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提振香港經濟先得抗疫

新冠疫情肆虐,香港GDP在今年第一、二季度分別同比下降了9.1%和9%。如何提振香港經濟?筆者認為,香港經濟收縮主要是受疫情的負面衝擊,其次才是外圍經濟環境不明朗的影響。

今年二季度香港發現的新冠病例相對較少,但香港是一個國際交通樞紐,往來的人流仍比較複雜,輸入性或隱性病例也不時出現。

在這種背景下,自三季度以來香港疫情出現反彈。在兩週時間裡,香港曾每天都有過百宗的新增病例,死亡人數也在上升。眼下,香港新增病例數量比前段時間略減。在討論如何提振香港經濟之前,必須注意三個情況。

首先,疫情之下,香港二季度個人消費開支同比下跌了14.5%。政府開支上升,也推出措施減少失業,而失業率仍處於15年來的高位。其中,低技術勞動力和小商戶收入受到疫情影響較嚴重。

其次,香港餐廳商店仍開門營業。餐廳能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堂食,但由於疫情,市民到餐廳消費還是減少了。而受疫情影響,來港遊客則近乎絕跡,這令香港零售遭到重創。

第三,經過核酸檢測的香港市民並不多,面對當前疫情發展的勢頭,風險確實存在。究竟香港還有多少未被發現的個案,政府和市民心裡都沒有底。正因為疫情發展存在未知數,所以民眾的消費及其經濟信心難以恢復。

所以,要提振香港經濟,首先要恢復民眾的信心。在疫苗面世前,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是好的方案。而在香港,首先是要擴大檢測範圍,當然最理想的是實現全民檢測。

要實現全民檢測,一是香港沒有那麼多人力和物質資源。而全民檢測後,如果發現很多病例,醫院也難以提供足夠的床位。現在,中央政府應特區政府請求,已經派遣內地專業人員來港協助進行核酸篩查和其他相關工作,香港民眾應積極予以配合。

二是香港的一些激進反對派人士反對內地團隊在港進行核酸篩查,是有政治動機的,罔顧公眾健康,對香港經濟復甦有百害無一利。

三是如何組織全面檢測十分關鍵。香港沒有類似內地“居民委員會”的機構,市民卻各自都有身份證號碼和相關記錄,因而全民檢測在理論上是可行的。至於實際操作困難,則需要政府與民眾上下齊心。

在疫情面前,民眾也需要明白,恢復經濟“人人有責”,不只是特區政府的工作。如果政府啟動全民檢測,香港民眾應自覺接受檢測。自行檢查的市民則需要按時提交檢測報告,或者履行自我隔離義務。全民檢測後再加緊入境人員的排查,香港的疫情是可控的。只要控制住疫情,香港的內需必將回升甚至反彈。在此基礎上,香港的旅遊業和零售業也會逐步恢復。

今年第三季度香港經濟形勢從目前看難樂觀,我們必須看到當前經濟的主要矛盾是疫情。病急切忌亂投醫,當前香港恢復經濟,首先在抗疫。(作者是香港資深評論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63 字。

轉載請註明: 吳幼珉:提振香港經濟先得抗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