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國產CT一哥”東軟醫療闖關科創板,“後浪”衝擊下淨利遭腰斬

由 夏德才 釋出於 財經

近日,東軟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軟醫療”)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

東軟醫療以CT起家,是當之無愧的“國產CT一哥”。目前其主要佈局高階醫療裝置,除了擁有9種型號的CT產品外,還生產磁共振成像系統(MRI)、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DSA)、通用 X 線成像裝置(GXR)、超聲診斷裝置等,以及體外診斷(IVD)裝置及試劑,產品線較為齊全。

2017年-2019年,東軟醫療的營收分別為14.45億元、19.26億元、19.25億元,2019年營收穩中有降;淨利潤分別為0.52億元、1.69億元、0.83億元,2019年淨利下滑過半。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

東軟醫療原是東軟集團旗下子公司,東軟集團是我國A股第一個上市、規模最大的IT軟體公司。2014年,東軟醫療獲得一筆共計27.33億元的大額投資,第二年,公司從東軟集團剝離出來,以獨立品牌的形象進入大眾視野。目前,東軟醫療的股權結構較分散,東軟集團依然是東軟醫療第一大股東,持股29.94%,第二大股東威志環球持股26.52%。

實際上,在東軟醫療獲得上述大額投資的同時,也附帶了一個對賭協議,各方將推動東軟醫療在6年內完成上市,如果到了2020年公司上不了市,東軟集團有可能付出與投資金額相比最高年複利率8%的資金回購出讓的股份。

如今,2020年已過半,東軟醫療的IPO之路會順利嗎?

/ 01 /

CT銷量走低

淨利潤腰斬

2016年初,東軟醫療CEO武少傑高調宣佈:東軟醫療將進一步引進戰略投資,透過更多的兼併合資,雙向的OEM等手段加速發展,並準備在幾年之內IPO上市。

此次,東軟醫療IPO擬募資9.65億元,主要用於研發核心產品、技術及部件(8.15億元)和建設營銷網路、品牌與培訓體系(1.5億元)。

不過,這家被媒體評論為“已做好崛起準備”的高階醫療裝置公司,近些年業績卻顯露疲態,不僅CT銷量一路走低,淨利潤也遭到腰斬。

招股說明書披露,東軟醫療主營業務分為四部分:數字化醫學診療裝置(CT、MAR等)、體外診斷裝置及試劑、MDaaS解決方案、裝置服務與培訓。2019年,這四部分分別佔營收的65.65%、4.43%、4.49%、25.43%。可以看出,賣裝置是營收的大頭,這其中又以賣CT為主,佔營收的比重達到43.24%。

東軟醫療在招股說明書中著重強調中國CT市場未來潛力無限,不過,他們賣出的CT數量卻在下降。2017至2019年,東軟醫療CT系列產品的銷量分別為413臺、535臺、527臺。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們的產量卻一路走高,報告期內從441臺到514臺再到550臺。這意味著,公司生產了越來越多的產品,賣出去的卻越來越少。

圖片來源:招股說明書

值得注意的是,下滑的不僅有銷量,還有單價。2017至2019年,東軟醫療CT系列產品的平均單價分別為167萬元、185萬元、156萬元,起伏頗大。對此,東軟醫療表示,“CT系列產品報告期內價格先漲後跌,主要系2018年肯亞專案合同額較大,其裝置配置相對較高導致平均單價提升所致。”

圖片來源:招股說明書

所謂肯亞專案,是指東軟醫療與肯亞衛生部簽訂8414.37萬美元(約5.9億元人民幣)合同,為肯亞衛生部下設醫院提供 37臺CT裝置及部件,並在首都內羅畢設立培訓中心。該專案2018年確認銷售收入 24168.65 萬元,佔當期營收比例12.55%;2019 年確認銷售收入11188.02萬元,佔當期營收比例5.81%。肯亞衛生部也一舉成為東軟醫療的最大客戶。不過,招股說明書中並未披露該專案具體的CT型號與單價。

報告期內,東軟醫療的淨利也出現了極大波動。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167.67 萬元、8276.06 萬元和 3512.86 萬元。2019年度扣非歸母淨利潤較2018 年度下降 57.55%,淨利遭腰斬。

東軟醫療表示,淨利腰斬的一個主要的原因是,資產處置收益減少。2018年公司以智慧財產權作價7500萬對瀋陽先進醫療裝置技術孵化中心有限公司投資,投資比例30%,該筆交易實現無形資產處置收益5250萬元。

/ 02 /

競爭激烈

“後浪”勢頭強勁

80年代,中國的CT主要從美國購置,價格昂貴,每臺在60-70萬美元,後續的維修與維護也是個麻煩事。當時,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的兩位教授經過鑽研,修好了全國多地故障的CT,這讓他們開始思考,能否研發中國自己的CT。

隨後,東北大學計算機影像中心成立,國產CT的整機研發啟動。1994年,國產CT原型機研製成功並通過了國家檢測。

1995年,時任東軟集團董事長的劉積仁,將東北大學計算機影像中心併入東軟集團進行專案孵化。1998年,東軟醫療成立,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身CT-C2000上市,國產CT自此進入產業化發展的軌道。

繼第一臺國產品牌 CT成功上市後,東軟醫療一路高歌猛進,拿下單螺旋、雙螺旋、16層、64層、128層、256層、512層六種CT的“國產第一臺”。

圖片來源:招股說明書

如今,東軟醫療的CT保有量位居國產品牌第一名。在報告期內,連續三年銷量、出口量位居國產品牌第一名。

雖然拿下多個“國產第一”,但東軟醫療這個業內老大也遇到不小挑戰,有一個“後浪”正在奮起直追。

2011年,聯影醫療成立並在短期內迅猛發展,這家公司的產品線與東軟醫療幾乎完全一致,銷售收入也難分伯仲。2019年,CT市場增長最快的細分產品——64/128層CT,東軟醫療的市場佔有率為12.6%,聯影醫療已達到了8.3%。

圖片來源:招股說明書

而從研究新品的速度上看,聯影醫療已經後來居上。公開資料顯示,聯影醫療透過自主研發,推出了640層超高階CT,搶下了該領域“國產第一”的名號。並且,對超高階CT來說,國產裝置只佔6.4%的市場份額,未來替代進口的潛力較大。

同時,聯影醫療與美國頂尖分子影像團隊合作,自主研發世界首臺全景動態PET-CT uEXPLORER探索者。目前該裝置已經進駐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與國內的多家頂尖醫院及科研機構,被評價為“讓人類第一次能以肉眼清晰觀測藥物注射後在人體血管內流動、擴散、到被代謝的全過程。”

國元證券分析師胡曉慧指出,進入二十世紀以後,CT 的技術發展逐漸放緩,目前技術最領先的CT裝置都誕生於十年前,整體沒有突破性變革,這為國產裝置迎頭趕上提供了黃金期。

東軟醫療曾經抓住了這個黃金期,但也遇到“後浪”聯影醫療的猛烈攻勢。招股書顯示東軟醫療的研發費用在逐年下降,並低於行業平均水平,2017至2019年分別為10.55%、8.85%、9.39%。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均值為1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