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科創板一週年:十倍增長,千倍PE,中國納斯達克初長成

由 嶽洪秀 釋出於 財經

來源丨資本偵探(ID:deep_insights)

作者丨李婷婷

編輯丨韓依民

25,29,520%,這是2019年7月22日當天,讓國內創投市場沸騰的幾個數字。

設立科創板的訊息僅過去八個月,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鳴鑼開市,極速落地,首批25家企業上市交易。由於漲跌幅度過大,當天共出現了29次臨時停牌,其中9次是因為跌幅過大,20次是因為漲幅過大,最大漲幅由安集科技達成,其股價一度暴漲520%。

根據計算,若投資者打新中一簽(500股)安集科技,當日最多可淨賺10萬元。黃金萬兩,盡皆瘋狂——用這句話來形容科創板開市之初的場景並不為過。

出現如此火爆場景的一個原因是,國內市場等註冊制實在等得太久了。

所謂註冊制是指,企業有義務將一切與證券發行有關的資訊與資料製成以“招股說明書”為核心的法律檔案,主管機構負責對註冊檔案進行形式審查,而不進行實質判斷,這是美國、歐洲、中國香港地區等成熟資本市場廣泛採用的上市制度。

而A股市場一直以來都採用核准制,由發審委對公司的業務運作、盈利能力做出判斷,並決定企業是否有上市資格。核准制下,發審委承擔著極大的稽核壓力,也對IPO公司做出嚴格限制,如盈利性要求(虧損企業無法上市)、股權架構要求(同股不同權企業、紅籌企業無法上市)。

這些限制條件如幾座大山攔住了新經濟企業A股上市的道路,從2000年開始掀起的網際網路公司赴美上市熱潮,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在A股上市無門,不得不“背井離鄉”。一旦離鄉,回家的路也會格外漫長——2016年奇虎360從美股市場私有化退市後,花了兩年時間拆除VIE架構並借殼,才得以迴歸A股。

苦上市制度已久的國內科技企業們,終於在2018年看到了曙光,在該年11月於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決定終於落地。

註冊制還權於市場,由市場而非主管機構來對企業的價值做出判斷,同時,上市條件放寬:2020年1月,A股迎來第一家虧損企業澤璟製藥,第一家同股不同權企業優刻得,2月,迎來第一家紅籌企業華潤微電子。

一個新的時代拉開了序幕。

時光飛速流轉,如今,科創板開市已滿週歲,一年過去,科創板究竟演繹了怎樣一出淘金記?未來又將走向何方?

*下文所有資料來自虎博科技科創板小助手,截至2020年7月20日收盤

132:0

132家上市企業,0家股價跌破發行價

科創板的一大標籤是硬科技,有了科創板的承接,硬科技賽道的諸多企業得以獲得市場更合理的考量。這一點有多重要?

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陳宏在與「資本偵探」的對話時,曾這樣感嘆。“我估計前幾年很多中國做半導體晶片的優秀人才都跳去做APP,多可惜,但這就是事實。”

長久以來,硬科技對一個創業者來說都不是一個最優選擇。硬科技企業投入大、成長慢,與屢屢創造增長神話的消費網際網路相比,很難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但科創板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聞名知意,科創板主要服務於科技創新企業,尤其是為週期長、盈利難的硬科技企業提供融資與退出的渠道。

據36氪報道,在設立科創板的訊息傳出後,聯想創投合夥人宋春雨立刻找到AI晶片公司寒武紀的創始人陳天石:“趕緊弄,最好的(選擇)就是科創板。”那時寒武紀才剛剛成立兩年,可見資本的急切程度之甚。

像寒武紀一樣,由投資方牽頭,快速推動企業登陸科創板的不在少數。此外,還有不少投資方臨時抱佛腳,重新將目光投向一直被他們冷落的硬科技企業,閃電入股並推動企業上市。

如小米基金曾在2019年一月底入股光纖鐳射器製造商創鑫鐳射,三月底入股電磁遮蔽膜龍頭企業方邦股份,四月份,兩家企業都呈報了發行申請,距離小米基金入股僅分別過去了兩個月及十六天。

資本推動下,很快掀起了國內科技創新類企業赴科創板上市的熱潮。2019年全年,證監會共核准IPO128家,而7月份開市的創業板在去年註冊生效的企業就有80家。

虎博科創板小助手資料顯示,一年過去,科創板IPO數量共達到132家,募資總額達到了1507億元,這一資料比起主機板也不遑多讓。有趣的是,科創板單月IPO數量及募資額的高點,都出現在了去年開市當月及今年開市一週年之際,對勇敢者來說,第一個吃螃蟹意味著先機,對謹慎者來說,在結束一年的觀察後終於到了入場的好時機。

從領域來看,這132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主要集中於高新制造業。其中,專業裝置製造業佔比最大,如專注研發幹法刻蝕(等離子體刻蝕)裝置的中微公司就歸屬這一行業。此外,計算機、通訊和企業電子裝置製造、醫藥製造、化學原料與化學制品製造都是科創板中佔比較大的行業。

