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魔鐵的世界 作者丨魔鐵
今年晶片投資的熱情空前高漲。
10年前,國內半導體投資人聚會,只能坐滿一兩張桌子;現在,半導體公司路演時,坐在臺下的投資機構常常能達到100家。
在晶片投資爆熱之前,投資人的口頭禪是“資本寒冬”,這個詞在嘴唇邊已經停留好幾年了。現在,“資本寒冬”已經被晶片投資熱炙烤得乾乾淨淨。
IT桔子釋出的2020年第2季度投資報告資料顯示,晶片成為新經濟投融資的熱門領域,在一級市場投融資交易46起,交易總金額達到304.4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倍,比第一季度增長65%。
反映到各地,就是幾乎每省都有晶片專案跑步入場。
《21世紀經濟報道》的調查表明,2020年前8個月,有9335家各色企業入局半導體,其中江蘇、浙江轉產半導體的企業數量分別達到了1262家和1230家。
問題是,想在晶片這口大鍋裡搶飯吃的企業,有相當一部分是晶片設計製造的門外漢,有做建築安裝、建材批發的企業,也有經營無紡布、塑膠業務的公司,甚至連醫療美容、健康管理、財稅顧問、跨境電商、保健養生等企業,也進場了。
近萬家企業殺入晶片行業,無疑都是想賺一把的,但實話實說,晶片絕不是一門好生意。
說晶片不是一門好生意,主要是它特別難做,因為利潤率實在是太低。
國內晶片封測龍頭企業長電科技的2020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收入約為119.76億元人民幣,扣除補貼後的淨利潤約為3.67億元,淨利潤率為3.06%。
晶片封測處於價值鏈的底層,遠不如晶片製造,這塊蛋糕應該流淌著奶油和蜜吧?實際情況是,利潤率更低。
國內最大、最先進的晶圓製造廠是中芯國際,它扣除補貼後的淨利潤率是多少呢?是2.4%。要知道,銀行三年定期存款的利率還有2.75%呢。也就是說,同樣一筆錢,存銀行都比投資晶片製造划算。
即使和傳統的、不那麼高大上的行業相比,晶片的賺錢能力也微薄得讓人跌碎下巴。在東方財富統計的2019年上半年行業業績排行榜上,27個行業中,只有5個行業的淨利率低於3.06%。
換句話說,長電科技如果代表晶片封測行業,淨利率只能排在倒數第6,中芯國際代表晶片製造,位次還得往後挪挪,排在倒數第2,比超市、便利店等商貿零售業還低。
即使被我們看不上眼的,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家電行業,淨利率也達到了7.56%,分別是晶片兩大龍頭長電科技和中芯國際的2.47倍和3.15倍。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操著高科技的心,賺著不如賣白菜的錢。
晶片不太好看的賺錢能力,最終造成了在它火爆之前,國內的投資人湊不夠3張桌子的冷清局面,畢竟賺不到什麼錢,能有多少人願意往你身上砸鈔票?
這也說明,目前晶片投資的火爆只是虛火而已。
對國內眾多爭相入局的企業來說,晶片生意難做,不僅僅是賺錢難,還因為這是一個寡頭壟斷的市場,對後入場者十分殘酷。
晶片在我國是一個朝陽產業,但在歐美,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夕陽產業。這就意味著,市場已經被寡頭企業瓜分完畢:
桌面CPU市場由英特爾把持,
移動CPU市場由ARM掌握,
DRAM記憶體市場被三星、海力士和美光三分天下,
快閃記憶體市場基本被三星、鎧俠劃江而治,
模擬晶片市場是德州儀器的後花園,
高階光刻機被阿斯麥壟斷,
晶圓代工由臺積電說了算。
後來者要從巨頭們構築的銅牆鐵壁中撬開一條生存的縫隙,不僅需要技術創新,更需要商業模式創新。
這兩條路對上萬家入局晶片的企業來說,是那麼可望而不可及,因此購買技術授權,
賺取微薄的加工利潤就成為必修課。
目前,已經投產的國產晶片大廠,生產技術絕大部分源自購買的國外技術授權,而且這筆錢不是小數目。
已經破產的德淮半導體,花了4.5億元購買安森美和意法半導體的技術授權,佔初期投入資金的9.8%,最後連泡都沒冒一個。
更為重要的是,花錢能買到的,往往都是落後的技術,國際巨頭們早就規劃並挖好了安全壕溝,保證領先幾代的技術優勢。在晶片市場,落後一代只能喝湯,落後幾代,連聞味兒都要跑快一點。
這也是國產晶片只能賣白菜價,國際巨頭們卻可以賣出鑽石價的原因。
即使你咬牙挺過最初的煎熬,見風成長,有可能越過安全壕溝,威脅到國際巨頭的地位時,
國際巨頭將發動專利訴訟戰,把你絞殺在萌芽中。
福建晉華是晉華積體電路與中國臺灣聯華電子技術合作建設的專案,總規劃面積594畝,一期投資370億元,意在透過引入聯電的技術,填補中國DRAM儲存器的空白。
但成立兩年後,美光科技發動專利訴訟戰,福建晉華停擺,公司主頁資訊更新停滯在2019年7月16日。
370億元的投資能否救活,現在還是未知數。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毫不畏懼大陸砸重金髮展晶片業,因為他知道,大陸晶片企業要順利闖過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兩道坎,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當然,對這近萬家蜂擁入局的企業來說,吸引它們的不一定是解決卡脖子的情懷,而是趁晶片概念炙手可熱時圈錢、套取補貼,以及拉抬股價,因此老老實實做晶片賺的白菜錢,還真不一定入了他們的法眼。
國產晶片業要擺脫卡脖子的被動,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是繞不開的兩座大山,而翻越高山,註定要長期堅持堅守。
在沒有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打底的前提下,目前投融資雙方的狂熱舞蹈,註定了這場全民晶片大躍進的難以持續。武漢弘芯等專案的停擺,是否已經暗示了大浪淘沙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