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10年人口增量超過多數省份;有的常住人口首破千萬——
新出現的人口大市有哪些?
近期,隨著多省市陸續釋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一幅全國城市人口“熱力圖”逐步浮現。
透過人口總量、人口增量等資料,城市經濟活力、人才吸引力、產業基礎等重要特質可窺一斑。那麼,哪些城市人口增量最多?哪些地區人口首破千萬級別?哪些城市群齊頭並進勢頭最旺?一起來看各地資料。
城市人口增量最高超700萬
——深圳、廣州、成都、西安人口增長突出,經濟活躍度、落戶政策等因素髮揮作用
在全國流動人口高達3.76億人、10年間增長近70%的大背景下,各大城市的人口流動變化十分醒目,不少城市以人口增量之多尤其引發關注。
從省份來看,廣東人口增長位居全國各省份之首,該省的深圳、廣州兩市,同樣在全國城市中以人口增量領先。資料顯示,深圳人口達1756.01萬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增加713.61萬人,增長68.46%;廣州人口達1867.66萬人,比2010年增加597.58萬人,增長47.05%。兩市各自10年人口增量比廣東、浙江、江蘇三省之外其他省份的人口增量都多。
地處西南地區的成都也表現突出,其常住人口突破2000萬大關,達到2093.78萬人,緊追上海和北京。10年間,成都人口增加581.89萬人。
此外,西安、鄭州、杭州、重慶、長沙表現搶眼,10年人口增量均超300萬人。其中,西安以448.51萬的人口增量、52.97%的人口增幅位居全國前列,也成為西北人口表現最搶眼的城市。
這些城市為何吸引人?
深圳市統計局在資料解讀中提到幾方面原因:一是“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有效持續發揮作用,使生育水平有所回升,自然增長人口逐年穩步增加;二是戶籍人口遷入的機械變動促進深圳人口規模擴大;三是深圳經濟活力增強,經濟總量位列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吸引了大量流動人口。
廣州市統計局在資料解讀中也歸因於幾方面:首先是跨市流入的常住人口規模不斷擴大。全市1867.66萬常住人口中,非戶籍常住人口937.88萬人,佔比約50%,其中又有近半數來自廣東省外。其次是落戶政策進一步最佳化,吸引了大量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技能人才、留學生等不同層次人才入戶廣州。再次是國家“單獨二孩”“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陸續實施取得了積極成效,使得廣州生育水平有所回升,自然增長人口數量較為穩定。
陝西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辦公室主任、省統計局副局長靳力表示,西安市人口增長得益於近年來西安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西安託管西鹹新區,尤其是在“戶籍新政”的助力下,西安人才虹吸效應不斷顯現。
“人口遷移流動是近年來政策鼓勵的方向。”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對本報記者表示,在這個大背景下,城市經濟活躍,就業機會多,高等教育發展相對較好,對人才吸引力就大。同時,近年來戶籍制度改革不斷推進,許多城市落戶條件進一步放寬。再加上各地政府重視人口問題,積極採取措施為現在及今後發展儲備勞動力,帶來了巨大的人口增量。
多個城市人口首破千萬
——東莞、青島、長沙人口躋身千萬級,未來人口有望繼續向有一定規模的城市集中
隨著主要城市人口的流動變化,中國多地人口首次躋身千萬級。
據目前各地釋出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已有東莞、青島、長沙三地人口首次突破千萬。具體來看,東莞人口數為1046.66萬人,位列廣東人口前三甲,僅次於廣州和深圳;青島1007.2萬人,先於山東省會濟南突破千萬;長沙1004.79萬人,成為湖南首個人口破千萬的地區。10年間,三地人口增量均在百萬級別。
至此,中國千萬人口城市“俱樂部”擴容,至少包括重慶、上海、北京、成都、廣州、深圳、天津、西安、蘇州、鄭州、武漢、杭州、石家莊、臨沂、東莞、青島、長沙和哈爾濱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人口大市多是經濟強市。上述地區中,重慶、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成都、天津、武漢、西安、蘇州、鄭州、杭州等均是GDP萬億之城。那麼,人口破千萬對東莞、青島、長沙三地來說意味著什麼?
“不僅僅是人口數量上的突破,更是城市吸引力、地區發展活力的直接體現。”原新說,一方面,這些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人口增長來激發活力,同時,人口流入的增加又豐富了勞動力供給,可以滿足城市的發展需求。城市正是在人口和經濟活動的不斷集聚中逐漸發展壯大的。
以東莞為例,其地處珠三角核心區,是製造業名城。電子資訊、電氣裝置、紡織服裝、造紙、食品飲料等代表產業吸引了大量人才“孔雀東南飛”。東莞的人口發展趨勢,也是當地經濟的寫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勇認為,當前大城市吸引人口的趨勢仍在延續,也說明我國還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階段。未來,人口將繼續向有一定規模的城市集中。隨著交通不斷改善,物流、人流進一步暢通,城市人口集聚效應還會進一步增強。
多地也在人口上有提前佈局。例如青島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強化人口發展戰略地位和基礎作用”“實施更加積極的人口集聚策略”,並明確到2025年,常住人口達到1100萬人。
記者梳理發現,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教育、醫療、就業等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鉤機制,仍是各地未來人口戰略的重點。
城市群發展勢頭正勁
——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人口集聚加快,在活力增長的同時,也需應對人口老齡化、資源環境等壓力挑戰
從全國版圖來看,一個個人口大市星羅棋佈,引人注目,而城市群更是串珠成片,呈現蓬勃發展態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顯示,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人口增長尤為迅速,人口集聚度位居全國前列。
看長三角,多市人口增量超百萬。杭州以超300萬人口增量領先,此外,蘇州、合肥、上海、寧波、金華、南京、無錫人口增量均超百萬。
看珠三角,核心區人口增速快。廣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資料顯示,珠三角核心區人口為7801萬人,佔61.91%,比2010年提升了8.04個百分點。
看成渝城市群,人口集聚正加速。當前,重慶、成都兩地常住人口位居全國前四,兩市10年間人口增量之和超900萬。
城市群的人口聚集效應怎麼看?“人口聚集是要素流動、市場規律作用的結果。”原新認為,近年來,國家對大城市和都市圈的發展是鼓勵的,再加上這些地區本來也有很強的吸引力,同時開啟門戶歡迎人才,帶來了人口的聚集。未來這一聚集效應還會持續強勁,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也說明了這一點。
不過,人口集聚帶來的影響需全面應對。
在談及廣東省的人口變化時,廣東省統計局局長楊新洪表示,龐大的人口總量和人口快速增長有力地促進了消費需求增長,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與人力資本,但也加劇了人口與社會資源配置、人口與自然資源開發的矛盾。如何應對勞動年齡人口老化、人口老齡化加速來臨等風險的挑戰,合理利用人口紅利、促使人口均衡化發展,是未來亟待解決的問題。
原新認為,在面對人口聚集利好的同時,要看到隨之帶來的挑戰,包括對資源環境和公共服務帶來的壓力以及住房、交通等問題。這需要各地在規劃中充分考慮,儘量避免“大城市病”。對於人口增長較快的城市來說,應充分借鑑過去超大城市的發展經驗,儘量揚長避短,超前謀劃,別讓超大城市“跑”得比規劃和認知還快。
李 婕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