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也在科創板中佔據了重要席位,這類企業從事的主要是To B網際網路企業服務,如開發了WPS辦公軟體的金山辦公、從事計算機軟硬體技術開發及諮詢的虹軟科技等。

當前,創投界普遍認為,中國網際網路正在從To C的消費網際網路向To B網際網路轉型。陳宏提到,“美國前二十家上市的科技企業裡,大概有一半是TO C,一半是TO B,中國以前全是TO C,我覺得會有越來越多的TO B(公司)”。

硬科技企業們扎堆科創板,投資者也對這一承載著A股市場改革重任的新興板塊給予了極大的支援與期待,這表現為科創板上持續走高的股價。

雖然在2019年11月6日,上市6個交易日的昊海生科跌破發行價,成為科創板首個跌破發行價的公司。但以執行滿一年的7月20日收市股價衡量,已上市的132只個股無一破發,科創板的資本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19天:5900億元

中芯國際以19天的速度閃電過會,上市當天市值達5900億元,登頂科創板市值排行榜

科創板上市企業中,最具話題性的要屬兩週前上市的中芯國際。

自開啟科創板二次上市計劃後,中芯國際就在不斷地重新整理科創板紀錄:

  • 從申報材料到到被受理過會僅用了19天;

  • 到正式上市僅用了一個半月;

  • 募資462億美元,上市當天市值超過5900億元。

諸多因素加持,中芯國際成為了科創板至今為止過會最快、上市最快、募資規模最大、市值最高的企業,是當之無愧的科創板“一哥”。

放在整個A股市場看,中芯國際也是繼2010年農業銀行IPO以來,A股規模最大的IPO。

中芯國際是國內晶片製造的龍頭企業之一,迄今有二十餘年曆史,曾在2004年於紐交所和港交所兩地上市,但由於業績表現平平,遭遇了上市即巔峰的尷尬局面。2019 年 6 月,因成交量持續低迷、企業融資成本太高, 中芯國際宣佈從紐交所退市。

然而退市美股僅一年後,中芯國際便在科創板創造了奇蹟。一部分原因是在政策補貼的支援下,中芯國際在2019年淨利潤同比大漲,達到17.94億元,漲幅為140%。更重要的是,國內資本市場對待晶片企業的態度與科創板成立之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中芯國際恰好趕在了最好的時機,享受到了最好的資本環境。

另一家晶片明星企業、中國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緊隨中芯國際,於7月20日正式掛牌科創板。寒武紀科創板過會時間為68天,是除中芯國際外過會最快的企業,其募資金額達到25億元,擠入科創板IPO募資金額TOP 10。

中芯國際與寒武紀在科創板的表現都體現出,晶片製造商受到資本極高關注。

虎博科創板小助手資料顯示,中芯國際及寒武紀在科創板百餘隻股票中平均日交易排名前二,其中中芯科技更是以229.8億元的交易額遙遙領先於其他企業,當然,這也有中芯國際、寒武紀作為上市不久的新股,流動性更高的原因。

平均日交易額第三的瀘矽產業與晶片行業也有關係,其製造的矽片是半導體晶片的核心晶圓材料。

晶片企業大受熱捧,是這幾年因為國內企業算力激增以及國際新局勢下“國產替代品”需求激增而產生的浪潮。

雖然晶片企業們需要面對的市場形式並不輕鬆,英偉達、英特爾等國際對手不容小覷,落地難題也無法在短期內得到解決,晶片行業還遠未到慶功的時刻,但是隨著配套措施逐步到位,中國的晶片產業即將步入發展快車道已成事實。這意味著,科創板在未來還將撬動更大機遇。

1074%:1847

科創板最高股價漲幅高至1074%,最高市盈率高至1847倍

科創板的另一關鍵詞是“漲”。

在剛剛跨過一週年節點,一批IPO前入股股份解禁後,7月23日晚科創板九家企業釋出減持公告,根據媒體計算,這九隻股票減持股數將2.02億股,減持套現資金按7月23日收盤價計算將達93億元(中微公司按照詢價轉讓價格下限計算)。

可以預計的是,在未來幾個月內,隨著更多的科創板現售股解禁,減持規模會繼續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抑制部分科創板個股股價的上漲。

但是短期股價表現與科創板開市以來的股價走勢相比,並非主流。

中芯國際與寒武紀都在上市首日股價大漲,漲幅分別達到202%、212.4%。然而,在科創板,這樣的漲幅不足為奇,“量子通訊第一股”國盾量子上市首日漲幅達到923.91%,創下了A股最高紀錄。

科創板在設計交易細則時,為了儘快形成合理價格,規定新股上市後的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五個交易日後漲跌幅限制放寬至20%。而主機板的規則為,上市首日最高漲幅為發行價的44%,此後漲跌幅限制為10%。

