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星期五),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規模突破21.79萬億元 公募基金高倉位應對震盪市
4月22日,公募基金一季報披露完畢。天相投顧資料顯示,一季度公募基金未大幅減倉。在持股集中度繼續上升的情況下,基金重倉方向轉變,資金流向估值更為合理的金融、公用事業等板塊。
嚴打規避退市 深交所年報審查聚焦五大風險
臨近4月底,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披露步入尾聲。上市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交出怎樣的“成績單”,備受市場關注。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深交所正緊鑼密鼓開展年報監管服務工作,在年報審查中聚焦業績真實性、資金佔用與違規擔保、公司治理規範性、資產減值準備計提、重組標的資產整合與業績承諾履行情況五大突出風險,尤其重點關注存在退市風險公司財務處理的合規性。
2021年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高度警惕私募基金房地產等領域涉非風險趨向
4月22日,2021年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擴大會議)以電視電話形式召開。會議總結2020年以來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成效,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聯席會議召集人、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指出,要積極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高度警惕私募基金、財富管理、房地產等領域涉非風險趨向。
監管發聲:密切關注打著區塊鏈、虛擬貨幣等旗號的新型風險 高度警惕私募基金等領域涉非風險趨向
4月22日召開的2021年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擴大會議)電視電話會議,總結了2020年以來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成效,部署了下一階段重點工作。此外,會議指出,繼續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對非法集資犯罪果斷出手、精準拆彈。
上海證券報
註冊制IPO發行定價:如何平衡各方獲得感?
應如何看待新股發行市盈率逐漸走低?IPO足額募資越來越難,是企業預期太高,還是詢價機制不完善導致定價有失公允?如何在資本市場投資者獲得感和實體企業獲得感之間取得平衡?近日,上證報記者帶著相關問題走訪了多家IPO企業、買方機構及投行。
最高人民法院修改案件管轄相關規定 科創板公司證券糾紛由上海金融法院集中管轄
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獲悉,最高人民法院日前釋出《關於修改〈關於上海金融法院案件管轄的規定〉的決定》,對2018年8月10日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上海金融法院案件管轄的規定》(下稱《規定》)作出修改,自2021年4月22日起施行。此次修改共新增五條、修改四條。此次修改後的《規定》明確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相關證券糾紛由上海金融法院集中管轄。
2021年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要求 嚴防各類涉非風險 全力維護民眾權益
2021年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擴大會議)4月22日以電視電話形式召開。會議指出,面對非法集資嚴峻形勢,要以全面貫徹落實《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下稱《條例》)為主線,提高防非處非工作規範化、法治化、制度化水平,加快消化存量,堅決遏制增量,強化源頭治理,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深交所年報監管聚焦五大突出風險 督促上市公司做真賬 防止財務“洗大澡”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已進入高峰期,年報審查工作也正有序進行。上海證券報記者從深交所瞭解到,今年交易所的年報審查面臨著一些新情況:一方面,2020年部分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受到疫情影響。另一方面,2020年也是A股全面施行新收入準則和退市新規的第一年。對此,深交所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年報審查工作方案,聚焦上市公司業績真實性、資金佔用與違規擔保、規範運作、資產減值、重組業績承諾履行等五大突出風險,以分類施策、精準監管。
證券時報
公募基金首季調倉路徑顯露 增持重倉風格各異
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積極增持資訊科技、銀行、生物醫藥等板塊。從重倉個股看,公募基金依舊重倉配置白酒板塊,前十大重倉股中白酒股佔據三席,貴州茅臺繼續佔據公募基金第一大重倉股寶座。在更代表公募基金後市看法的增持榜單中,“安防龍頭”海康威視躍居一季度公募基金增持力度最大個股。
警惕大宗商品“漲聲”背後的終端成本風險
一年多來,對於大宗商品市場的異常表現,市場似乎已見怪不怪。滬鋁期貨價格從逾11000元/噸漲至18000元/噸上方,近期包括動力煤、鐵礦石在內眾多黑色系商品創下階段性或歷史性新高。上游狂歡之餘需要看到,目前中下游企業的成本壓力已經凸顯,漲價潮恐逐級向下傳遞。
