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年輕人普遍有個心病,就是房子。經歷了樓市的高速發展週期,買房難已經不是單純的個人問題,而是整個家庭問題。之前看到過一個統計報告,主要針對2019年全國50城房價收入比,這個房價收入比的計算方式是用“商品住宅成交均價×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的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的最終數值可以簡單理解一個人需要多少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到一套房子。
從報告的統計結果來看,深圳是35.2,三亞是27.6,最後一名的長沙也要6.4。根據國際上比較流行的說法來看,房價收入比一般在3-6倍為合理區間,所以你覺得對於每天拿著工資攢錢的人來說,買房難不難?
再加上現在年輕人的超前消費理念,每個月工資剛拿到手就用來償還各種平臺,填補之前的窟窿,所以買房已經成了必須全家老小一起出力才能辦成的事。
買房難可以算是樓市高速發展留下來的後遺症,是身在這個時間點的我們不得不面的事實,多數人被半推半就的套上房奴的枷鎖,但另一個問題我們也要開始重新考量,就是現在樓市的速度已經慢下來了。
市場飽和度
供需關係裡想找到一個平衡的點是很難的,尤其是樓市的供需關係。正常的邏輯思維是當一個物品的供應量很大,但需求相應少的時候,物品的價格自然就會降下來,反之則不同,但這個邏輯在樓市卻有些行不通。
你看這些年的房價走勢,按理說應該是因為房子不夠,所以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商品價格越來越高,但是事實如何呢?
房屋竣工面積在2009年進入高速增長期,2009-2014年商業營業用房及辦公室和住宅的竣工增速中樞均處於10%以上,這個數值能很好的展現出,過去一段時間內,樓市的發展速度,且從人均住居面積來看,1978年中國的城市人均住宅面積僅為6.7平方米、農村住宅面積僅為8.1平方米,而在2018年,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了39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為47.3平方米。
40年,5.8倍的居住面積增長,可以想象房子的建蓋速度有多驚人,樓市的飽和度可想而知。
種種資料顯示房子真的夠多了,樓市如果繼續一味的高速發展,相應的弊端也會顯露,所以我們能看到近三年,從提出住房不炒和讓房子迴歸居住屬性以來,樓市幾乎整體處在一種高壓嚴控的狀態下,就算這次因為特殊情況的亂入,房地產依舊沒有被重新拿起來,可以看出國家對樓市強硬態度。
在前兩天的某論壇上,金地董事長凌克也預測表示,2030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銷量將會從頂部逐漸下降,2030年中國的新房銷量預估在7億平方米左右,回落至2008年的市場水平。把這個預測和過去10年房地產高週轉的運營模式帶來的高速增長結果結合,筆者認為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要知道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一直維持“巔峰”或者是“極限”,當你達到一個峰值後,後續一定會趨於平穩,所以我們能發現,樓市目前已經在向低增速時代走去。雖然10年後的樓市模樣,大佬已經給出答案,但對不少購房者來說,10年的時間還是太長了,我們沒法用自己的時間去證實別人的預測,別盲目的等待。而且樓市一個不變的真理是,買房要挑選稀缺資源,尤其隨著市場逐漸精細化後,稀缺性房源會更珍貴,想買這類房源的人不論現在還是以後都很難。
10年後會不會為買房發愁這個問題,前提也要看這個“房”是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