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舉辦2019年“農民收入保障計劃”基差收購附加專案線上結項評審會。由浙商期貨、中信期貨和申銀萬國期貨聯合開展的“黑龍江農墾九三管理局玉米收入險基差收購附加專案”以及浙商期貨主導的“山東嘉祥縣大豆收入險基差收購附加專案”2個專案參與了評審。
據記者瞭解,2019年大商所“農民收入保障計劃”鼓勵在縣域覆蓋專案中附加基差收購。浙商期貨等市場主體克服新冠疫情等重重困難,最終在九三管理局和嘉祥縣完成了基差收購工作。
評審會上,浙商期貨專案負責人首先介紹了黑龍江農墾九三管理局玉米收入險基差收購附加專案的情況。該專案由北大荒糧食集團作為玉米收儲主體,與34家農戶和1家糧食貿易公司共簽署2.99萬噸玉米基差收購合同,約定標的合約為大商所玉米C2001合約,基差為-350元/噸,點價時間為2019年10月1日-10月31日,如期限內未點價,則以11月1日-11月6日C2001合約收盤價均價進行結算。
“點價期內農戶未進行點價,因此根據11月1日-11月6日收盤價均價減去基差後,農戶對應的乾糧銷售價格約為1.52元/公斤。”該負責人說道。最終,34戶農戶共收到4768.18萬元糧款,同時,該專案還為農戶免費提供了玉米看漲期權,累計為農戶增收23.93萬元,透過“基差收購”模式服務“三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效益。
在浙商期貨與山東聖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的山東嘉祥縣大豆收入險基差收購附加專案中,以山東當地大豆現貨價格和大商所A2001期貨價格作為標的,因在2009-2018年,嘉祥當地商品大豆與繁種大豆價差穩定在600元/噸,所以基差定為600元/噸。最終透過基差收購,農戶在銷售端實現增收20元/噸。
“透過參與大豆基差收購,企業鎖定了穩定糧源,且對基差收購運作方式以及相關金融衍生品的應用有了新的認識。”上述負責人介紹道,同時,在收購現貨後,企業即透過與下游貿易商簽訂遠期銷售合同,鎖定銷售利潤,進行風險管理。並且在專案執行期間,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袁純清對該專案進行調研,給以肯定意見——“方案周密,從專案的情況看效果明顯,請加強總結,推動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好的經驗。”
此次參與評審的兩個基差收購附加專案,圍繞玉米、大豆兩個大宗農產品,在期貨公司、收糧企業、農戶等多方協作並透過期貨市場進行風險對沖下,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力。評審會的圓滿結束,意味著2019年大商所“農民收入保障計劃”完整收官,用市場化方式透過“保險 期貨”、基差收購模式為農戶提供服務,在今年國家決勝脫貧攻堅的大局之下,切實貫徹了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脈絡,打通了“保險 期貨”最後一公里,為農民提供“保收入 保銷售 保售價”三重保障。
目前,我國“三農”領域對期貨市場工具利用程度有待提高,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渠道和機制有待進一步深化。下一步,大商所將利用“農民收入保障計劃”積極探索期貨支農惠農工具和創新模式。引導涉期龍頭企業,利用其在產業鏈上的優勢,探索有效利用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模式,同時推動更多金融機構下沉服務於“三農”領域,強化對“三農”領域的擔保融資增信支援,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援鄉村振興,更好地推進農業產業化程序,發揮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