漲跌幅限制放寬後,科創板新股首日股價翻倍的情況屢見不鮮,股價走勢頗為刺激。

開市滿一年之際,科創板企業普遍股價漲幅仍非常驚人,排名第一的依舊是晶片概念股瀘矽產業,其股價漲幅超過十倍,其餘有5家企業股價都翻了五倍以上,科創板已然成為一個淘金場。

科創板上市企業的市盈率也頗為誇張,最高達到了1847倍,與美股市場相比,市盈率更高已經成為A股市場的一個特點,其反映了投資者對該企業更高的期待值。

虎博科創板小助手資料顯示,科創板執行一年後,市盈率超過一千倍的公司有六家,五百倍以上的公司有八家,一百倍以上的公司有六十四家,這樣誇張的數字,已經可以用“市夢率”來形容了。

夢幻般的市盈率讓這場淘金遊戲變得更加刺激,市場在狂熱情緒中,將科創板的各項資料越推越高,但總會迴歸理性。

中國納斯達克?

科創板的火爆表現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造就的結果。

設立科創板之前,為了改善資本環境,支援創新企業與高科技企業,A股市場已經進行了多次嘗試與改革,如在2009年推出創業板、2013年推出新三板。

無一例外的是,創業板、新三板、科創板都寄託著中國資本市場的納斯達克夢,但投資者和創業者們,已經失望過兩次了。

納斯達克實際上就是從“創業板”成長起來的,A股創業板的設定,未嘗不是想要模仿納斯達克的發展路徑,其功能定位是服務於暫時無法在主機板上市的創業型、中小型、高科技企業,是孵化科技型、成長型企業的搖籃。

2013年,創業板誕生,同年,高層提出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2014年註冊制改革啟動,但在一年後因意外因素的干擾而擱置。沒有註冊制支援的創業板,流動性、資金量都大打折扣,支援新興科技企業發展的能力不足。2019年全年,創業板股票累計成交23萬億元,同期A股成交金額為121.6萬億元。

一直到今年4月份,《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才終於透過,但創業板已經很難再吸引硬科技企業及投資人的目光了。

新三板的故事更為曲折,新三板的服務物件同樣是無法在主機板上市的高科技企業,其上市門檻很低,但投資者准入門檻卻極高:投資者必須有500萬資產,以及兩年證券交易經驗。

這一規定的本意是鼓勵更多機構投資者入場,剔除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較弱的散戶。但是,由於門檻過高,新三板最終因投資者數量不足,流動性低迷,而陷入了幾乎無交易、無投資的窘境。2018年前後,大批企業從新三板摘牌,一年內摘牌的企業多達1446家。

到2019年12月,新三板材宣佈降低投資者准入門檻,規定精選層、創新層和基礎層的投資者准入資產標準分別為100萬元、150萬元、200萬元。但是,上市企業數量已經嚴重下降的新三板,要起死回生實在困難。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設立科創板時,主管機構在上市細則上做了更多的考量,首先是註冊制改革賦予了科創板生機,其次是投資者門檻下調至50萬元資產及2年證券交易經驗,兼顧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和科創板市場的流動性。

過去一年的顯赫成績,也證實了科創板在幫助硬科技企業成長上的能力。

隨著國內市場改革有了初步成效,全球資本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加之國際關係的不可控性與美股投資者對中概股的日益增長的不信任,越來越多的中概股選擇迴歸母國資本市場,從2018年開始,阿里巴巴、網易、京東接連回港二次上市。

除了港股市場外,日益成熟的科創板同樣具有不小的吸引力,成為了獨角獸IPO的優先選擇。

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佈,啟動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據媒體報道,螞蟻集團尋求IPO估值至少2000億美元,在國內新經濟公司裡,這一體量高於美團、京東,僅次於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個超級巨頭,登陸科創板後,其無疑將取代中芯國際成為科創板市值第一股。

此外,有訊息稱,京東數科也正在籌備科創板上市,估值近2000億元。

螞蟻集團、京東數科等巨頭的加入,將會極大地提升科創板在世界資本版圖中的地位,也為科創板的未來發展上了一層保險。

誕生僅一年的科創板雖然還很“年輕”,但可以肯定的是,潮水的方向已經改變,而遊戲的規則,也正在改寫。

*

產業加速機遇全開,

黑馬會全新升級,

組建城市產業加速小組,

幫助各地城市中小企業,

增營收、增利潤、增規模,實現產業重做、加速升級。

加入城市產業加速,擁抱時代成長機遇

——黑馬會歡迎你!

小春社、幸福mama、中道美醫美、貝萊優品、

馨宜電商、W.HOME快時尚百貨、鹿客美集

百草味、優質果園、優糧之造、買條活鮮、

吃貨趴、本地農、蔗理E鏈

....

在微信小程式“黑馬商圈”

搜尋以上關鍵詞,馬上對接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