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流財經”(ID:xinliucaijing),作者 松子同學,36氪經授權釋出。
民生信用卡“民生易分期”的試點,正在撕開傳統信用卡“遠端面籤”的第一道口子。
這擊中了中國信用卡行業三十五年來的變革痛點。這是一次傳統信用卡對網際網路信用支付醞釀已久的反擊,也是中國信用卡行業和監管本身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探索。
一旦信用卡線下渠道的“三親見”難題得解,遠端面籤帶來的就是中國零售金融行業的又一次革命。
但2020年,傳統信用卡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前有信用卡行業多年跑馬圈地的壞賬積壓,後有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刺激信用卡不良持續增加。中間還有花唄、白條等網際網路信用支付的猛虎夾擊,透過網際網路快速分食信用卡的蛋糕。
今年一季度,信用卡市場貸款減少了近3300億元,逾期率卻創下階段性上揚的新高度。
各銀行一邊快速收緊貸後策略,企圖穩守江山;又一邊暗中探索創新之道,佈局起網際網路賽道的信用卡業務,準備隨時對網際網路金融攻城略地。
後退無路,重壓之下的傳統信用卡和網際網路信用支付之間,必有一戰。
網際網路信用支付奇襲2015年前後,銀行本該繼續享受“躺賺”的時候,沒想到傳統信用卡花了三十年培育出來的市場被白條和花唄就這樣截胡了。
螞蟻金服董事長井賢棟透露,2019年螞蟻金服全年累計發放貸款1.7萬億元,同比增長72%。短短几年,網際網路信用支付們紛紛從小樹苗長成了參天大樹,傳統銀行不得不正視挑戰。
疫情侵擾的上半年,國內信用卡基本無法完成線下“三親見”原則開展業務,髮卡量銳減。
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在2019年業績釋出會上表示,中信銀行信用卡今年1-2月份髮卡量同比下降47%,而且信用卡行業整體情況都差別不大。
這半年來,花唄、白條等網際網路信用支付並沒有閒著,相反,網際網路信用支付玩家們在人們線下出行受阻,線上消費方式成為主流時大力推廣,美團金融和騰訊金融也抓住信用卡這一被動時機推出了自己的信用支付產品。
網際網路信用支付來勢洶洶,銀行信用卡被迫開啟反擊。
虛擬信用卡大部隊殺回市場拋開疫情的因素,在流量紅利燃燒殆盡的存量運營時代,信用卡和消費金融本身也陷入了同樣的困境,一場消費場景之爭在所難免。
而支付,無疑是爭奪零售金融使用者最重要的工具。
在便捷性、規模性以及營銷力度上,跟花唄這樣的產品相比傳統信用卡沒有太多優勢,全中國的信用卡持卡人,幾乎都成了螞蟻金服12億“蟻民”中的成員,不少銀行已經選擇“投誠”花唄,居其背後成為只分一杯羹的資方。
但更多銀行選擇了戰鬥。為了拉平在信用支付上的差距,傳統信用卡業務最近出現了不少創新。
去年民生銀行率先試點了創新信用卡專案“民生易分期”,一改信用卡傳統的“三親見”方式,今年疫情期間甚至嘗試提出遠端面籤。不少其他銀行也在積極遞交方案,爭取創新信用卡業務試點。
同時,不少銀行帶著虛擬信用卡殺回了市場,試圖從網際網路金融奪回一席之地。
光大銀行近期就跟醫美機構美萊也合作了類似“民生易分期”的信用卡業務——據光大銀行官方客服介紹,客戶在商戶處申請信用卡消費時,由光大信用卡辦卡人員在現場辦理,最快20分鐘審批下發虛擬信用卡額度可以現場啟用、消費,同時郵寄一張實體卡,也可以線上啟用使用。
沒有突破三親政策,但消除了傳統信用卡申請、制卡、寄卡的等待時間,還能現場完成一筆消費貸繫結使用者——利用了虛擬信用卡的優點,在平等的業務優勢層面對抗花唄、白條等網際網路信用支付,以及其他消費金融產品。
當然,如果未來能普遍實現信用卡的遠端面籤,信用卡的競爭地位就更“平等”,甚至更強勢了。
2014年虛擬信用卡因安全性問題被叫停,隨著市場需求變化和金融科技手段的提高,虛擬信用卡重回市場,正好成為傳統信用卡在進行遠端面籤、網際網路化等創新探索過程中的過渡,也承擔了傳統信用卡和網際網路金融相互滲透、影響的連線者。
最近,大批的虛擬信用卡重新活躍在市場上。光大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上海銀行、渤海銀行等等都在開展相關業務。
去年底,OPPO攜手浦發銀行信用卡,正式釋出浦發銀行OPPO聯名信用卡——OPPO Card,今年4月,春季新品線上釋出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介紹了「華為手機使用者的專屬數字信用卡」Huawei Card。
不少銀行也和網際網路企業、消金機構合作提供二類戶結合消費貸,推出虛擬信用卡產品——比如樂信的樂卡、招聯雲閃付、馬上消金的安逸花閃付、中郵消金的郵你花雲閃付。
雖然目前監管層對信用卡創新的態度並未充分放開,但虛擬信用卡的甦醒和繁榮,仍然意味著當下傳統信用卡的創新破局之舉,已經是大勢所趨了。
進退之擇不良問題是今年信用卡行業最大的壓力。央行公佈,今年一季度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918.75億元,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27%,環比上升了0.29個百分點。
而業內普遍認為,信用卡仍處在風險爆發階段,真正的不良爆發高峰尚未到來。監管似乎也預測到這一點,6月29日,銀保監會消保局還特地釋出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理性使用信用卡,適度透支。
這階段銀行信用卡風險防守的必要性無言而喻。
一家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貸後人員透露,該銀行已將對各分中心信用卡風險的考核權重提高到疫情前的兩倍,足見其重視程度。
同時,很多銀行信用卡中心都降低了逾期客戶協商還款的門檻。“只要客戶真想還款,其實現在銀行的協商政策是放得很開的,幾乎所有的銀行都可以申請分期還款,連之前一些很難協商分期的信用卡中心,現在也能做本金分期。”上述人士表示。
在對風險的防守和新增業務的進攻上,信用卡從業者普遍持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認為今年是創新進取、持續開發市場的機會,一種則擔心信用卡中心過往的利潤經不起這輪風險週期的考驗,甚至開始反思過去零售金融的轉型策略。
當然,持續地跑馬圈地本身也有短期內稀釋風險指標的作用。在進退的取捨上,兩頭都抓是眼下銀行信用卡普遍的選擇。
雖然信用卡每一天都在面臨著來自“花唄”、“白條”們更為強烈的衝擊,但在零售金融隨著消費金融繁榮起來之前,傳統銀行的信用卡、個人消費貸這類業務都處在全行業的“鄙視鏈”末端。
直到最近幾年招商、中信、民生、浦發、廣發等一批股份制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快速發展收穫豐厚的利潤,連帶各銀行信用卡中心的地位也得以提升。在某種程度上,這又得益於傳統信用卡和網際網路信用支付之間的激烈競賽。
不可否認的是,在金融科技的作用下,不管是信用卡,還是個人存款、理財等方面,傳統銀行都正在和網際網路金融以一種“相愛相殺”的方式深度交匯、融合,共同促進零售金融行業的繁榮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