而其旗下的轉轉二手平臺則自誕生起便直面背靠阿里巴巴的閒魚APP的挑戰;在貨運賽道,2019年官方資料顯示,貨拉拉擁有2000萬註冊使用者,快狗打車則為800萬,出行巨頭滴滴亦於本年6月佈局滴滴貨運;

值得注意的是,已完成D+輪融資的貝殼找房估值約100億美元,約等於整個58同城的體量。同時,其打出的“真房源”口號似乎直接對標58同城。

在黑貓投訴者平臺上,58同城收到的投訴以“釋出未經稽核的虛假商家資訊”、“誤判虛假房源”等居多。那麼,始終甘願充當資訊中介是否意味著58同城對深度發展垂直類業務不夠重視?《投資者網》就此多次致電58同城辦公室,以及傳送郵件給投資者關係部門負責人,但一直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主營業務增長乏力 私有化未必成良藥

龐大的C端流量是58同城的立身之本,而細分賽道上的勁敵環伺,則無疑觸動了58同城的命脈。

據QuestMobile資料統計,在2019年3月,58同城的月活躍使用者數達到8550.34萬人的峰值後便波動下降,2020年3月這一資料為6346.11萬人,同比下降25.78%。

月活使用者的流失一定程度上撬動了58同城的現金牛,影響了B端商戶的付費意願。在付費商戶數上,2018年其季度平均付費商戶數約為334.2萬人,較上年增長了12%;2019年這一資料為347.95%,較2018年增長僅4%;2020年一季度,付費商戶數為270萬人。

據QuestMobile2019年8月資料,中國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增速已跌破2%,規模已達11.3億,流量增長進入瓶頸,蛋糕逐步被分食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道大考。即使58同城近年持續盈利,其營收增速自上市起卻持續下跌,2020年一季度的營收首次出現了負增長,為虧損15.45%。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第三季度起,分別佔其總營收六成與三成的網路營銷服務與會員服務,亦呈收入增長停滯的趨勢。2019年第三季度33.59億元的會員服務收入與2018年同期的32.77億元基本持平;2020年一季度網路營銷服務收入與會員服務收入負增長,前者較去年同期下滑了17.8%,後者同比降低了16.9%。

一位一級市場投資人對《投資者網》分析稱:“58同城的流量入口依賴海量的生活服務資訊,而資訊的釋出可以選擇任何平臺,在其垂直領域未形成獨特壁壘的情況下,流量極易被分割。”該投資人提到,同屬生活服務領域的美團達萬億港元市值,其流量入口是已近乎壟斷的外賣業務,護城河明顯。

流量見頂,創收乏力,58同城“中間商賺差價”的故事似乎變得愈發不好講,但87億美元的溢價收購,說明市佔率極高的58同城對資方依然有不小的吸引力。

此時選擇私有化退市,一方面或源於公司認為其價值被美國資本市場低估;另一方面,58同城亦可能借助退市進行重大業務調整,給市場講出一個新故事。

其實,私有化調整業務後重新上市不乏優秀案例。2017年高瓴資本聯合鼎暉投資一起主導了百麗國際的私有化,彼時這家鞋業巨頭的股價已持續下跌數年。2019年10月,高瓴將百麗中的運動鞋業務進行拆分,以新公司滔博的名義重新上市。截至7月1日收盤,滔博總市值已達613.9億港元,大幅高於百麗531億港元的私有化價格。

然而,高昂的私有化成本亦是58同城與收購財團難以迴避的問題。據長江證券海外策略團隊負責人張宇生研究認為,私有化退市再上市意味著平均278天的等待時間以及30%的溢價。此外,由於主機板市場並不支援紅籌架構,可能還需要對VIE架構進行拆除,在時間和財務成本上來看可能都不佔優勢。

“明月何時照我還。” 對58同城而言,決定退市或許不是一趟輕鬆的旅程。而離開美國資本市場後,無論是維持私有成果,抑或重新謀求上市,對這家體量龐大的資訊分類帝國而言,都須思考如何深挖公司主營業務的護城河,與行業競爭者形成獨特而牢固的壁壘。■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18 字。

轉載請註明: 58同城溢價私有化 資訊分類巨頭因何決定退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