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劉斌:支援涉外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劉斌「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專案管理司司長」
文章|本文將刊於《中國金融》2020年第11期
經常專案交易與實體經濟、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主要包括進出口貨物、服務等實際資源的跨境交換或轉移。1982~2019年,我國經常專案收支規模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長,從429億美元增長至5.7萬億美元,躍居全球第二位(約佔10%),僅次於美國的8萬億美元。在我國國際收支總規模中,經常專案佔比長期在八成左右,交易主體涉及逾百萬家企業、千萬個人,是外匯市場的晴雨表、國際收支平衡的壓艙石和涉外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始終秉持為市場謀發展、為民生謀福祉的初心使命,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經常專案交易領域不斷深化改革,為跨境貿易投資活動提供安全、高效的結算便利,支援涉外經濟高質量發展。
精準推進復工復產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外匯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工作部署,快速反應,精準施策,先後出臺多項貿易便利化措施,確保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有序推進。
開闢“綠色通道”,解決燃眉之急。面對疫情期間企業外匯收付的急迫需求,外匯局“特事特辦、急事速辦”,簡化業務流程和稽核材料,為疫情防控爭取寶貴時間。疫情防控期間,管理規範、信用良好的企業辦理防疫相關業務先付匯、後補證,銀行憑支付指令可直接辦理;需採購疫情防控物資的政府部門和相關非貿易機構,免予辦理名錄登記,保障防疫物資貨款的順暢支付。同時,防疫捐款無需新開捐贈賬戶,確保捐贈資金及時到位。截至5月17日,全國透過“綠色通道”辦理貨物貿易收付匯業務1.12萬筆,涉及金額37.2億美元;辦理疫情捐贈收入1501筆,金額1.9億美元,其中免予開立捐贈賬戶辦理捐贈收入930筆,金額1.5億美元。
最佳化服務手段,助力“足不出戶”。外匯局積極改進貿易外匯政務服務方式,部分業務實現“網上辦、預約辦、郵寄辦”。鼓勵銀行運用技術手段,為企業提供電子單證稽核服務,提升資金結算效率。保障個人向境外匯繳學費等正常外匯業務需求,鼓勵個人透過手機銀行等線上渠道辦理業務。1月27日至5月17日,居民辦理個人外匯業務1167萬筆,其中線上渠道辦理1072萬筆,佔比由2019年的61%提高到92%。
放寬政策限制,解決企業外匯錯配。在辦理具有出口背景的國內外匯貸款償還業務時,對於出口確實無法按期收匯且沒有其他自有外匯資金的企業,貸款銀行可審慎辦理購匯償還,事後向所在地外匯局報備。據初步統計,該項政策釋出以來全國共辦理國內外匯貸款購匯償還業務140筆,金額共計3854萬美元。
簡化辦理手續,降低銀企管理成本。一是貨物貿易A類企業可直接在銀行辦理單筆等值5萬美元(含)以下的特殊退匯業務,無需事前到外匯局辦理登記手續,辦理時間大幅縮短。部分地區反映,此類業務辦理時間從原來的1~2天縮短至10~20分鐘。據初步統計,截至5月17日,全國共辦理免於登記的特殊退匯業務494筆,金額達1726萬美元。二是業務稽核簽註手續進一步放寬,銀行可按照實質合規原則,自主決定是否簽註、蓋章。
推廣電子單證,提升金融服務電子化水平。取消企業滿足A類及成立滿2年的前提條件,銀行自主確定憑電子單證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業務的企業。同時,支援符合條件的銀行憑交易電子資訊為跨境電商主體提供結算服務。部分銀行表示,單證電子化有效縮短了業務辦理過程,每日業務處理時間平均減少20~50分鐘。
積極支援貿易新業態發展
近年來,我國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成為外貿穩增長的新亮點、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外匯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秉持“服務實體、便利開放、交易留痕、風險可控”的原則,主動探索創新貿易新業態管理思路和模式,積極回應市場主體訴求。5月20日,外匯局釋出9項政策支援貿易新業態發展。相關便利化措施涉及國家明確支援的跨境電商、市場採購、外貿綜合服務等貿易新業態,主要惠及小微企業和個人等貿易新業態市場主體。
拓寬貿易新業態結算渠道。在現有支付機構為跨境電商辦理跨境結算的基礎上,支援符合條件的銀行憑線上電子訂單、物流等交易電子資訊,為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等提供跨境結算服務。此項政策既符合貿易新業態交易單證電子化、多元化的實際,也有利於銀行發揮其跨境資金結算的優勢。
便利跨境電商業務資金收付。一是企業可扣減貨物在境外發生的倉儲、物流、稅收等費用後差額收匯。據測算,這部分費用約佔出口額的40% ,軋差結算能夠進一步提高企業跨境收支的靈活性,幫助企業減少資金跨境佔用,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二是境內國際寄遞企業、物流企業或跨境電商平臺可為客戶代墊與跨境電商相關的倉儲、物流、稅收等費用,不再侷限於關聯企業間代墊。
完善市場採購貿易資金結算。經市場採購貿易平臺備案的企業和個人,可委託第三方報關出口並以自身名義辦理收結匯。此項政策順應市場採購貿易“多品種、多批次、小批次”特點,將惠及全國14個試點市場約7萬家備案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高市場採購主體貨款結算效率,保障收匯資金安全。
支援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代辦出口收匯。目前,全國約有300多家外綜服企業,服務近10萬家小微外貿企業。外綜服企業利用其專業服務和規模優勢,為小微外貿企業提供報關報檢、物流、退稅、結算、信保等全流程代辦服務,能夠有效降低企業報關、物流、結算等成本,推動外貿領域更專業化分工。
便利小微企業和個人相關外匯業務辦理。一是年涉外收支20萬美元以下的小微跨境電商企業,無需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可便利95%以上的跨境電商小微企業。二是小微企業單筆交易金額低於等值5000美元的交易,企業可以自身名義每日彙總申報。此項政策滿足了部分企業出口退稅、貿易融資及其他證明真實交易規模等實際需要,能夠更好地支援小微企業積累信用和降低出口成本。三是個人從事跨境電商和市場採購貿易,可透過個人外匯儲蓄賬戶收取小額貨款,提供有交易額的證明材料或交易電子資訊,相關結售匯不佔用個人便利化額度。
