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投資者吐露兩會願景:機構投資者資金應彰顯長線屬性

  主持人孫華:2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2020年全國兩會建議提案辦理情況彙報,要求匯聚眾智促進做好政府工作、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今日本報記者透過梳理互動易平臺、股吧、機構調研等公開交流平臺上的留言、詢問,從中透視廣大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參與全國兩會的關注點。

  本報記者 吳曉璐

  2021年全國兩會臨近,在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出爐前,近日,投資者率先丟擲了其2021年的兩會願景。

  去年,公募基金大放異彩。《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近日,有投資者在上證e互動上呼籲兩會代表委員,建議加強基金行業不同型別基金的最低行業持倉要求,防止基金跟風市場單一熱點行業,導致原行業失血。此外,機構投資者應彰顯長期資金屬性也是投資者的熱盼。

  今年以來,機構抱團持股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市場人士認為,在資本市場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的背景下,需要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不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創造和培養機構投資者長期投資的土壤和習慣。未來,長期業績優秀的機構投資者將脫穎而出。

  “‘抱團’是一個結果,優質上市公司稀缺才是抱團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利得基金副總裁黃曉鋼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機構投資者在專業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分析能力、公司調研能力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剔除特殊情況,對優質標的抱團是價值認同的直接體現。從投資角度而言,機構投資者與普通投資者的盈利需求也一致。

  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機構抱團容易形成較大的潛在風險。近年來,公私募基金得到了快速發展,但也出現了新問題。除了抱團,同一基金經理管理多個主題基金,類似主題基金多次募集,部分基金管理規模過大,都會造成投資標的過度集中,以及新老基金相互接盤等。在發展壯大機構投資者的過程中,這些潛在風險點需要獲得監管機構重視。

  對此,投資者還提出,“行業主題基金應該作為該行業長期壓倉資金,體現機構投資者長期資金性質。”

  黃曉鋼認為,行業主題基金可以進一步發揮公募基金的產業研究、市場分析、風險控制等優勢,對績優或潛力公司持續賦能,在給予發展所需要的資本助力的同時,幫助企業獲得其持續領先發展的可能,是實現用資本活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渠道,是投資人分享社會、企業發展進步取得共同收益的手段。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培育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提出的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四大要點之一。

  “資本市場引入中長期資金,壯大專業機構投資者力量,有利於最佳化投資者結構,增強市場韌性,促進投融資平衡,對於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意義重大。”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證監會將以更大力度推進投資端改革。不斷壯大市場買方力量,提升權益類基金產品供給與服務質量,持續最佳化中長期資金入市環境,實施長週期考核機制,完善“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機制等。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資料顯示,從持倉情況看,截至今年1月15日,境內專業機構持有A股流通市值合計12.62萬億元,佔A股流通市值比例為18.44%,較2019年末上升2.02個百分點,也處於近年來最高水平。

  “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資本市場已經產生出一批合規經營、業績優秀的機構投資者。”黃曉鋼表示,個人投資者在賬戶數量上仍佔比巨大,但持股市值比重已呈現下降趨勢,機構投資者的持股佔比提升明顯。同時,投資者情緒受2020年“結構牛市”帶來的“炒股不如買基金”影響明顯,透過認購專業投資機構產品參與市場的投資者數量進一步增加。“未來,銀行、保險、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依舊是中長期資金來源的主力,受制度及風格影響,預計公募基金在財富創造方面的潛力最為巨大。”

  平安證券研報認為,在大力發展權益基金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大發展幾成定局,未來會有更多公募公司參與競爭,長期業績優秀的公司更容易脫穎而出。

  對於如何不斷壯大市場買方力量和持續最佳化中長期資金入市環境,黃曉鋼認為,還是要繼續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給予機構投資者良性、長期發展的“土壤”,同時不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使市場上有更多的長期投資資產,培養機構投資者長期投資習慣,從而形成融資端與投資端的齊頭並進,合力搭建長期可持續化發展的良性環境。

  鄭磊認為,在壯大機構投資者過程中,實施長週期考核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基金管理機構內部的風險控制更為重要。培育一批以長期業績為導向的機構投資者,對建設高質量資本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90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小投資者吐露兩會願景:機構投資者資金應彰顯長線屬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