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產業經濟從長遠來看仍然有成長的縱深空間。“在今年的特殊環境之下,中國的經濟並沒有因此而停滯不前,反而迎來了四大產業創新”。
日前,由世茂海峽公司主辦的“廣州塔尖領袖之夜”暨廣州領袖匯首發儀式主題活動,受邀出席的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分享了他對產業經濟的“危”與“機”看法,併為消費者給出當前形勢下的理財建議。
中國趕上了“三班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42年的快速發展,目前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吳曉波認為,在產業發展角度來看,中國趕上了工業革命的“末班車”、網際網路革命“頭班車”,以及產業智慧革命“未來列車”。
其實沒有所謂的夕陽行業和朝陽行業。每一次經濟危機和動盪都造成了任何一個行業的產業秩序和格局的巨大變化。而2020年,恰逢疫情的影響,這種情況同樣可能出現。“所以,今年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都有彎道超越或者被超越的可能。”
產業經濟的兩大“告別”
無論有沒有疫情,中國的產業經濟出現了哪些特點?
中國告別“快時代”,硬科技催生慢哲學。過去的10多年,一年創業、兩年上市創富的神話層出不窮。“未來100百年,只要還是在和平發展期內,不可能再有任何人在30歲的時候登上中國首富”。
吳曉波認為,短平快的野蠻狂飆時代已經結束,迴歸到產品、內容、商業邏輯本身,產生慢哲學,創業、資本投資回報率等都會慢下來。“好房子慢慢造,一本書慢慢寫,一個公司慢慢做,消費者越來越相信時間釀造出來的好酒。”
同時,中國告別“崇洋時代”。新中產階層滿足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比如在哪個城市買房子,買什麼房子,誰造的房子,這一系列選擇體現了審美哲學;以新國貨運動為代表的審美也將發生創新。
疫後迎來四大產業創新
疫後中國將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守城大國對新興大國的戰略遏制加劇;二是經濟降速對消費和就業的嚴峻挑戰,三是產業動能轉換期的週期性波動被打敗。
在今年的特殊環境之下,中國的經濟並沒有因此而停滯不前,反而迎來了四大產業創新。
一是企業服務軟體元年。以釘釘、騰訊會議為代表的企業服務軟體迎來發展壯大的機遇;
二是以直播帶貨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化的消費者關係發生了重建;
三是低端製造業加速外流倒逼智慧化的創新;
四是全社會的資訊化聯網加速令到大資料和雲計算會成為未來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面對經濟環境的變化,個人該如何去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尤其是在資產配置方面又將如何處置呢?對此,吳曉波認為,可以消費者可以考慮三個方面的投資:首先,是可以考慮適當投入到金融市場。對於上班或者創業的消費者來說,與其花大精力去研究股市,針對一兩隻股票進行博弈,還不如省心、穩健一點,直接購買指數型的基金。
其次,投資不動產依然是這今年資產保值的最重要手段。最後,如果消費者還有閒餘資金,可以拿10%左右出來投資到產業智慧革命列車的行業。但他也表示,這種投資可能會有90%的可能性會垮掉,但萬一成功了,帶來的回報將非常巨大。
南都記者 王豔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