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7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釋出的資料顯示,中國第三季度經濟恢復向好,主要指標恢復回穩,保持在合理區間,積極因素累積增多。海外觀察人士認為,中國經濟在挑戰下顯現韌性,中長期增長前景光明。
10月17日,在吉林長春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紅旗繁榮工廠焊裝車間內,焊裝機器人在生產線上焊接車身。(新華社記者顏麟蘊攝)
經濟加快恢復
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3%,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長3.9%,比二季度加快3.5個百分點。
巴西精英企業家協會中國區執行長若澤·裡卡多·多斯桑多斯認為,這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積極成果,表明中國經濟發展步伐穩健。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實現經濟穩健增長的關鍵。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商學院中國高層管理教育部主任閆黎認為,中國經濟第三季度“成績單”亮點頗多,展現中國經濟潛力大、趨勢向好,未來具有充分增長空間。
瑞銀集團24日釋出研究報告說,中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超過市場預期,投資和零售的拉動作用明顯。瑞銀集團經濟學家表示,製造業韌性和消費支出反彈等因素將推動中國經濟繼續恢復。
聯合國貿發會議資深經濟學家梁國勇認為,消費和投資對經濟增長髮揮了積極作用,中國經濟可望繼續沿上升通道執行。
資料顯示,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3%,其中汽車製造業資料大幅增長近24%。高盛首席亞太經濟學家安德魯·蒂爾頓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近期工業活動一直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克勞福德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宋立剛指出,當前許多國家都面臨經濟增長乏力和通脹壓力的挑戰,中國經濟表現給世界帶來積極訊號。
柬埔寨皇家科學院經濟學家基塞雷瓦表示,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對中國自身乃至世界都是福音,將有助於加快世界經濟復甦。
8月1日,在蘭州市城關區北京華聯超市東方紅廣場店,市民在選購水果。(新華社記者杜哲宇攝)
穩經濟政策顯效
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創傷尚未修復,通脹壓力比預期更加廣泛持久,加之能源危機、債務壓力等不利因素,世界經濟持續面臨下行風險。在此背景下,中國推出一攬子穩經濟政策措施和接續政策,推動經濟企穩向好。
泰國開泰銀行高階副總裁蔡偉才表示,中國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幫助緩解了下行壓力,使經濟增長轉向高質量和更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墨西哥工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研究所所長何塞·路易斯·德拉克魯斯認為,中國出臺的諸多經濟政策推動生產提質增效。
觀察人士還對中國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給予積極評價。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都柏林大學愛爾蘭中國研究院院長王黎明認為,這一數字遠低於西方主要經濟體和其他新興經濟體,這是中國擴大有效需求的有利條件。閆黎也表示,物價總水平保持在合理區間,對穩經濟、穩信心、穩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財政事務部主任維托爾·加斯帕爾指出,從全球來看,以穩健措施對抗通脹是首要任務。中國物價水平總體相對較低,因此中國並沒有出現其他地方所看到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同步緊縮。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裡表示,中國經濟正在應對艱難的外部環境,但中國能夠透過良好的規劃,及時調整政策予以應對,經濟治理卓有成效。
9月10日,貨輪在山東港口青島港裝卸集裝箱。(新華社記者李紫恆攝)
市場吸引力凸顯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之際,一些發展中經濟體應對挑戰的政策空間受限,發達經濟體在加息週期下經濟衰退風險陡增。相比之下,中國市場成為外資關注焦點。
彭博社報道,發達經濟體投資者正在尋找可以跑贏通脹和避免經濟衰退預期的投資組合,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提供了這樣的機會:更快增長的預期、更寬鬆的政策。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疫情以來,中國實際使用外資保持較高增長,主要歸因於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經濟持續恢復,加上政府推出穩外資舉措等。
儘管全球形勢嚴峻,奧迪2020年和2021年在華汽車年銷量均突破70萬輛。今年6月,奧迪在中國的首個純電動車型生產基地——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專案正式奠基。奧迪集團中國市場銷售總監雅基琳·哈維日前表示,奧迪將中國視作最大單一市場,堅定進一步深耕本地市場的決心。
土耳其阿拉格茲控股公司董事會主席詹蒂爾克·阿拉格茲表示,在世界經濟面臨風險的背景下,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最佳化營商環境,利於各方共贏。中國市場規模的增長有利於與中國建立商業夥伴關係的國家和公司,將使其他國家從中獲益。
中國海關總署最新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11萬億元,同比增長9.9%。
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中國及亞太區主席陶匡淳對中共二十大報告中的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深有感觸,認為中國營商環境特別是與跨境貿易相關的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對促進中國外貿增長功不可沒。
他表示,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正以奔跑者姿態持續發力,令全球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