最佳化期貨交易所實物交割貨款結算。制定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貨、大連商品交易所鐵礦石期貨、鄭州商品交易所PTA期貨實物交割外匯操作指引,明確相關期貨跨境實物交割貨款結算規則,積極支援境內特定品種期貨向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經紀機構開放政策的落地。
持續促進貿易便利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外匯局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放管服”和金融供給側改革,2017~2018年,推出向銀行開放進口報關單電子資訊等10項經常專案便利化措施;2019年,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透過,外匯局再出臺6項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舉措,為市場主體注入新動力(310328)、拓展新空間,助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改革賦能,貿易外匯收支更自主。隨著國家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銀行和企業依法合規意識和內部管理能力提升,對貿易結算便利化的訴求也愈加強烈。為順應這一發展要求,更好地挖掘貿易發展潛力,2019年初,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在粵港澳大灣區、上海、浙江落地,在單證稽核、特殊退匯業務登記、進口付匯核驗等方面,賦予審慎合規、信用優良的銀行與企業更多自主權。2019年下半年,試點業務範圍適時擴大至服務貿易外匯收支,銀行辦理服務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的展業自主性得到進一步提升。2020年,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政策擴大至12個地區,目前惠及35家銀行和200餘家企業。透過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引導銀行稽核迴歸交易真實合規的本源,培育市場主體內生的合規意識,提高銀行真實性稽核能力,逐步形成“主體越誠信、手續越便利”“銀行越合規、稽核越自主”的信用約束和政策激勵機制。
最佳化管理,市場主體減負增效。外匯局持續推進簡政放權,不斷最佳化和創新管理政策,提升業務辦理效率與金融服務質量,充分釋放市場活力與創造力,推動社會經濟高效運轉。一是精簡業務辦理流程。透過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實現貿易企業名錄登記網上辦理;便利企業分支機構名錄登記,最佳化相關申請方式與材料;簡化出口收入入賬手續,企業可自主選擇是否開立待核查賬戶;取消企業輔導期業務報告,實現企業貿易信貸報告網上辦理,每年簡化近3萬家新增企業的業務報告手續。二是完善境外承包工程管理。承包工程企業境外不同專案資金集中管理,盤活境外沉澱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匯率敞口風險,支援“一帶一路”沿線投資建設。2019年實現境外8個專案資金集中管理,可降低約15%的資金總成本。三是實現保險資本金意願結匯。取消保險公司資本金結匯事前審批,明確保險中介機構代辦賠款收結匯手續,大幅提升保險賠付效率。
服務民生,對外交往日益便捷。外匯管理部門“深入最基層、解決真問題”,積極響應市場主體創新和便利化需求,著力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難點,疏導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消除影響資金結算效率的痛點,提升外匯業務服務質量,全方位便利市場主體經常專案用匯。一是便利企業外匯業務辦理。企業可直聯外匯局系統,實現名錄查詢、貿易外匯業務報告、國際收支申報等網上操作;在符合條件的銀行辦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收支業務時,企業可提供電子單證作為稽核依據;辦理稅務備案可線上一鍵提交申請,經網上核實後即可完成付匯,實現“資料多跑路,企業少跑腿”,每年可惠及1.2萬餘家企業。二是提升銀行業務效率。銀行辦理進口付匯,可直接核驗電子報關單,打通貿易便利化“最後一公里”;支付機構和銀行可憑交易電子資訊,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結算,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加便捷、多樣的用匯渠道。三是更好滿足個人真實合規用匯需求。個人可透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和自助終端多種非櫃檯渠道進行結售匯;網上辦理不佔便利化額度的留學購付匯、企業代辦駐外員工薪酬結匯等業務流程不斷最佳化,實現足不出戶線上辦理。2020年以來,已有超過九成的個人外匯業務透過電子渠道辦理。
不斷提升外匯領域治理能力和水平
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復工復產穩步推進,市場信心和經濟活力逐步提升,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但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加速蔓延、國際金融市場震盪等外部因素對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影響不容忽視。面對挑戰,外匯局將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經濟發展、防範風險各項工作,不斷完善與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經常專案外匯管理體制機制,依法保障市場主體真實合規的用匯需求,進一步提升經常專案結算便利化水平,助力全面深化改革與擴大對外開放。
具體而言,一是抓緊抓實抓細各項疫情防控措施落地,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的階段性變化,有針對性精準助力外貿發展。二是進一步促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和高質量發展,繼續擴大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動態跟蹤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外貿綜合服務等貿易新業態支援政策落地情況,培育貿易新增長點,支援實體經濟增長。三是堅持底線思維,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內外部環境變化,平衡好促便利與防風險的關係。提升風險精準識別、評估能力,加強高風險交易治理和及時糾偏,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雜誌。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