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剛剛釋出業績!CEO歐冠升:已為市場回暖做好準備!
10月19日週三,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港股今日低開後曾一度短暫衝高轉漲,但隨後持續震盪走弱,全天整體單邊下挫,最終集體收跌。
截至收盤,恆生指數收跌2.38%,報16511.28點;恆生科技指數跌4.19%,報3196.58點;恆生國企指數跌2.75%,報5597.79點。南向資金再度大手筆,全天淨買入45.4億港元。
盤面上,科網股跌幅居前,快手跌超7%,美團跌超6%,阿里、騰訊跌超4%;汽車股再度下挫,小鵬跌超9%,蔚來跌超6%;體育用品股跌勢不止,李寧就冬裝新款設計致歉股價仍跌超6%,特步國際跌超5%;醫療股走弱,藥明生物跌超6%。
另一方面,教育股強勢,新東方線上漲超8%;航運股爆發,中遠海能漲超10%。
展望後市,平安證券研報指出,在海外負面衝擊接連影響下,港股市場在月初反彈後繼續下行,即使偶爾伴隨A股出現大幅反彈,尾盤也往往會出現漲幅收縮的現象,表明港股目前態勢仍然偏弱。結合美聯儲加息節奏和內地經濟前景,港股有望在年底出現走強,目前應當在做好防禦的基礎上,著眼中長期佈局低估優質資產,除盈利穩健的白馬股之外,港股可選消費、網際網路傳媒等板塊的佈局機遇也值得重視。
港交所Q3業績釋出!
CEO歐冠升:已經為市場回暖做好準備!
10月19日盤中,港交所午間釋出前三季度業績。業績簡報中,港交所表示,在全球經濟疲弱及地緣政治持續緊張之下,香港交易所在2022年首9個月仍然取得了穩健的業績。
財務資料部分,報告顯示,前三季港交所收入132.55億港元,同比跌18%;EBITDA利潤率71%,同比跌8%;股東應占溢利70.99億港元,同比跌28%。
2022年Q3,港交所收入43.18億港元,同比跌19%;EBITDA利潤率為70%,同比下跌9%;股東應占溢利22.63億港元,同比跌30%。
儘管Q3業績承壓,但港交所CEO歐冠升仍在報告中表示,雖然財務資料較去年同期創下的紀錄有所下跌,現貨市場表現持續疲弱,但他也看到新股市場出現復甦跡象、衍生產品市場交易暢旺、滬深港通和債券通繼續表現強勁。港交所已經為迎接市場回暖做好準備。
(來源:港交所2022Q3業績簡報)
港交所還在報告中指出,公司一系列戰略取得了進展,包括互聯互通方面:2022年7月,ETF正式納入滬深港通,開始籌備互換通;2022年8月,宣佈最佳化滬深港通交易日曆安排;債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創九個月新高;2022年9月,與中國證監會合作公佈三項重要舉措:(1)推動在港上市的外國公司納入滬深港通;(2)支援香港推出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檯;及(3)支援香港推出國債期貨。
值得關注的是,期內港交所衍生產品市場表現出色。報告顯示,2022年前三季,港交交所衍生產品成交合約張數創新高,期內平均每日成交合約張數比2021年首三季升26%。港交所指出,一方面是因為市況反覆波動下客戶的對沖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也因為市場對香港交易所新推出衍生產品的需求增加。
展望未來,歐冠升稱,將繼續投資人才與科技,同時積極審慎地管理成本,圓滿落實各項工作,致力建設“面向未來的領先市場”的願景。
此外,最新訊息顯示,今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宣讀首份《施政報告》表示,將修改港交所主機板上市規則,便利尚未有盈利或業績支援的先進技術企業融資,其中包括港交所於明年修改主機板上市規則,以便利尚未有盈利或業績支援的先進技術企業融資等措施。
隨後,港交所刊發有關特專科技公司新上市規則的諮詢檔案,建議設立新渠道,讓特專科技公司可於香港交易所上市。
業績公佈後,港交所股價曾上升,無奈受大盤整體下行影響,最終收跌2.02%,報252.8港元/股,最新總市值3205.09億港元。
施政報告利好
香港部分本地股上漲李嘉誠旗下長和系回升
特首李家超在今日宣讀的《施政報告》中提出關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政策及措施,包括土地房屋問題及增強香港競爭力。受報告內容提振,香港本地股部分上漲。李嘉誠旗下長和系逆市向上。
截至收盤,六福集團漲1.18%,港鐵公司漲0.43%,恆生銀行漲0.34%,長和系港燈漲超2%,長實集團漲0.33%,長江基建漲2.54%,香港電訊漲0.33%。
機構稱利好集中釋放
這一機器人概念股漲近15%
微創機器人-B今日逆市上漲,午後升幅進一步擴大,截至收盤漲近15%,最新報價25.55港元,最新總市值244.92億港元。
訊息面上,此前中信證券發研指,受集採預期利好政策集中釋放,貼息貸款以及醫藥板塊低配等因素影響,醫療器械和科研裝備估值逐步迎來重估。
另外,安信國際表示,短期市場對器械集採預期較為悲觀,相關標的表現較為低迷;長期看,板塊子賽道眾多,分子診斷及微創機器人等子賽道潛力巨大,龍頭企業和創新企業具有壁壘。建議關注機器人賽道優質標的微創機器人-B。
有分析人士認為,微創機器人作為全球唯一一家覆蓋腔鏡手術機器人、骨科手術機器人、泛血管手術機器人、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等五大應用領域也將迎來利好。微創機器人目前有十餘款產品處於產業化快速推進狀態。