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前8月我國外貿出口總值首次正增長 還有一波加碼政策在路上

由 習國防 釋出於 財經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外貿明顯回暖。9月7日,海關總署釋出資料稱,今年前8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0.05萬億元,同比雖然仍下降0.6%,但降幅已較前7個月收窄1.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1.05萬億元,增長0.8%,是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外貿出口總值首次實現正增長。

從單月來看,8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達2.88萬億元,增長6%。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分析師周茂華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8月我國外貿資料整體表現較好。進出口金額(季調)同比加快,出口增速較前值繼續加快且好於市場預期,以及保持可觀外貿順差,顯示全球需求延續復甦態勢,我國外貿出口展現韌性。

出口已連續5個月實現正增長 對美國進出口微降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前8個月,我國進口、出口資料都在向好,其中,出口為11.05萬億元,由1~7月的同比下降0.9%,轉為增長0.8%;進口為9萬億元,下降2.3%,降幅也比1~7月收窄0.3個百分點,貿易順差則為2.05萬億元,增加17.2%。

從單月來看,8月份出口達1.65萬億元,增長11.6%,已連續5個月實現正增長。

周茂華分析認為,8月我國出口表現好於預期,主要是因為全球需求回暖帶動我國外貿回暖,從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製造業PMI及訂單指數看,8月全球需求延續升溫態勢。

從貿易伙伴來看,我國對東盟、歐盟和日本進出口增長,但對美國進出口則出現微降。資料顯示,前8個月,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與東盟貿易總值2.93萬億元,增長7%,佔外貿總值的14.6%;歐盟則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與歐盟貿易總值達2.81萬億元,增長1.4%,佔外貿總值的14%。

美國是我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中美貿易總值為2.42萬億元,下降0.4%,佔外貿總值的12.1%;日本為我國第四大貿易伙伴,中日貿易總值為1.4萬億元,增長1%,佔外貿總值的7%。

民營企業表現不錯 原油、鋼材進口增長快

值得一提的是,前8個月,民營企業表現一如既往地優秀,進出口增長8.5%,佔我國外貿總值的45.9%,比去年同期提升3.9個百分點。

但外商投資企業、國有企業的表現卻相反,資料顯示,前8個月,這兩類企業進出口分別下降4.3%及13.2%。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彭波對記者解釋稱,外資企業進出口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影響,美國企業則受到疫情疊加貿易摩擦的影響,疫情影響之下,西方國家的經濟普遍受挫,因此進出口也受到衝擊。

“另外,外資企業在傳統的加工貿易當中佔比較大,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產業鏈的延伸,加工貿易的相對地位下降,這也影響了外資企業在進出口中的地位。”彭波表示。

至於國有企業,彭波認為,這類更偏向於在大宗商品的進口中發揮重要作用。疫情影響之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挫較大,尤其是原油、天然氣等,體現在金額上,就表現為進口規模下降較大。

出口商品方面,今年前8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達6.47萬億元,增長2.1%,佔出口總值的58.5%,其中,自動資料處理裝置及其零部件出口增長8.4%,同時,出口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同比大增37.8%。

不過,同期服裝、鞋靴、箱包等品類的出口卻出現較大程度下降,降幅分別達下降10.2%、25.2%及26%,對此,彭波認為,這主要也是受疫情的影響。疫情衝擊之下,人們活動受限,消費受阻,而且服裝、鞋靴和箱包在消費性質上,一是與人們的出行相關,活動受限,消費因此受阻,出口也就不暢了;二是這些均非緊急消費品,在疫情影響收入的情況下,人們往往傾向於把服裝、鞋靴和箱包一類的消費推遲。相應的,疫情期間人們更多在室內活動,傢俱、手機出口則出現增長。

“長遠來看,中國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是持續上升的,而非下降,所以這些行業目前的出口下降趨勢不會長期維持。” 彭波表示。

進口商品方面,鐵礦砂、原油、煤、天然氣和大豆等商品進口量增價跌,其中,原油、鋼材等進口量增長較快,但進口均價跌幅也比較大,資料稱,前8個月原油進口增加12.1%,進口均價卻下跌30.1%;鋼材進口增加59.6%,進口均價則下跌27.6%。

人民幣升值對外貿有何影響?後續怎麼走?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仍不容樂觀,根據世衛組織實時統計資料,截至北京時間9月6日20時41分,全球報告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近30萬例,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超2676萬例,確診累計死亡病例超87萬例。

不過,即便在這樣的背景下,專家對於中國外貿後續趨勢仍持樂觀態度。周茂華認為,未來幾個月出口與進口增速“缺口”趨於收窄,主要是我國內需與外需復甦曲線略有分化,從疫情防控、支援政策情況看,未來幾個月我國疫情防控常態化,受疫情壓抑需求釋放,國內支援內需與傳統消費旺季等因素共同推動,內需復甦有所加快,而海外由於疫情反覆,政策效果減弱等原因,近期歐美就業、零售、消費者信心等指標顯示內需趨緩跡象。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人民幣持續升值,這又將對我國外貿走勢產生哪些影響?

對此,周茂華認為,近期人民幣升值對外貿出口影響整體有限,主要是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處於合理區間執行,國內出口多元化降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影響,與此同時,國內出口與進口成本也有關係,比如人民幣適度升值壓低進口價格一定幅度抵消人民幣升值對出口拖累等。

此前促外貿政策已落實到企業 新一輪“福利”再加碼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前期為了穩外貿,國家已出臺不少政策措施,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比如在減稅降費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辦理出口退(免)稅8128億元,有效緩解了出口企業資金壓力,且已落到個體企業。

比如廈門威迪亞科技有限公司,其上半年海外訂單減少了25%,公司研發總監黃峻坦言,海外市場大幅萎縮促使公司將市場重心轉向國內,在轉內銷的過程中,稅收優惠的兌現為公司提供了資金支援和緩衝空間。

黃峻介紹,公司目前已享受社保減免、增值稅稅率下調和出口退稅率提高等稅費優惠政策紅利近990萬元。

不過,這還不是最終“福利”,今年8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再次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加碼政策。

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在8月13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近期調研中,我們瞭解到,外貿外資企業訂單不足、物流不暢、融資困難、產業鏈供應鏈不穩等問題較為突出,地方和企業普遍希望儘快出臺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據悉,《意見》在4個方面提出了15條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包括新增一批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力爭從目前的14個擴大到30個左右;進一步規範和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提升口岸收費透明度,減輕進出口企業負擔;對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在落實減稅降費等普惠政策基礎上,加大支援力度等。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