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一帆 7月7日,明陽智慧(601615.SH)釋出中報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淨利潤為4.5億元到5.6億元,同比增加34.80%到67.75%;預計扣非淨利潤4.38億元到5.48億元,同比增加55.93%到95.08%。多家券商在研報中表示,業績表現超出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7月9日,明陽智慧收盤價為14.79元/股。據wind統計,近三個月漲幅已達45.26%。
二級市場態度的變化,源自明陽智慧風機業務的增長。去年二季度,公司透過風電場轉讓等方式實現投資收益2.97億元,成為當期利潤的主要來源。而今年二季度公司並未大量轉讓風電場,當期利潤主要來自風機銷售和風電場運營兩大主業。
平安證券分析師皮秀在研報中指出,“若剔除風電場轉讓投資收益的影響,公司主業盈利增速明顯好於預告的上半年歸母利潤增速。”
疫情影響下的風電行業
疫情並非沒有影響到風電行業。
根據能源局統計的資料顯示,受國內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國內風電新增裝機量僅2.36GW,同比下滑50.62%。而“明陽智慧復產相對準備充足”,一位明陽智慧方面人士告訴記者。
在疫情的嚴峻環境下,明陽智慧實現逆勢增長。根據公告披露,今年一季度風機外銷售容量同增107.86%。
二季度國內疫情好轉,4月和5月國內風電裝機量合計2.54GW,同比增長20.95%。西部證券分析師楊敬梅表示,預計公司二季度風機出貨量同比實現高增長。“由於19年二季度風機中標均價有所走高,預計公司二季度風機出貨價格回暖,帶來風機銷售業務盈利能力的提升”。
而在據皮秀分析,二季度業績增長主要增量來自風機業務。“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併網的新能源電站專案約 839MW,較年初增長約13%,從同比和環比角度看,風電場運營貢獻的業績增量有限。”
“倚借於此前在風機大型化的佈局,明陽智慧風機毛利率將受益於半直驅機組規模化生產和技術工藝成熟,使得整體上風機的成本得以降低。”一位浙江私募基金人士告訴記者。
大型化趨勢明朗
資料顯示,明陽智慧目前主營業務包含兩大板塊:一是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及其核心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智慧化運維;二是風電場及光伏電站開發、投資、建設和智慧運營管理。在今年4月,明陽智慧擬定增60億海上風電。
一位接近明陽智慧人士告訴記者,公司之所以此事選擇加碼海上風電,一方面是為了海上漂浮式風機的示範效應,另一方面是為了控制成本。從單機功率角度來看,海上風電機組顯著高於陸上風電。
據丹麥StiesdalA/S執行長HenrikStiesdal預計,未來5年,單機容量有望發展到15MW,而到2030年有望發展到20MW,風輪直徑達到275米。
去年,海上風電第一梯隊整機商明陽智慧、上海電氣、金風科技等相繼釋出了10MW級海上風電機型。以近日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二期專案為例,明陽智慧、金風科技和東方電氣三家以8-10MW級別海上大機組中標。。
7月7日,明陽智慧在LinkedIn領英平臺釋出MySE 11-203半直驅海上新機型,重新整理中國最大風機容量紀錄。MySE 11-203機組額定功率11MW,葉輪直徑203米,採用99米長碳纖維混合葉片,較上一代8MW海上機型年發電量提升31%。據瞭解,公司計劃2021年安裝試驗風機,並於2022年正式推向市場。
據披露,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明陽智慧在手訂單已達15.23GW,其中海上風電在手訂單高達5.8GW。
海上風機第一輪競爭告一段落
“隨著第一輪國補政策退出,海上風機單機功率的第一輪競爭已暫告一段落。”一位風電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隨著新建海上風電場不斷向深海和遠海拓進,以及海上風電未來的平價上網趨勢愈加明朗,傳統固定式海上風機將難以滿足深遠海風電場的技術及成本需求。”
近年中國海上風電迅猛發展。2018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1.66GW,首次超過英國排名第一,累計裝機全球第三。2019年中國新增裝機容量超過2.3GW,英國和德國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分別裝機1.8GW和1.1GW。
“相較於陸上風電,海上風電的利用小時數更高,發電量優勢顯著。陸上風電年均利用小時數為2200小時左右,海上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則可以達到3000小時以上。隨著技術水平提高,單機規模持續擴大,更強更穩的風力以及更高的利用小時數,海上風電的發電優勢將更加顯著。”上述風電行業人士告訴記者。
在今年4月,明陽智慧擬定增60億海上風電。
在此前公司接受機構調研時,明陽智慧高層就表示非常看好海上風電行業,曾表示,海上風電正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據其透露,海上風電投資成本已由2010年2.1-2.4萬元/kW,下降至目前1.5-2.0萬元/kW。而降價的原因就在於降低風機單位制造成本以及風電度電成本。
據公司公開披露,在風場建設成本中,風力發電機組佔比約60%,剩餘為基礎、施工、塔筒、升壓站等。“機組大型化可以減少機位點數量,可有效降低成本。”據高管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