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字貨幣:一段歷時6年的長跑,謹慎低調,穩紮穩打

央行數字貨幣:一段歷時6年的長跑,謹慎低調,穩紮穩打

雖然央行數字貨幣這個賽場目前來看稍顯擁擠,但不可否認,中國是參賽最早,進度最快的選手之一。與其他國家相比,支付寶的誕生與普及讓我國民眾基本上步入了“無現鈔社會”。我國高度完善的移動支付環境,全球領先的5G技術,以及早已培養起來的“無現鈔”支付習慣,都為央行數字貨幣的落地提供了最佳土壤。

我國央行對數字貨幣的研發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在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的領導下,央行非常低調地成立了數字貨幣小組。從央行低調謹慎的態度可以看出,儘管央行已經敏銳察覺到了未來貨幣會走向數字化的趨勢,但對發行數字貨幣仍處於觀望狀態,成立研究小組也主要為了看清數字貨幣落地的可能性。

2016年,央行召開了數字貨幣研討會。研討會上,央行進一步明確了發行數字貨幣的戰略目標,並表示要做好關鍵技術攻關,研究數字貨幣的多種應用場景,爭取早日推出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可以看出,在歷經兩年的初步研究後,央行對於發行數字貨幣的態度已經十分明晰,並且已經開始著手具體的技術研發工作。

2017年5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式掛牌,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副司長姚前出任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2019年8月,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就法定數字貨幣的技術、運營、管理和定位做了詳細解讀。9月,穆長春正式出任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的新任掌門人。從科技司到支付結算司,研究所掌門人變更的背後是央行對於數字貨幣實施路徑和監管框架的進一步明晰。

2019年底,央行宣佈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而今年初,中國農業銀行的數字貨幣內部測試錢包以及蘇州的內部測試場景的曝出,表明目前數字貨幣的研發已經十分成熟,可以預見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正式應用正在一步步臨近。

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5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累計擁有發明專利89項、軟體著作權1項。“數金鍊”作為目前央行申請的唯一一項軟體著作權,幾乎沒有對外的公開宣傳,延續了央行在數字貨幣上一貫低調的作風。

有研究者發現,刊登在《中國金融》雜誌2018年第10期的一篇名為《宋漢光:區塊鏈在數字票據中的應用》的文章裡提及了“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實驗性生產系統使用SDC(Smart Draft Chain,數金鍊)區塊鏈技術”。

除專利和軟著外,研究所於2018年6月15日出資設立了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佔股100%。2019年3月,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投資了長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佔股55%,並任命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任執行董事。

厚積而薄發,六年時間沉澱下來的不僅是我們所能看見的海量專利、軟著,還有商業落地載體,以及央行在這場數字貨幣全球競賽中的信心和實力。

央行數字貨幣:一段歷時6年的長跑,謹慎低調,穩紮穩打

2014年到2020年,從低調組建團隊進行科學分析,到抽調精英掛帥穩步研發,再到專利和應用橫空出世,這段耗時六年的長跑既讓我們看到了央行對新興觀念和技術的開放,又讓我們看到了央行在涉及百姓民生和金融經濟領域創新的謹慎。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45 字。

轉載請註明: 央行數字貨幣:一段歷時6年的長跑,謹慎低調,穩紮穩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