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三季報|白電三巨頭業績向好 但市場還需“新故事”

格力、美的、海爾三季報釋出後,市場或能鬆一口氣,在家電出貨不利的背景下,三家企業還能保持業績增長,但從成本、存貨等細化指標來看,白電巨頭們仍有改善的空間,投資者也期盼著新增長點的出現。

解讀三季報|白電三巨頭業績向好 但市場還需“新故事”

財報中的喜與憂

截至10月31日,海爾、格力、美的三家白電龍頭三季報釋出完畢,從資料上來看,三家企業的營收、利潤均有不同程度上漲,龍頭地位並未動搖。其中,海爾智家前三季度營收達到1847億元,同比上漲8.91%,歸母淨利潤116.7億元,同比上漲17.26%,扣非淨利潤112.2億元,同比上漲23.91%;格力電器營收達到1483億元,同比上漲6.3%,歸母淨利潤183億元,同比上漲17%,扣非淨利潤185.7億元,同比上漲25.77%;美的集團營收達到2718億元,同比上漲3.36%,歸母淨利潤244.7億元,同比上漲4.33%,扣非淨利潤240.7億元,同比上漲6.65%。

儘管三家企業在三季度交出了尚佳的“成績單”,但仍有市場觀點指出,受疫情持續影響,三年以來,籠罩在家電市場上的陰雲仍未散去。

首先,從成本方面來看,受地緣政治影響國際產業鏈動盪,原材料價格在波動之中攀升,根據中怡康推總資料,2022年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零售額為3979.51億元,較2021年同期下降9.89%。同時,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拖累行業盈利水平。

雖然今年二季度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落,但對於三家企業的成本改善作用有限,從資料上來看,格力電器營業成本約1098.2億元,同比上漲4.79%;美的集團2065.3億元,同比上漲1.94%;海爾智家為1284.2億元,同比上漲8.61%。

其次,從應收賬款與存貨週轉等指標來看,出貨情況仍不足以稱順暢,其中,格力電器應收賬款136.9億元,同比上漲34.12%,美的集團應收賬款314.3億元,同比上漲20.96%,應收賬款的增速超過營收增速,從存貨方面看,格力電器存貨週轉天數為102.4天,美的集團為53.91天,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未來增長點何在?

在產業觀察家洪仕斌看來,白電三巨頭的實力無疑頗為雄厚,但因應市場變化,尋找新的增長點仍是必由之路。

專家指出,首先從同業對比來看,資金無疑更傾向於新崛起的智慧家電品牌,三季報釋出後,美的集團的動態市盈率約8.6倍,格力電器約6.6倍,而以清潔類機器人等產品知名的科沃斯、石頭科技,市場分別給予其20倍左右的市盈率,雖然這些新晉品牌的市值規模仍難與前輩比肩,但它們總能給市場新的故事和希望。

其次從家電巨頭自身品牌結構來看,中報資料顯示,格力的空調營收佔比超過72%,智慧裝備、綠色能源兩項佔比僅分別為0.21%、2.02%,美的營收的前兩大板塊也還是暖通空調、消費電器,分別超過45%和36%,“機器人、自動化系統及其他製造業”僅佔比約7.3%。

實際上,從企業的動作上也不難看出轉型的壓力,美的、格力意欲從大熱的汽車產業鏈上尋找機會。

早在2021年年報中,格力便提及其數控機床業務與新能源車企的聯動;而美的則在9月投資者網上接待日表示:公司為多家知名車企提供了產品技術解決方案的支援,定點合作專案未來產生訂單的總產值據測算將達數十億元。

相比以上兩家企業,海爾還是更專於“老本行”,在家電智慧化、套系化的浪潮中尋找機會。

海爾智家方面表示,海爾智家的數字化轉型深入到自身發展的多個方面。在使用者數字化運營平臺上,海爾智家圍繞消費者在產品購買、使用、服務的全生命週期,重構業務流程,全面提升使用者口碑和復購率,前三季度新增會員3225萬人,增長64%。

洪仕斌指出,無論是轉換賽道還是在自身領域內深耕,都需要量力而行,在如今大環境下,企業既需要節制費用、回收賬款、補充資金以求得自身安全,同時也要負擔研發上的必要支出,如何平衡取捨,十分考驗白電龍頭們的智慧。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王柱力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71 字。

轉載請註明: 解讀三季報|白電三巨頭業績向好 但市場還需“新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