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嚴打財務造假 從源頭上把關上市公司質量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4月24日,中國證監會在官網釋出《證監會嚴厲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文章。該文稱,2019年以來,證監會已累計對22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立案調查,對18起典型案件做出行政處罰,向公安機關移送財務造假涉嫌犯罪案件6起。
證監會重申,上市公司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披露資訊是證券市場健康有序執行的重要基礎。財務造假嚴重挑戰資訊披露制度的嚴肅性,嚴重毀壞市場誠信基礎,嚴重破壞市場信心,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是證券市場的“毒瘤”,必須堅決從嚴從重打擊。
這是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近期兩次提及資本市場造假欺詐之後,監管部門又一次公開表態。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從對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強烈譴責到嚴打境內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證監會從嚴從重從快懲治相關主體,目的就是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規範上市公司資訊披露,壓實中介責任,加大對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和高管人員的約束。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和處罰力度將加大,尤其是新證券法實施後將很好地解決我國資本市場長期違法違規成本低的痛點。
除了對已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外,證監會還從IPO源頭上把關上市公司質量,持續對申請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企業開展現場檢查。據瞭解,2019年6月以來,證監會分兩批次啟動了對86家首發企業的現場檢查工作。截至目前,84家企業已完成檢查工作,累計30家已撤回申請終止審查。
證監會點名4家上市公司
證監會在上述文章中點名了4家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問題,這些公司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造假週期長,涉案金額大。經查,索菱股份(002766)2016至2018年連續三年虛構海外業務、偽造回款單據,虛增鉅額利潤。二是手段隱蔽、複雜。經查,藏格控股(000408)2017年7月至2018年串通上百家客戶,利用大宗商品貿易的特殊性實施造假。三是系統性造假突出。經查,龍力生物(002604)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為虛增公司利潤,定期透過刪改財務核算賬套實施造假。四是主觀惡性明顯。經查,東方金鈺(600086)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以全資孫公司為平臺,虛構翡翠原石購銷業務,透過造假方式實現業績目標。
證監會此次表態引起了業內專家強烈關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證監會在年報和一季報集中披露的時點就財務造假髮聲,極具針對性和震懾力。這四家被納入到證監會的典型案例當中並被點名的公司具有情節非常嚴重的重大違法行為,可以考慮直接退市。
此外,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往往伴生未按規定披露重大資訊、大股東非法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等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的其他違法犯罪行為,審計、評估等中介機構未能勤勉盡責執業、“看門人”作用缺失的問題依然突出。
加大證券違法違規成本
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重拳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欺詐等惡性違法行為,用足用好新《證券法》,集中執法資源,強化執法力度,從嚴從重從快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的違法責任,加大證券違法違規成本,涉嫌刑事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堅決淨化市場環境,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切實維護市場紀律和市場秩序,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分析表示,一直以來總有一些上市企業在法律“紅線”邊緣試探,與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背道而行,缺乏對市場、法治、投資者的敬畏之心,擾亂了資本市場生態,更侵害了與市場共擔風雨、共同成長的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甚至近年來還出現了若干起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自己設局操縱自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惡性案件。
潘向東指出,這些市場違法行為,嚴重偏離了“依法誠信”的基本底線,破壞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發揮。對此,證監會動真格、出重拳、擊要害以儆效尤,是對資本市場公平、公開、公正秩序的保護。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和處罰力度將加大,尤其是新證券法實施後,將很好的解決我國資本市場長期違法違規成本低的痛點。
從源頭上把關上市公司質量
除了對已經上市的公司依法依規嚴格監管外,證監會把好資本市場入口關,從IPO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證監會持續對申請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企業開展現場檢查。2019年6月以來,證監會分兩批次啟動了對86家首發企業的現場檢查工作。截至目前,84家企業已完成檢查工作,累計30家已撤回申請終止審查。
對申請首發企業進行現場檢查,不僅可以有效地落實以資訊披露為核心的證券發行制度,而且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起到了強大的震懾作用。據瞭解,首發企業的現場檢查制度已正式實施三年多,證監會已對近200家企業進行現場檢查,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作出分類處理,對存在嚴重問題的首發企業及中介機構分別採取行政監管措施、立案稽查、作出行政處罰等監管手段,對資訊披露違法違規保持高壓態勢,有效減少企業“帶病申報、搶跑佔位”等情況。
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在開展全面檢查的同時,將針對稽核中的問題進行專項檢查,提升監管效能,對首發企業進行分類監管、精準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