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拋來“橄欖枝”,南美“鋰三角”糾結

【環球時報報道記者 唐亞 賴家琪 陳子帥】儘管感受到鋰礦危機的歐盟向拉美地區拋來“橄欖枝”,但南美“鋰三角”(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維亞)仍對西方以“技術投資”換取礦物資源的承諾心存質疑。墨西哥《能源辯論報》27日分析稱,過去數十年來,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一直處於歐盟的關注之外。直到全球氣候變化以及俄烏衝突影響歐洲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及價格,歐盟才開始重新關注拉美這一能源轉型關鍵原材料的潛在供應商。

西方拋來“橄欖枝”,南美“鋰三角”糾結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9日,智利安託法加斯塔,從阿塔卡馬沙漠中提取鋰的SQM工廠。(視覺中國)

報道稱,一方面,能源轉型的關鍵原材料——鋰,對歐洲擺脫進口化石燃料依賴至關重要,而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組成的“鋰三角”集中了全球已探明鋰儲量的56%,能夠為歐洲國家提供豐富的鋰資源。另一方面,據歐洲議會估計,為滿足電動汽車電池需求並實現該地區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歐盟在2030年至2050年期間對鋰的需求將增長18至60倍。為實現其目標,作為歐盟投資南美和加勒比地區計劃的一部分,歐盟承諾到2027年在該地區130個專案上投資450億歐元,主要用於促進可再生能源、數字服務、電動車和應對氣候變化。

面對歐盟遞來的“橄欖枝”,“鋰三角”國家處於矛盾狀態,他們一邊想要走上自己的新能源之路,一邊也需要歐盟的技術和資金支援。智利《世紀報》26日報道稱,玻利維亞前總統莫拉萊斯近期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參加“拉美的鋰和戰略資源”研討會時呼籲阿根廷、智利和玻利維亞三國團結一致,“將鋰掌握在國家手中”。莫拉萊斯強調,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只想從拉美獲得原材料,而拉美需要另一種更好的經濟模式。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原秘書長劉彥龍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從這些發達國家過去的做法來看,他們丟擲投資承諾更多是出於滿足自身利益的考慮,即從拉美獲取鋰礦等關鍵原材料,並不一定是真心願意幫助拉美建起鋰產業鏈。

阿根廷Infobae新聞網站釋出了該國能源和礦業分析師、前國家礦業經濟總監霍拉西奧·拉扎特的分析文章稱,“鋰三角”在拉美的興起,意味著該地區普遍認為開採鋰礦會帶來不可估量的財富和繁榮。然而,全球鋰市場的規模與其他主要礦物相比仍然較小;其次,鋰資源和已探明可用於商業化的儲量之間有差距。

玻利維亞私營企業家聯合會前主席阿爾達亞在該國《時報》上分析稱,玻利維亞對銀、錫和天然氣的開發曾短暫促進經濟發展,但紅利期結束時,該國仍是美洲大陸最貧窮國家之一。阿爾達亞表示,面對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玻利維亞要以新的規則走上全球能源轉型舞臺。玻總統阿爾塞表示,國家層面需要參與從鋰開採到商業化的所有過程,貫穿工業化的整個生產鏈。

在西方,鋰回收產業正在悄然興起。寶馬可持續發展主管托馬斯·貝克爾告訴路透社,每輛車廢舊電池中的礦物質鋰、鈷、鎳的平均價格在1000至2000歐元(約合7900元至1.58萬元人民幣)間。研究公司EMR預測,電動汽車電池回收業務市場將從2022年的110億美元增長到2028年的180億美元。有業內人士分析,到2024年,新型電動汽車中使用的電池材料將有40%來自回收材料。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稱,安全回收鋰離子電池可以保護電池中的關鍵礦物和其它有價值的材料,是更可持續的處理廢電池的辦法。全球一些公司正利用美國《通脹削減法》中的一個條款,在美國申請補貼設立電池回收廠。無論電動汽車電池材料在哪裡製造,只要它們在美國被回收就可以被視為在美國製造,也就可以獲得美國政府提供的補貼。路透社分析稱,這一點讓許多汽車製造商爭相在美國回收電池材料、生產電動車。有分析認為,美國的政策正在促使全球鋰電池回收產業的加速發展,而這對於鋰資源國而言並不是好訊息,因為鋰資源國往往並非鋰電池消費大國,而後者明顯是鋰電池回收的重要市場。

劉彥龍表示,目前全球都在快速發展鋰回收產業,在此階段各國仍然對原生資源有著較大需求。今後隨著回收資源佔比的提高,產業發展達到一定平衡後,“鋰三角”的受依賴程度會相對下降。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34 字。

轉載請註明: 西方拋來“橄欖枝”,南美“鋰三角”糾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