深交所啟動2020年年報監管服務工作:服務先行打好預防針 監管零容忍聚焦五大風險
“給投資者一個真實、透明、合規的上市公司”,目前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披露已進入高峰期,在此之前,深交所已經緊鑼密鼓開展2020年度的年報監管服務各項工作,努力推動提高上市公司年報披露質量。
上交所副總經理董國群:全方位服務生物醫藥硬科技企業上市
昨日舉行的“太湖灣生命健康未來大會”上,上交所副總經理董國群發表主旨演講。他說,科創板正成為中國科創力量的匯聚高地,上交所致力於把科創板打造成為資本市場支援科技自立自強的主戰場。董國群表示,上交所全方位服務生物醫藥領域“硬科技”企業上市。
證券日報
人民法院將加強反壟斷審判 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智慧財產權宣傳週新聞釋出會,介紹全國法院2020年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總體情況,釋出《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規劃(2021—2025年)》(簡稱《規劃》)以及2020年度智慧財產權十大案例、五十件典型案件。《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人民法院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總體要求和具體措施。其中,在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審判職能作用方面,《規劃》提出,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審判。
百億元基金一季報三大看點 “頂流”基金經理觀點現分歧
近日,備受市場期待的朱少醒、謝治宇、張坤、董承非、劉彥春、劉格菘、王宗合、周蔚文等“頂流”(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一季度報告亮相。
2.6萬億元財政直達資金下達 多地跑出惠企利民“加速度”
4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目前中央財政已下達直達資金2.6萬億元,其中超過2.2萬億元已下達到資金使用單位。下一步,要突出直達資金使用重點。
專家建議對製造業企業量身打造減稅降費套餐
分析人士表示,減稅降費政策的基本著力點在於確保兩個均衡,一是企業收益與稅負的相對均衡;二是財政收入與剛性支出的相對均衡。這兩個均衡在實踐中需要根據實際進行不斷調整,使政策的均衡價值最大化。
人民日報
文旅部規範旅遊市場經營 深入整治“不合理低價遊”等突出問題
為深入整治旅遊市場“不合理低價遊”等突出問題,營造旅遊業復工復產良好的市場環境,文化和旅遊部持續推進未經許可經營旅行社業務專項整治行動,嚴查線上旅遊市場,整治透過網際網路開展旅行社業務的違法違規經營行為,有力地規範了旅遊市場經營秩序。
21世紀經濟報道
期貨市場迎新機: 廣期所主打“創新牌”
十四載磨一劍,廣州市在金融領域有了歷史性的突破。廣州期貨交易所(下稱“廣期所”)的誕生恰逢新一輪大宗商品“超級週期”,同時正處於我國期貨市場即將從千億規模跨入萬億規模的歷史節點上,具有重要意義。廣期所對標國際一流交易所,定位於創新型交易所,有利於幫助中國實現定價權和風險管理的“彎道超車”。
絕對收益大本營 緣何成基金清算“重災區”?
今年清盤基金已達101只(A/B/C類分開計算,下同),去年這一資料是33只。其中清算最多的是兩類基金是債券基金48只,混合型基金33只。近年備受機構推崇的“固收+”,也受到波及。今年以來,有15只“固收+”基金清盤。而背景是,今年股市和債市皆出現大幅波動,一邊機構力推“固收+”基金,一邊“固收+”基金清盤加速。
經濟參考報
電商發展頂層設計將出 十萬億級市場獲政策力挺
作為逆勢增長的消費新業態,十萬億級的電子商務市場將迎來更多政策支援。《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近期多個部門積極部署,包括電子商務“十四五”發展規劃、行業法律規制、細分領域國家標準等在內的一系列重標頭檔案正在加快編制。其中,跨境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利好將密集落地,同時加強不正當競爭、涉嫌壟斷問題管理也成施策重點。
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 警惕房地產等領域 涉非風險
記者從4月22日召開的2021年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處獲悉,去年全國共查處非法集資案件7500餘起,三年攻堅辦結存量案件1.1萬起,涉案金額3800餘億元。會議要求積極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高度警惕私募基金、財富管理、房地產等領域涉非風險趨向,密切關注打著區塊鏈、虛擬貨幣以及解債服務等旗號的新型風險。
第一財經日報
融券規模首破1500億 是做空動能累積 還是對沖良策?
資料顯示,截至4月21日收盤,滬深兩市融券餘額達1519.04億元。在市場方向不明朗的情況下,融券是機構為對沖風險普遍運用的手段之一。特別是一些投資機構,會融出券增加收益。融券本身也是對沖方式,鎖定高位籌碼。融券做空、融資做多,融資餘額規模持續攀升,也預示著做空動能正在不斷累積,而這也是市場擔憂之所在。
上海正編制碳達峰行動方案 打造國際碳金融中心
上海正在編制碳達峰行動方案,今年正式出臺。4月22日,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初心始發地,再創新奇蹟”新聞釋出會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寅透露上述資訊。陳寅表示,上海在碳達峰、碳中和上要力爭走在全國前列,“切實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