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44個月新低!7月銀行理財收益率降至3.78%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一年,給規模近百萬億的理財市場推動規範轉型帶來“喘息之機”。
據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在資管新規影響下,銀行理財產品整體發行速度放緩,且收益率呈現下行趨勢;與此相對應,符合監管導向的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大增。
“現在銀行還有少許的保本型理財,但是額度已經被搶完了,下次什麼時候發還不確定,而且應該也比較搶手。”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如果客戶有保本的要求,一般推薦購買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這兩種產品近期銷售也比較火爆。
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降至44個月新低
近年來,市場流動性較為寬鬆,利率整體走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跌跌不休”。
根據wind資料顯示,上週(8月10日-8月16日),共有42家銀行合計發行320款理財產品,較此前一週環比減少40.07%。
按產品收益型別看,保本固定型產品發行11款;保本浮動型產品發行23款;非保本型產品發行286款,佔比89.38%。可以看出,銀行發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成為“大勢所趨”。
按產品收益率看,預期收益率在0~3%的產品有14款;預期收益率在3~5%的產品有234款;未公佈預期收益率的產品有72款。已公佈預期年化收益率的248款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69%,與此前一週相比下降0.04個百分點。
融360大資料研究院資料監測顯示,2020年7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78%,環比下降2BP,同比下降35BP。值得一提的是,7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已經創下自2016年12月以來的44個月新低。
銀行理財產品近期處於“量價齊跌”的狀態。融360大資料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稱,近年來流動性較為寬鬆,市場利率整體走低,固收類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隨之下跌,未來低利率市場環境將維持較長時間,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仍有下跌空間。
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現在許多投資者還是對浮動收益率有一些顧慮,所以我們一般都會推薦保本保息的結構性存款。”據悉,這家銀行目前在售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僅有兩款,年化收益介於1.48%~4.18%。
券商中國記者詢問多家銀行工作人員發現,目前市場上並未有新發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取而代之的是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
劉銀平指出,近期固收類理財產品收益率以“穩”為主,銀行活期、定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波動均不大,但在流動性寬鬆之下,中長期下跌趨勢不改;結構性存款6月份以來平均周發行量較4、5月份下降了32%,規模在持續壓降之中。
保本型理財逐步清退
根據融360大資料研究院近期資料統計,近三個月保本理財發行量佔比降幅都比較大。
以7月份為例,共有7019只人民幣理財產品披露了收益型別,其中保證收益類產品、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分別發行139只、490只、6390只。而保本理財產品僅有629只,佔比8.96%,環比下降1.36個百分點,再創新低。
2018年4月,央行聯合多部委釋出了《資管新規》,核心是打破剛兌、禁止資金池模式與破除多層巢狀等,原計劃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
自2018年資管新規釋出以來,保本型理財正在逐步清退,銀行積極按監管要求採取多種手段逐步壓降存量理財產品,比如,發行新產品承接、二級市場出售、部分回標等,但效果不盡如人意。
此前,普益標準調研統計,在2020年底前,能完成存量老資產規範整改並實現淨值化轉型的中小銀行機構(參與調研的中小銀行共50餘家)的比例不足30%,有73%的銀行機構無法按期完成存量資產改造,甚至有超過4成機構不能按期完成改造的存量老資產佔理財總資產比例達20%以上。
壓降存量理財產品,進行淨值化轉型的難度在哪?有銀行人士稱,除了零售客戶對浮動型收益有擔憂以外,在對公理財方面,也有不少企業因為波動型收益率產品不好預測未來走勢,透過企業內部審批會比較難,投資規定一般侷限在預期收益型理財。
今年7月底,中國人民銀行釋出訊息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經國務院同意,央行會同各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資管新規作為一項頂層設計的方案,要達成預期效果仍有大量相關工作需要推進和夯實,過渡期延長一年有利於改革效果的達成。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因疫情影響,存在重大事項的操作性滯後情況。例如,根據資管新規,2020年年底前理財業務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均應完成理財子公司的開業,以實現獨立運作的要求,但目前部分股份制銀行尚未完成籌建批覆流程,今年年底前開業的難度較大。
淨值型理財發行量同比增長51%
據記者梳理發現,銀行發行淨值型理財產品的速度正在加快。根據中國理財網資料統計,募集起始時間在今年二季度的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共計4907只,而2019年同期,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僅有485只。
今年淨值型理財產品整體上仍然保持增長態勢,不過增幅相較於去年有所放緩。據融360大資料研究院統計,2020年7月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673只,環比下降11.01%,同比增長51.13%。
劉銀平指出,雖然目前市場上淨值型理財產品規模佔比已經達到一半,但為了迎合客戶需求,很多中小型銀行發行的並非真正的淨值型理財產品,產品淨值波動很小,一直在業績比較基準上下小幅波動。
儘管各家銀行都在加快推進理財業務淨值化轉型,但仍未達到資管新規的全淨值化要求。據普益標準調研統計,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全市場銀行機構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進度為53.82%,較上季度環比僅上升2.43個百分點。
具體到不同型別銀行而言,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9年)》(以下簡稱《年報》)顯示,截至到2019年末,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城市商業銀行的淨值型產品佔比相對較高,分別達到56.45%和45.69%;農村中小銀行淨值型產品佔比相對較低,為28.94%;而國有大型銀行淨值型產品佔比僅為28.6%,因為部分淨值型產品劃轉至理財子公司。如果合併計算,國有大型銀行淨值型產品佔比34.71%。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伴隨著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的深入推進,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後,銀行理財大機率會全面淨值化,未來理財產品淨值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波動必將成為銀行理財產品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