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中的物管企業角色被重新審視,其內在價值開始被資本挖掘。那麼,這波提出IPO申請或者計劃分拆上市物業公司規模幾何,有哪些服務運營的特點?鳳凰網奇點商業推出《物管IPO洞見》系列報道策劃,全面解讀物管公司IPO背後的邏輯。
縱觀2020年預上市的房企物管,它們很多上演著同樣的劇情:一邊是銷售目標劍指千億,一邊是物業分拆上市開啟加速度。
榮盛發展顯然也在追趕這一浪潮。
2019年,集團累計簽約金額1153.56億元,坐穩千億寶座後,榮盛也開始向下一賽道進擊:今年6月24日,榮盛發展旗下物管公司——榮萬家生活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那麼,這一物管企業運營實力究竟如何?它將為資本市場講述怎樣的故事?我們向下探究:
省域龍頭
早在20年前,榮萬家的名字裡還帶有濃重的地域色彩,其曾用名為廊坊榮盛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而如今,它已經成為一家輻射全國的綜合性物管服務企業。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底,榮萬家營業收入12.5億元,年內利潤及綜合收益總額1.1億元,整體毛利率18.3%。
期內,集團共管理251個物業管理專案,在管總建築面積4840萬平方米,覆蓋中國15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的31個城市。合約建築面積為7560萬平方米,總合約建築面積為75.6百萬平方米,覆蓋中國19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的52個城市。
據中指院資料,以綜合實力、在管建築面積及合約建築面積排名計,榮萬家在河北省物業服務百強企業中均排名第一。
那麼,省域龍頭放在全國範圍內較量,水平如何?
從近年國內物管行業發展來看,受科技發展、政府支援及資本市場認可等多元因素影響,物業管理行業呈持續快速增長之勢。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的平均收益達人民幣10.40億元,平均總在管建築面積達4280萬平方米,在管專案平均數量為212項。
相較而言,榮萬家在營業收入及管理規模上,均位於行業百強平均線以上。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物管行業格局分散,亦存在著典型的馬太效應,僅行業前十的營收均值就達56.76億元;管理面積均值更是達到2.21億平方米。如此來看,榮萬家與行業第一梯隊仍存在不小差距。
硬幣兩面
作為榮盛發展旗下分拆物業,榮萬家在未來發展上必然受到母司庇佑,但與此同時,集團自我造血能力也飽受外界質疑。
目前,榮萬家營業收入來自三個方面:物業管理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及社群增值服務。年內,在持續的經營結構調整下,物業管理服務佔比由2018年的61.0%下降至54.4%,該版塊收入達6.80億元,較去年增長26.89%,仍為主要收入來源。
與此同時,非業主增值服務佔比提高4個百分點至34.3%,實現營收4.29億元,同比增長61.26%;毛利較高的社群增值服務佔比提高2.6個百分點至11.3%,實現營收1.40億元,同比增長84.22%。
然而,如同硬幣的兩面,榮萬家光鮮的成績單背後,也潛藏著風險。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榮萬家在管建築面積中99.5%來自榮盛發展,物管服務收入中,來自榮盛發展集團開發的物業收入佔比高達99.8%。
圖:榮萬家-物管服務收入佔比情況
雖然在業內,物管公司的房企依賴症已是普遍病症,如今年初IPO的燁星集團,超98%營收來自母公司鴻坤集團開發物業;中海物業由依賴集團所提供的在管面積也達90%,但榮萬家對母公司的依附程度之高仍令人咋舌。
榮萬家顯然也意識到這一問題。2018年11月,公司成立投資拓展部,專門用來監督與獨立第三方物業開發商的合作。上市之後,其募集資金也主要用於物色戰略投資及收購機會,以減少對經營成果有影響的關聯交易。
此外,在區域佈局上,榮萬家也受到母公司的牽制。
圖:榮萬家在管專案區域佈局 圖源:招股書
目前,榮萬家物業專案之分佈表現出明顯的不均衡,其主要精力集中在環渤海經濟圈,在管面積佔比達56.3%;而在投資回報率更高的大灣區及周邊區域,市場佔比則不足5%;中西部地區的在管面積佔比也僅有13.2%。
如此情形與房企榮盛發展的投資戰略不無關係。據查閱,榮盛發展的土地儲備超36%集中在河北地區,瞄準下沉市場,其倉儲也多位於三、四線城市,這無疑將為榮萬家業務的增長潛力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愈發錢緊
市場擴張是集團發展的第一要義,但對榮萬家來講,如何擺脫大幅增加的成本拖累,仍是棘手問題。
2019年,榮萬家銷售成本10.22億元,較上年增長40.57%;同期營收為12.50億元,較上年增長42.20%,成本增速與營收增速幾乎持平。
物管行業具有很強的人力資本屬性,在銷售成本中,勞工、分包成本等的增加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毛利及經營業績。如何在保持增長的同時,規避成本高企帶來的風險,是擺在每個物管企業面前的命題。
目前,榮萬家的物業管理及增值服務均委託給第三方分包商,包括工程、清潔、綠化、園藝以及維修及保養服務。2017年-2019年,其向第三方分包商支付的分包費分別約人民幣1120萬元、2960萬元及2.3億元。
可以看到,其分包費用在2019年急劇飆升,為去年的7.88倍,約佔銷售成本總額的22.8%,而在2018年,這一佔比僅為4.1%。
更令人擔憂的是,榮萬家現金流情況並不樂觀。
2019年,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由8731萬元銳減至3475萬元,降幅達60%;而融資活動所用現金流淨額大幅流出,由2018年的1.49億元增加至7.39億元,漲幅高達396%。一降一升之間,其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也由4.39億元減少至2.21億元。
波動的現金流、高額的外包費、受制的成長模式……問題重重的榮萬家能否順利敲開IPO大門,並在上市之後獲得優質發展,我們還不得而知。但眼下,著力於物業+零售,榮萬家也在探索增值服務的多元路徑。
據瞭解,榮萬家的零售模式以「線上商城+線下便利店+送貨上門」為主,線上偏向精品,線下則主要滿足業主的即時性購物需求。截止2019年底,其線上APP註冊使用者數已超52萬個,生活服務所產生的營收也佔到增值服務營收的7成以上。
有業內人士表示,物業可以發揮“最後五百米”優勢,在零售及服務上更好地滿足業主消費需求,但物業與電商的結合是否前景廣闊,還有待觀察。目前在消費習慣、消費心理上,人們更依賴於專業電商,物業企業只有在具備一定規模與流量之後,才有機會形成可觀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