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宗長青介紹我國吸收外資情況。中國網 倫曉璇 攝
中國網8月14日訊(記者 張豔玲)今年以來我國吸收外資增幅實現了由“負”轉“正”,總體好於預期。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宗長青13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我國吸收外資主要是服務業發揮了支撐作用,主要投資來源地保持穩定,外資大專案持續落地。
1-7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5356.5億元,同比增長0.5%,較1-6月回升了1.8個百分點,由負增長轉為正增長,其中服務業實際吸收外資4145.9億元,同比增長11.6%,佔我國吸收外資比重77.4%。7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34.7億元,同比增長15.8%,連續第4個月實現單月吸收外資正增長。
另外,香港地區、新加坡、英國等主要投資來源地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分別增長8.2%、4.6%和48.6%。1億美元以上外資大專案到資佔比68%,埃克森美孚、寶馬、豐田、英威達等不少跨國公司不斷加大在華投資,加快在華佈局。
宗長青表示,這主要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把穩外資作為“六穩”“六保”的重要內容,明確提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新要求;還有我國應對疫情穩外資政策的持續加碼、對外資企業服務保障力度加大及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
近幾年,受中美經貿摩擦及要素成本上升等影響,我國已有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陸續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宗長青認為,一些企業基於要素成本、貿易環境、供應鏈穩定等方面考慮,調整產業佈局和全球資源配置,屬正常市場行為。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個別國家和地區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有政府幹預過度泛化跡象,少數政客甚至鼓吹產業鏈“去中國化”。儘管如此,我們更應看到,中國仍是大多數跨國公司主要投資目的地。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國疫情防控取得戰略性成果,經濟增長由降轉升,使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好於全球,更加堅定了外商投資中國的預期和信心。
商務部統計,今年1-7月,外商在華新設企業18838家,其中日本在華新設企業415家,美國860家,韓國849家,新加坡584家,英國296家,德國245家。這些資料充分證明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
宗長青強調,總體看,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變,我國超大市場規模的強大磁吸力沒有變,我國在產業配套、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優勢沒有變,我國持續擴大開放、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的目標沒有變,大多數跨國公司持續看好中國、在中國長期經營發展的戰略沒有變,我們有信心做好全年穩外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