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三板再出發 資本市場改革開啟“立體格局”

由 簡振武 釋出於 財經

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 (記者劉慧、姚均芳)從快速發展到遭遇成長煩惱,再到改革破局,新起點上再出發的新三板,改革力度超出預期,標誌著我國資本市場改革取得又一重要突破。至此,“立體化”市場格局已日漸清晰。堅守服務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定位的新三板,正在成為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重要平臺。

持續探索 破解難題

中小企業融資難可謂世界性難題。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提升這一企業群體的直接融資比例,是破解難題的關鍵,也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亟須解決的重點問題。

七年前,全國股轉系統(新三板)揭牌運營讓廣大中小企業充滿企盼。自2013年誕生之初,新三板就被定位為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橋頭堡。從無到有、逐漸探索,新三板形成了很多契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制度設計,累計服務萬家企業。

然而,隨著市場規模的增長以及掛牌公司的成長壯大,市場結構日漸變化、市場需求日趨多元,新三板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迫切需要提升市場吸引力、改善融資交易功能、增強流動性、進一步暢通多層次資本市場上下聯絡。

在全球經濟金融不確定性增強的當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更加需要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穩住基本盤,資本市場更需要精準發力,釋放活力。新三板改革刻不容緩。

找準關鍵 激發活力

從去年10月公佈方案,到克服疫情影響堅定推進,再到精選層設立跑出“加速度”,新三板改革的每一步進展都牽動著各方的目光。

實際上,新三板改革是一個持續深化的過程,既是對前期經驗的總結和吸收,也是根據新的市場需求的大膽創新。

從成立開始,新三板就在不斷探索符合中小企業成長規律的制度設計,很多探索無先例可循。儘管經歷了低迷,但新三板帶來的積極變化已悄然發生:很多掛牌公司在新三板不斷融資、成長壯大,踏入上市公司行列;更多掛牌公司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資訊披露質量和公司治理水平大為改觀,實現了由家族企業到公眾公司的飛躍。

這一輪新三板改革堅持服務中小企業的“初心”,以轉板制度為牽引,創新推進公開發行、連續競價、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改革措施,夯實市場基礎制度,全面提升市場功能,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錯位發展,拓展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

本輪改革措施亮點頗多。轉板上市將打通優質掛牌企業在資本市場的上升通道,更好發揮新三板承上啟下作用;更加完善的融資交易制度、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和引入長期資金等措施,將提升市場融資功能、流動性和價格發現能力;新的監管制度在有效提高掛牌公司質量的同時也體現監管“溫度”。

即將亮相的精選層,既是本次新三板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又是連線各項改革措施的關鍵“樞紐”,讓優質掛牌企業能夠更加靈活、從容地選擇資本市場服務,實現高層次規範發展。

如果說精選層是新三板的“排頭兵”,創新層和基礎層則是新三板的“生力軍”和“後備軍”。本輪改革是全面改革,惠及創新層和基礎層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已經落地。創新層和基礎層企業已從融資渠道拓寬、融資成本降低、市場流動性提升等方面切身享受到改革紅利,投資者也將擁有更多“掘金”的機會。

成效初顯 打造“前沿陣地”

新三板改革成效已初步顯現,32家企業即將成為首批精選層掛牌公司。投資者數量增長迅速,合格投資者已超151萬,較改革前增長超過4倍。投資者參與意願積極,首批精選層企業平均網上申購倍數超過362倍,反映了市場對新三板改革認可和期待。

再次出發的新三板,即將面臨市場檢驗。這個過程中,或許會出現波折:精選層作為新三板中一個全新層次需要市場各方的充分磨合;中小企業成長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影響市場表現……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市場各方需要更多理性、包容和耐心。

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各項重大改革持續加速推進,不斷回應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面向未來,中國資本市場肩上的責任更重,需要對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的中小企業更加包容。

在註冊制理念引領下,新三板改革正在加速打造適合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市場環境。隨著改革的推進,新三板將為更多中小企業提供全週期、全鏈條的資本市場服務,成為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前沿陣地”和“創新工場”。

作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一環,面貌一新的新三板將與科創板、創業板一起重塑多層次資本市場。

改革只有進行時。我們相信,隨著新三板改革措施全面落地,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將進一步得到提升,未來的新三板將在持續改革創新中釋放出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